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早上刷手机,前一秒还在看 19 世纪欧洲油画的解析视频,下一秒就跳转到网红用方言吐槽外卖包装,紧接着又弹出复古游戏手柄的带货直播 —— 这些毫不相干的内容挤在同一个屏幕里,却没觉得有多违和,反而顺手点了个关注。这种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东西揉在一起,还能自洽的状态,其实就是后现代性最日常的样子。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术概念,更像空气一样,悄无声息地裹住了我们的生活,你可能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只是没叫出它的名字。
就拿穿衣来说吧,十年前大家还讲究 “风格统一”,穿日系就全套水手服配帆布鞋,走欧美风就西装革履搭皮鞋,要是混着来,大概率会被说 “不懂搭配”。但现在呢?有人把奶奶织的花毛衣套在 oversize 的工装外套里,下面配老爹鞋,再戴一顶复古贝雷帽,走在街上回头率超高,还会被夸 “有个性”。这种打破规则、随意组合的穿搭逻辑,就是后现代性在审美上的体现 —— 它不承认有什么 “标准答案”,更不觉得不同风格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觉得 “混搭” 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表达。

再说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消费。以前买东西,看重的是 “实用” 和 “品牌背后的故事”,比如买一块手表,会研究它的机芯工艺,会认同品牌传递的 “精准、永恒” 的价值观。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人买手表,只是因为表盘上的图案像小时候吃的糖果;有人买包包,是因为包带的颜色和某部老动画里主角的围巾颜色一样。这些消费选择没有什么 “深刻理由”,更像是一种 “随机的喜欢”,而商家也很懂这套逻辑,今天推出 “复古漫画联名款”,明天推出 “童年零食配色款”,反正只要能戳中某个瞬间的情绪,就能卖得很好。这种 “放弃深度,只追表面情绪” 的消费模式,也是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
文化领域就更明显了。以前看电影,总希望有一个 “清晰的结局”,好人要得到好报,坏人要受到惩罚,故事的逻辑要从头到尾能串起来。但现在有些电影,结局模模糊糊,一会儿是现实,一会儿是梦境,甚至主角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比如有些科幻片,看到最后你都分不清主角是在真实世界里冒险,还是只是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虚拟人物,但偏偏有人就喜欢这种 “搞不懂的感觉”,觉得比那些 “一眼看到头” 的故事有意思。还有些电视剧,会把不同时代的剧情剪在一起,古代的主角突然拿出现代的手机,或者现代的人突然穿越到古代却用着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这种 “时空错乱” 的设定,放在以前可能会被骂 “不合逻辑”,现在却成了吸引观众的 “亮点”—— 后现代性就是这样,把 “逻辑” 和 “秩序” 暂时放一边,更在意 “有没有意思”“能不能带来新鲜感”。
就连我们说话的方式,也悄悄被后现代性影响了。以前聊天,讲究 “好好说话”,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表达观点要 “有理有据”。但现在呢?年轻人聊天喜欢用 “梗”,一句话里可能夹杂着网络热词、表情包文字,还有各种 “反话”。比如朋友迟到了,不会说 “你怎么又迟到了,我等好久了”,反而会说 “哟,您这是刚从古代穿越过来吧,时间观念和我们凡人不一样”;看到好看的风景,不会说 “这风景真美”,而是说 “这地方美得像滤镜没关,我都怀疑自己在梦里”。这种说话方式,不追求 “准确传达信息”,更追求 “有趣” 和 “有共鸣”,有时候甚至故意 “说不清楚”,让对方去 “get” 那个隐藏的笑点 —— 这其实也是后现代性的一种表达,它不喜欢 “严肃的对话”,更偏爱 “轻松的、碎片化的互动”。
不过,后现代性也不是只有 “好玩” 的一面。有时候,这种 “碎片化” 和 “无规则” 也会让人有点迷茫。比如你刷了一晚上手机,看了无数个短视频,有讲历史的,有教做饭的,有吐槽生活的,到最后却想不起来自己到底看了些什么,只觉得脑子晕乎乎的;再比如你想买一件衣服,打开购物软件,看到无数种风格,复古的、潮流的、极简的、浮夸的,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种,选来选去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 “选择太多”“信息太杂” 带来的迷茫感,也是后现代性的一部分 —— 它打破了传统的 “标准答案”,却没有给出新的 “方向”,所以很多人在这种 “自由” 里,反而会觉得有点无所适从。
但不管怎么说,后现代性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某个 “专家” 发明出来的理论,而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里慢慢 “活” 出来的状态。你不用刻意去 “理解” 它,也不用去 “对抗” 它,就像你不用刻意去理解为什么混搭穿衣好看,不用去对抗为什么电影结局可以不清晰一样。它就像一阵风,吹来了各种新鲜的、奇怪的、好玩的东西,也带来了一些小小的迷茫,但正是这些复杂的感受,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 有点乱,有点碎,却也格外鲜活,格外有意思。
就像有时候你整理房间,本来想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好,结果整理着整理着,就把喜欢的漫画书放在了教科书旁边,把旅行捡来的石头放在了化妆品盒子上,把小时候的玩具放在了电脑旁边。虽然看起来不 “整齐”,不符合 “收纳规则”,但每次看到这些 “不按常理出牌” 的摆放,你都会觉得开心 —— 这大概就是后现代性最可爱的地方,它不要求你活成 “标准答案”,只希望你活成 “自己喜欢的样子”。
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会习惯这种 “拼贴式” 的生活,不再觉得碎片化是一种困扰,反而会享受这种随时可以切换风格、随时可以发现新鲜事物的状态。毕竟,生活本来就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无数个有趣的瞬间组成的拼贴画,而后现代性,只是帮我们把这些瞬间变得更显眼、更可爱而已。
你看,当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穿着汉服喝奶茶,有人用复古相机拍网红打卡点,有人一边听古典音乐一边玩手游,这些看似矛盾的场景,却和谐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 ——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这就是后现代性最真实的样子。它没有那么高深,也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每个人在追求快乐、追求个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
所以,不用去纠结 “后现代性到底是什么”,也不用去担心自己是不是 “够后现代”,只要你在享受当下的生活,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穿衣、消费、聊天、看电影,你就已经是后现代性的一部分了。毕竟,生活不是一场考试,不需要你写出标准答案,只需要你活得开心、活得自在就好 —— 而这,大概就是后现代性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当生活成了拼贴画:聊聊后现代性那点事儿 https://www.7ca.cn/zsbk/zt/6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