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公平,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个挺宏大的词,好像总跟什么大道理挂钩。但其实仔细想想,公平这东西特接地气,就藏在咱们每天的日子里,跟买早餐、上班打卡、甚至网上抢演唱会门票这些小事都沾边。比如早上在小区门口买包子,不管是穿西装的上班族还是拎菜篮的阿姨,都得按顺序排队,老板不会因为谁看着 “厉害” 就先给谁装,这就是最实在的公平。
再说说职场里的事儿吧。之前朋友小周在一家公司做设计,他们部门竞选项目负责人,本来大家都觉得会选资历最老的那位同事,结果最后选了刚入职两年的小吴。后来才知道,领导是把每个人过去半年的项目成果、创意方案还有团队协作评分都列出来,一对比发现小吴的综合表现确实更突出。小周说当时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又觉得特别合理 —— 要是只看资历不看能力,那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哪还有干劲呢?这种不看 “论资排辈” 只看 “真本事” 的情况,不就是咱们打工人最盼着的公平嘛。
说到消费的时候,公平感也特别重要。前阵子我在网上买了件外套,收到货发现袖口有个小线头,本来想着 “算了凑活穿”,结果联系客服的时候,人家二话没说就提出要么补发一件新的,要么退 20% 的货款,还不用我自己寄回旧的。当时就觉得这商家挺实在的,没有因为 “小事” 就敷衍,也没有区别对待顾客 —— 不管你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该有的售后保障都一样,这种不搞 “双标” 的态度,其实就是消费里的公平。
还有咱们上学那会的事儿,估计很多人都有印象。班里选班干部的时候,老师会让大家匿名投票,每个人都能选自己觉得靠谱的同学,不用看谁跟老师关系好,也不用怕得罪人。我小学的时候就因为票数多当了一次小组长,现在想起来还挺开心的,不是因为当了 “官”,而是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了,每个人的一票都算数,这种 “一人一票” 的机会平等,就是学生时代最难忘的公平记忆。
不过话说回来,公平也不是 “一刀切”。比如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爸妈给买礼物的时候,不会因为老大喜欢玩具就只给老大买,也不会因为老二爱吃零食就只给老二买,而是会根据两个人的喜好来准备,这其实是另一种公平 —— 不是完全一样,而是 “各取所需”。就像公司发年终奖,不是所有人都拿一样的钱,而是根据业绩来定,业绩好的多拿点,没达标的少拿点,这样反而能让大家更有动力,要是不管干好干坏都一样,那谁还愿意多付出呢?
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让人觉得 “不公平” 的事儿。比如去餐厅吃饭,明明自己先到的,结果服务员却先给后面来的客人上菜;或者网上抢东西,明明自己手速够快,却因为平台 “优先给会员” 而抢不到。遇到这种情况,难免会有点委屈,但仔细想想,这些事儿大多是因为规则不透明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的。比如餐厅要是明确 “按号叫餐”,平台要是提前说明 “会员优先的时间范围”,大家心里的不舒服可能就会少很多 ——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要的不是绝对的 “一样”,而是明确的规则和被尊重的感觉。
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 “公平化” 的小创新。比如有些幼儿园分水果的时候,会让小朋友自己轮流当 “分餐员”,还教他们怎么把大的水果分成差不多大的块,既培养了能力,又让每个孩子都觉得 “自己得到的是公平的”;有些小区的停车位不够,就搞了 “摇号 + 轮换” 的制度,每个业主都有机会抽到好车位,不会一直被几个人霸占。这些小事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都是在一点点搭建公平的环境,让大家在生活里少点委屈,多点踏实。
咱们普通人其实也能为公平出点力。比如排队的时候不插队,看到别人插队的时候礼貌提醒一下;工作中不抢同事的功劳,也不推卸自己的责任;网上评论的时候,不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就恶意攻击,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这些小事做起来不难,但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身边的公平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就像小时候老师教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先怎么对待别人,这其实就是公平最朴素的道理。
现在想想,公平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不是写在书本里的大道理,也不是电视里才有的场景,而是藏在排队时的秩序里,藏在工作中的认可里,藏在消费时的保障里,甚至藏在家人之间的理解里。它可能不完美,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小遗憾,但正是因为有了对公平的期待和追求,咱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有盼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越来越舒服。
那你呢?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觉得特别公平的小事?或者你觉得咱们还能做些什么,让身边的公平再多一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那些藏在生活里的公平小事 https://www.7ca.cn/zsbk/zt/6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