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每天都在说话、发消息,可有时候明明说的是同一句话,别人听着却可能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就像朋友约你周末去逛街,你说 “我这周末可能要加班”,你以为是在委婉拒绝,对方却可能觉得 “可能” 就是 “有机会”,还在等你确定时间。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沟通误会,其实大多和 “语用” 有关。很多人没听过这个词,但它早就藏在咱们日常聊天的每一个细节里,悄悄影响着对话能不能顺畅进行。
语用到底是啥呢?简单说,它不是研究词语本身啥意思,而是看咱们在不同场景里怎么用这些话,还有听话的人怎么理解。比如 “你可真厉害啊” 这句话,要是你考试考了满分,朋友笑着说,那肯定是真心夸你;可要是你把杯子摔了,妈妈皱着眉头说,那潜台词可能就是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同样的话,换个场景、换个语气,意思就能差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语用在搞 “小动作”。咱们平时聊天不会拿着字典一个个查意思,却能准确 get 到别人的潜台词,靠的就是对语用的本能掌握 —— 只不过大多时候咱们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生活里到处都是语用的小例子。就说点外卖吧,你跟商家说 “多放辣,谢谢”,商家不会只当成一句普通的请求 —— 他知道 “谢谢” 背后是客气的提醒,大概率会真的多放辣;可要是你说 “多放辣啊”,语气里没了那股客气劲儿,商家可能就会按常规量来,甚至会琢磨你是不是在不耐烦。还有微信聊天时的表情包,也藏着语用的小心思。你跟朋友吐槽 “今天上班好累”,朋友回个 “抱抱” 的表情包,比回一句 “知道了” 要贴心得多,因为这个表情包传递出的 “我懂你、我安慰你” 的意思,是文字没法完全替代的。
有时候咱们沟通出问题,不是因为话说错了,而是没摸准语用的 “规矩”。比如你去亲戚家做客,亲戚问 “要不要再吃点水果”,就算你真的想吃,也可能会说 “不用了,谢谢,已经吃很多了”—— 这不是心口不一,而是大家默认的 “客气话” 规矩,要是你直接说 “要,再给我拿点”,亲戚可能会觉得你不懂事。还有职场上,领导跟你说 “这个方案你再改改”,你要是追问 “改哪里啊?怎么改啊?”,就有点不合适了 —— 领导的话里其实藏着 “你自己先琢磨问题在哪” 的意思,直接问细节,会显得你没主动思考。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用语用技巧。比如跟长辈说话时,咱们会刻意放慢语速、用更礼貌的词,像 “您”“麻烦您”,这就是在根据 “对话对象” 调整语用方式;跟闺蜜聊天时,怎么随便怎么来,甚至能说点 “暗号”,别人听不懂,但你们俩一乐就懂,这也是语用的一种 —— 根据 “关系亲疏” 调整沟通方式。还有打电话时,要是你找的人不在,你会说 “那等他回来让他给我回个电话呗,谢谢”,而不是直接挂掉,这也是在遵守语用里的 “礼貌原则”,让对方觉得舒服。
想想看,要是没有语用,咱们的沟通会多麻烦?每次说话都得把每句话的意思解释得明明白白,比如跟朋友说 “我可能加班”,还得补一句 “我其实是不想去逛街了,不是真的不确定加不加班”,那也太费劲了。正是因为有了语用,咱们才能通过语气、表情、场景,快速 get 到对方的真实想法,让聊天变得轻松又顺畅。不过语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方、不同圈子的人,可能有不一样的语用习惯 —— 比如有的地方说 “没事儿” 是真的没事,有的地方说 “没事儿” 其实是 “有事,但不想说”,要是不了解这些,就很容易闹笑话。
下次你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语用的小细节:对方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是啥样?当时是在啥场景下说的?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语气或者表情符号?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之前没在意的那些 “小细节”,才是让沟通变顺畅的关键。毕竟聊天不是简单的 “你说我听”,而是两个人在互相琢磨对方的话里话外音,而语用,就是帮咱们读懂这些 “话外音” 的钥匙。你有没有过因为没 get 到语用的潜台词,闹过什么好玩的误会呀?
常见问答
- 问:平时聊天不用特意想语用,也能正常沟通,那为啥还要了解语用呢?
答:虽然不用特意想也能用,但了解语用能帮咱们减少误会。比如知道别人说 “可能”“要不” 的时候大概率是委婉表达,就不会误解对方的意思;遇到不熟悉的人或场景时,也能更快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 问:表情包和语用有啥关系啊?发个表情包也算用了语用技巧吗?
答:算呀!表情包能补充文字没法传递的情绪和态度。比如你说 “今天好倒霉”,发个哭唧唧的表情包,比单说文字更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委屈,这其实就是在通过表情包调整语用效果,让对方更懂你的心情。
- 问:不同地方的人语用习惯不一样,要是跟外地人聊天,怎么避免闹误会呢?
答:可以多观察对方的表达方式,比如对方说话是不是比较直接,还是喜欢说客气话;不确定的时候,也可以委婉问一句,比如 “你刚才说的那意思,是不是 XX 呀?”,这样既能搞懂意思,又不会显得不礼貌。
- 问:跟领导或者长辈聊天,语用方面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答:主要是多注意礼貌和分寸,比如用 “您”“麻烦您” 这样的敬称,语气别太随意;领导说 “你再想想”,别直接追问细节,先自己琢磨问题在哪,实在不懂再找合适的时机问,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懂事又靠谱。
- 问:有时候朋友说的话,我没 get 到潜台词,事后才反应过来,这种情况咋改善啊?
答:不用着急,平时可以多留意朋友说话时的场景和语气,比如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有啥情绪,之前聊的话题是啥;要是当时没懂,事后也可以跟朋友开玩笑问一句 “你那天说的 XX,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呀?”,慢慢就能更熟悉彼此的语用习惯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天时的那些 “潜台词”:原来语用才是沟通的隐藏密码 https://www.7ca.cn/zsbk/zt/6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