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生不是按剧本走的?聊聊非决定论这回事儿

咱们先从一个特常见的场景说起:早上起床后,你站在冰箱前纠结,是喝牛奶还是喝豆浆。可能你前一天晚上还想着第二天要喝牛奶,但看到冰箱里刚买的豆浆,又突然改了主意。要是有人说,你此刻的选择早就被你出生时的基因、前一天的饮食甚至昨天天气的温度给 “定死” 了,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离谱?但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观点,不过今天咱们要聊的,是跟它对着干的 “非决定论”,简单说就是 —— 很多事情的结果,并不是早就被安排好的。

非决定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不相信 “因果链条能从头到尾串到底”。就像你跟朋友约好周末去看电影,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到了那天,朋友突然感冒了,电影票只能作废;或者你路上偶然遇到了很久没见的老同学,聊着聊着就忘了看电影这事儿。这些突发状况,可不是用 “早就注定” 能解释的。它们更像是突然冒出来的 “意外变量”,一下子就把原本可能的结果给改变了。

原来人生不是按剧本走的?聊聊非决定论这回事儿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 “运气” 或者 “巧合” 吗?其实没那么简单。非决定论背后还藏着一些科学依据呢。就拿物理学来说,量子力学里有个特别神奇的现象 —— 电子的运动轨迹是没法精确预测的。科学家只能算出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却没法说 “它下一秒肯定会出现在这里”。这跟咱们平时理解的 “规律” 不太一样,比如扔一颗球,只要知道力度、角度和重力,就能算出它会落在哪里,但电子就不按这个 “套路” 来。这就说明,在微观世界里,“确定的因果关系” 好像不那么管用了,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

咱们再把视角拉回日常生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果面试路上偶然看到一家新开的小店,跟老板聊了几句后,居然决定自己创业了;或者你本来不喜欢看书,某天在咖啡馆等着朋友,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书,居然从此爱上了阅读。这些选择,既不是被别人强迫的,也不是早就被某种 “命运” 安排好的,而是你在某个瞬间,根据当下的感受和遇到的情况做出的决定。非决定论就是想告诉咱们,生活里没有那么多 “必然”,更多的是 “可能”。

当然,肯定有人会反驳:“要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那咱们努力还有什么用?” 其实不是这样的。非决定论并不是说 “努力没用”,反而强调了 “人的主观选择很重要”。因为结果不是固定的,所以你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事情的走向。比如你考试前认真复习,可能就会比裸考多拿几分;你跟朋友有矛盾时主动沟通,可能就会化解误会,而不是让矛盾越来越深。这些努力不是 “白费功夫”,反而会增加你实现目标的概率。

还有人会把非决定论和 “宿命论” 搞混,其实两者完全不一样。宿命论觉得 “一切都是早就注定的,你再怎么挣扎也没用”,比如有人会说 “我这辈子就是穷命,再努力也没用”。但非决定论恰恰相反,它觉得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副牌,不管牌好牌坏,你怎么打,都会影响最终的输赢,而不是 “不管怎么打,结果都一样”。

咱们再想想人际关系。你和某个人成为朋友,可能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座位安排,或者你们都喜欢同一首歌。要是那天你没有坐在那个位置,或者你没听到那首歌,可能你们就不会认识。这种 “偶然的相遇”,也是非决定论的一种体现。没有谁是 “注定要和谁成为朋友” 的,更多的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因为一些小小的巧合,你们才有了交集。而且,就算成为了朋友,你们的关系也不是 “固定不变” 的,可能会因为一次误会疏远,也可能因为一次互相帮助变得更亲密。

再说说职业选择。很多人年轻时都有过 “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能你一开始想当医生,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画画;或者你本来想当老师,结果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喜欢做策划。这些改变,不是因为 “你当初的想法错了”,而是因为你在接触不同事物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做出了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非决定论告诉咱们,不用害怕改变,也不用纠结 “当初要是选另一条路就好了”,因为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而你当下的选择,就是最适合你此刻的。

不过,非决定论也不是说 “所有事情都是随机的,没有任何规律”。比如春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这些自然规律还是存在的;比如你每天按时吃饭、睡觉,身体会更健康,这些生活常识也还是有用的。它只是想告诉咱们,在这些大的规律之外,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事情的结果。就像春天开花是规律,但今年的花期会不会提前或推迟,可能会受天气、温度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咱们再举个例子,比如写一篇文章。你可能一开始列好了提纲,想按照提纲一步步写,但写着写着,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思路,最后写出的文章跟提纲完全不一样。这种 “灵感的突发”,也是非决定论的一种体现。你没法提前预测自己会在哪个瞬间有灵感,也没法保证自己一定会按照最初的计划完成某件事。但正是这些 “不确定的灵感”,让文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创作变得更有趣。

说了这么多,其实非决定论离咱们一点都不远。它就藏在咱们每天的生活里,藏在那些偶然的相遇、突发的灵感和不经意的选择里。它不是一种 “虚无缥缈” 的理论,而是想让咱们用更开放的心态看待生活 —— 不用害怕未来的不确定,因为正是这些不确定,让生活有了更多的惊喜和可能;也不用纠结过去的 “如果”,因为每一个过去的选择,都让你成为了现在的自己。那么,当你下次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该往哪走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非决定论,然后更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呢?

关于非决定论的 5 个常见问答

  1. 问:非决定论是不是说 “一切都是随机的,人只能听天由命”?

答:当然不是啦。非决定论强调的是 “结果不是预先固定的”,但它特别看重人的主观选择和努力。比如你想减肥,虽然没法保证 “一定能瘦 10 斤”,但你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就能大大增加减肥成功的概率,不是 “听天由命” 哦。

  1. 问:量子力学里的不确定性,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非决定论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但也不能完全画等号。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微观世界的规律,而日常生活中的非决定论更多体现在宏观的选择和事件上。不过它们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 —— 都认为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精确预测和预先决定”。

  1. 问:相信非决定论,会不会让人变得 “不努力”,觉得 “反正结果不确定,努力也没用”?

答:恰恰相反。因为结果不确定,所以努力才更有意义呀。要是结果早就定好了,努力才真的没用呢。比如你想考大学,要是结果 “注定能考上”,那复习不复习都一样;但正因为结果不确定,你复习得越认真,考上的概率才越大,努力才有价值。

  1. 问:非决定论和 “命运” 是一回事吗?

答:完全不是。“命运” 通常意味着 “一切早就被安排好,无法改变”,比如有人觉得 “我注定会成功” 或者 “我注定会失败”。但非决定论觉得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未来”,没有什么 “注定的命运”。

  1. 问:生活里那些 “必然发生的事”,比如人都会变老,这跟非决定论矛盾吗?

答:不矛盾哦。非决定论不是否定所有 “必然”,而是说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属于 “必然” 的范畴;但你在变老的过程中,是选择健康生活还是挥霍身体,是选择开心过每一天还是整天愁眉苦脸,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属于非决定论关注的范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来人生不是按剧本走的?聊聊非决定论这回事儿 https://www.7ca.cn/zsbk/zt/62323.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02:22:05
下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02:25:5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