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一听到 “唯物主义” 这四个字,就会觉得是特别抽象的哲学概念,好像离自己的日常生活特别远。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唯物主义的核心想法特别简单,简单到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这个逻辑做事,只是自己没意识到而已。今天就想用特别轻松的方式,跟大家聊聊唯物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又怎么悄悄融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里。
咱们先把唯物主义最核心的观点说清楚,它其实就强调一件事:先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有我们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不是我们先在脑子里想 “我要吃好吃的”,然后世界上才出现美食;而是先有了大米、蔬菜、肉类这些实实在在的食材,我们才能在看到、闻到之后,产生 “想吃” 的念头,甚至还能琢磨出各种烹饪方法。你看,这就是最直白的唯物主义逻辑 —— 物质先存在,意识才跟着出现。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有时候会凭空想象一些东西啊,比如我想象自己有一双会飞的鞋子,这难道不是意识先于物质吗?其实这里面有个小误区,就算是想象,也得有现实里的 “素材” 打底。你想的 “鞋子”,肯定是基于现实中鞋子的样子,而 “飞” 的概念,可能来自你见过的小鸟、飞机,或者动画片里会飞的角色。要是从来没见过鞋子,也没见过任何会飞的东西,你根本不可能凭空想出 “会飞的鞋子” 这种东西。所以就算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离不开现实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做基础,这还是唯物主义的范畴。
再拿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经历来说吧。你早上醒来,不是先想 “我要看见太阳”,太阳才出来;而是太阳先升到天空,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房间,你睁开眼看到光亮,才会意识到 “哦,天亮了”。然后你觉得饿了,想找东西吃,那也是因为你的身体里,胃里的食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这种实实在在的生理状态,才让你产生了 “饿” 的感觉和 “想吃东西” 的想法。要是你刚吃了一大碗牛肉面,肚子饱饱的,就算脑子里硬想 “我要饿”,也很难真的有饿的感觉,因为身体的物质状态没到那个份上。
还有我们平时用的各种东西,也能体现唯物主义的道理。就说手机吧,不是我们先有 “想视频通话” 的想法,手机就自己冒出来了。而是先有了芯片、屏幕、摄像头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件,有了工程师研发出来的软件技术,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们才能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才能实现 “和远方的人见面聊天” 的想法。要是没有这些物质基础,再强烈的想法也只能是空想,不可能变成现实。
咱们再说说情绪这种看起来很 “虚” 的东西。有人觉得情绪是纯意识层面的,跟物质没关系,但其实情绪也受物质影响很大。比如你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起来可能就容易烦躁,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这不是因为你突然变得脾气差了,而是因为睡眠不足这种生理上的物质状态变化,影响了你的情绪。还有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吃点甜食会感觉好一点,那是因为甜食能让身体分泌一些让人开心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情绪。所以就连情绪这种看似抽象的东西,也和物质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能有人会觉得,那这样说的话,人的意识是不是就完全被物质控制了,一点主动性都没有?其实不是的,唯物主义也不否认意识的作用,它只是强调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同时意识也能反过来影响物质。比如我们看到土地荒芜,觉得可惜,就产生了 “要把这里变成农田” 的想法,然后带着这个想法去开垦土地、播种、浇水,最后真的让荒芜的土地长出了庄稼。这里 “想把土地变农田” 的想法,是基于 “土地荒芜” 这个物质现实产生的,而这个想法又指导我们去行动,改变了土地的状态,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再举个例子,比如有人看到很多塑料垃圾污染环境,心里觉得这样不好,就产生了 “要减少塑料使用” 的想法。然后他们会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出门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塑料瓶,还会跟身边的人宣传减少塑料使用的好处。这些行动慢慢影响更多人,大家一起减少塑料消耗,最后真的能让环境里的塑料垃圾变少。这个过程里,先有 “塑料污染环境” 这个物质现实,才有 “要减少塑料使用” 的意识,然后意识指导行动,反过来改变了环境这个物质世界,这就是意识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但前提还是物质先决定了意识。
生活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例子,只是我们平时没往唯物主义这个方向去想。比如你想学习一门新技能,像画画,那你得先有画笔、画纸这些物质工具,然后通过不断练习,让自己的手部肌肉形成记忆,让大脑慢慢掌握画画的技巧,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积累。等你画得越来越好,能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了,那也是因为前期的物质准备和练习,才让 “画出好作品” 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要是没有画笔、画纸,也不花时间练习,就算再想成为画家,也只能是空想。
还有我们平时做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想做一道番茄炒蛋,得先有番茄、鸡蛋、油、盐这些食材和调料,这些都是物质。然后你按照一定的步骤去炒,比如先把鸡蛋炒熟,再放番茄翻炒,最后加盐调味,这些行动也是基于食材的特性来的 —— 番茄要炒软才好吃,鸡蛋要熟透才安全。最后做出的番茄炒蛋,就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你 “想吃番茄炒蛋” 的想法,也是因为之前吃过,知道番茄和鸡蛋搭配起来好吃这种物质层面的体验,才产生的。
其实唯物主义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它就是对我们生活中各种现象的一种客观总结。它告诉我们,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时候,要从实际存在的物质出发,不要凭空想象,不要脱离现实。比如我们想实现一个目标,就得先看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物质条件,然后一步步去创造这些条件,而不是只在脑子里想 “我要实现目标”,却不付出实际行动。
就像有人想减肥,那不能只在脑子里想 “我要瘦”,得看看自己平时的饮食结构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吃了太多高热量的食物,运动量够不够。然后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这些都是基于物质现实的行动。等体重慢慢降下来,就是这些物质层面的改变,让 “减肥成功” 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要是不考虑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这些实际情况,只靠空想,是不可能真的减肥成功的。
总结一下,唯物主义其实就是一种特别实在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不搞虚的,不相信凭空出现的东西,而是强调一切都要从实际存在的物质出发。我们每天的生活,从早上醒来看到阳光,到吃饭、工作、用各种工具,再到产生各种想法、情绪,背后都离不开物质的支撑。理解了唯物主义,其实也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知道,想做成一件事,就得先考虑实际的物质条件,然后脚踏实地去行动,这样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而不是沉迷于空想,忽略了现实中的物质基础,最后什么也做不成。所以说,唯物主义不是离我们很远的哲学概念,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只是需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唯物主义:其实它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 https://www.7ca.cn/zsbk/zt/6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