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同一款网红奶茶,明明自己更喜欢酸梅汤,却还是忍不住跟风买一杯;公司团建选衣服,明明想穿那件带卡通图案的卫衣,一想到别人可能都穿西装衬衫,默默又把衣服塞回了衣柜。其实咱们很多时候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和别人一样」当成了安全牌,却忘了个性这东西,才是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小标志。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小夏,她特别痴迷手工皮具,每天下班不追剧不逛街,就躲在小房间里缝缝补补。一开始身边人都劝她:「你这手艺又不能当饭吃,不如多花点时间考个证。」可她没听,反而把自己做的钥匙扣、钱包放到网上分享。没想到慢慢有人喜欢,后来还真有人找她定制包包。现在她不仅有了自己的小工作室,还带动了几个同样喜欢手工的朋友一起做。你看,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个性爱好,说不定就是藏着惊喜的小窗口。
说到个性,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要穿得奇装异服,或者说话特别张扬,其实真不是这样。我楼下的张阿姨,每天早上都会在小区花坛边摆个小桌子,给路过的老人免费量血压,还会把自己种的小番茄分给小朋友。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也不是什么名人,但每次看到她笑着和大家聊天的样子,就觉得特别温暖。这种愿意为别人多花点心思的小习惯,不也是一种很可爱的个性吗?
还有我同事阿凯,他是个十足的「复古迷」。办公桌抽屉里塞满了老式磁带,电脑壁纸是几十年前的港片海报,就连喝水的杯子都是妈妈年轻时用的搪瓷杯。一开始有人觉得他「老土」,可后来大家发现,他总能从老东西里找出新乐趣 —— 比如给大家讲磁带里老歌背后的故事,用复古相机帮同事拍特别有质感的照片。慢慢的,越来越多人喜欢听他聊这些,甚至有人跟着他一起收集老物件。原来个性从来不是孤立自己,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世界建立更有趣的联系。
不过话说回来,想要保持个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犹豫,比如想买一件特别的衣服,却怕被人说「奇怪」;想尝试一个小众的爱好,又怕被人说「不务正业」。但其实仔细想想,那些让我们觉得「不一样」的地方,恰恰是最能代表我们自己的地方。就像同样是喝咖啡,有人喜欢加双份糖双份奶,有人就爱喝黑咖啡;同样是周末,有人喜欢宅家看书,有人就爱去户外爬山。没有哪种选择更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适合的。
我之前也有过一段很纠结的日子,总想着要和大家保持一致。比如看到别人都在学瑜伽,我也报了班,结果每次上课都觉得浑身不自在;看到别人都在追某部热播剧,我也跟着看,可看了两集就觉得没意思。后来我发现,与其勉强自己融入别人的节奏,不如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现在我周末会去公园打羽毛球,因为我喜欢出汗的感觉;晚上会看自己喜欢的纪录片,而不是跟风追热剧。虽然这些事看起来很普通,但做的时候特别开心,这种开心是装不出来的。
其实生活就像一个大花园,有的人是玫瑰,有的人是茉莉,有的人是小雏菊,没有哪种花比哪种花更好,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香味和姿态。如果所有花都长成一样的样子,那花园该多无聊啊。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不用非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不用刻意模仿谁的生活。只要你做的事让你觉得快乐,让你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那就足够了。
你看那些真正让人记住的人,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可能是说话时独特的语气,可能是待人接物时特别的习惯,也可能是对某件事特别的坚持。这些小小的「不一样」,就像星星一样,让他们在人群中变得特别亮眼。而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这样的星星,只是有时候我们把它们藏起来了而已。
所以啊,别再把自己裹进「标准答案」里了。喜欢什么就去做,想穿什么就去穿,想说什么就大胆说。就算有人不理解也没关系,毕竟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说不定你的这份个性,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就像小夏的手工、张阿姨的热心、阿凯的复古爱好一样,悄悄点亮了别人的生活。
那你呢?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小习惯,或者一直坚持的小爱好,是你觉得特别能代表自己的?不妨试着多花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保持个性,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别把自己裹进「标准答案」里,个性才是生活的小彩灯 https://www.7ca.cn/zsbk/zt/6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