靠谱才是硬道理?聊聊可靠主义那些事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找朋友推荐餐厅,A 总给你推荐又贵又难吃的 “网红雷区”,B 却总能精准命中你的口味;每次考前划重点,学渣同桌划的范围永远和考题擦肩而过,学霸班长圈的内容却像提前拿到了试卷。这时候你可能会默默决定,以后吃饭听 B 的,复习信班长的 ——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践行哲学里的 “可靠主义” 了。

可靠主义说穿了就是个 “看实绩” 的理论:判断一个信念是不是 “知识”,关键看产生这个信念的方法靠不靠谱。就像你不会相信一个总说错话的人,也不会依赖一台总出故障的秤,可靠主义认为,只有从 “可靠认知过程” 里来的信念,才算得上真正的知识。比如你通过 “用温度计测量” 知道今天气温 25 度,这个信念靠谱,因为温度计测量是可靠的;但如果你靠 “猜拳” 得出今天 25 度,就算蒙对了,也不算真正的知识 —— 毕竟猜拳这事儿,运气成分可比科学多太多了。

可能有人会抬杠:“我上次猜拳也猜对了气温啊!” 这就像有人买彩票中了奖,就觉得 “买彩票是靠谱的致富方式” 一样 —— 偶尔成功不叫可靠,长期稳定输出正确结果才叫本事。可靠主义特别强调 “过程的稳定性”,比如用 “观察月亮形状” 预测农历日期,只要你观察得仔细,这个方法几乎每次都准,那它就是可靠的;但如果用 “看云朵像不像兔子” 预测明天会不会下雨,就算蒙对一次,也依然是不靠谱的,因为云朵形状和天气之间没有稳定的关联。

生活里到处都是可靠主义的 “隐形裁判”。你为什么愿意在连锁超市买牛奶,却不敢在路边无证小摊买?因为连锁超市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经过长期验证,出问题的概率低,属于 “可靠的获取食品方式”;而无证小摊的来源不明,卫生状况没保障,自然就被归为 “不可靠” 类别。再比如你刷手机时,为什么更愿意相信官方媒体的新闻,而对朋友圈里的 “小道消息” 半信半疑?本质上也是在判断两者的 “信息生产过程”—— 官方媒体有事实核查、编辑审核等可靠流程,而 “小道消息” 往往是随口编造,没有任何质量控制,自然不值得信赖。

当然,可靠主义也不是 “万能钥匙”,偶尔也会遇到让人哭笑不得的 “特殊情况”。比如有人每天早上都用 “数楼下经过的第 3 辆汽车颜色” 来判断当天会不会堵车:如果是红色,就觉得会堵车,然后提前出门;如果是蓝色,就觉得路况顺畅,正常出门。碰巧连续一个月,红色汽车出现时真的经常堵车,蓝色汽车出现时路况都不错,那这个人可能会坚信 “数汽车颜色” 是可靠的预测方法。但我们都知道,汽车颜色和交通状况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这种 “偶然的稳定” 其实是一种 “虚假可靠”—— 就像你连续抛硬币 10 次都是正面,不代表第 11 次也一定是正面,只是运气刚好罢了。

不过,就算有这些小插曲,可靠主义依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 “认知工具” 之一。它不用我们去纠结复杂的哲学理论,只用一个简单的标准就能帮我们做判断:“这个方法以前是不是经常管用?”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就可以放心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多留个心眼。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时代,能找到几个 “靠谱” 的方法和人,可比什么都重要。

下次当你纠结 “要不要相信这个说法”“要不要用这个方法” 时,不妨问问自己:“它靠谱吗?以前是不是经常能带来正确结果?” 或许你会发现,原来哲学里的大道理,早就藏在我们每天的选择里了。

可靠主义常见问答

  1. 问:如果一个可靠的方法偶尔出错了,那它还算可靠吗?

答:当然算。可靠不是 “永远不出错”,而是 “出错的概率极低,长期来看大部分时候都正确”。就像计算器偶尔会因为电池没电算错,但平时都能准确计算,它依然是可靠的计算工具。

  1. 问:自己总结的经验算 “可靠认知过程” 吗?

答:要看经验是否经过长期验证。比如你总结出 “冬天穿厚衣服能保暖”,经过每年冬天的验证都管用,那就是可靠的;但如果只凭一次 “吃辣没长痘” 就觉得 “吃辣不长痘”,那就不算,因为样本太少,没经过长期检验。

  1. 问:可靠主义和 “眼见为实” 有什么区别?

答:“眼见为实” 只强调 “亲眼看到”,但可靠主义更看重 “看到的过程是否可靠”。比如你在哈哈镜里看到自己变胖,虽然是 “亲眼所见”,但哈哈镜的成像过程是扭曲的,属于不可靠过程,所以不能相信 “自己变胖” 这个结论。

  1. 问:孩子用 “数手指” 算数学题,这算可靠认知过程吗?

答:对刚开始学数学的孩子来说,算!因为 “数手指” 能帮助他们稳定得出正确答案,比如算 1+2 时,数手指几乎每次都能得到 3,所以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可靠的计算方法。等他们熟练后,可能会用更高效的方法,但不影响 “数手指” 在特定阶段的可靠性。

  1. 问:如果两个可靠的方法得出相反的结论,该信哪个?

答:这时候就需要看哪个方法 “更可靠”。比如用 “电子秤” 和 “弹簧秤” 称同一袋苹果,电子秤经过专业校准,误差更小,弹簧秤用了五年没校准,那电子秤的结果就更值得相信。简单说,就是在可靠的方法里,选 “最靠谱” 的那个。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靠谱才是硬道理?聊聊可靠主义那些事儿 https://www.7ca.cn/zsbk/zt/62062.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20日 14:26:43
下一篇 2025年10月20日 14:30:3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