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程这行的朋友都知道,不管前期计划得多周全,施工过程中总难免冒出些让人头大的意外。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刚浇筑的地基泡了,也可能是供应商临时说材料要延迟交货,更别提偶尔还会遇到工人操作不规范引发的小事故。这些事儿要是处理不及时,小则耽误几天工期,大则直接让项目赔钱,甚至影响后续合作。所以说,工程风险管理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虚活儿,而是每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都得攥在手里的 “安全阀”。
很多人觉得风险管理就是 “怕什么来什么” 的时候再想办法,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真正靠谱的风险管理,得从项目刚立项就开始忙活。就像咱们盖房子先打地基,风险管理也得提前铺好路。比如先琢磨琢磨这个项目在哪个地方施工,当地会不会经常下雨、有没有地震风险;再看看合作的施工队经验够不够,会不会因为技术不到位出岔子;还有材料价格最近稳不稳定,会不会突然涨价让预算超支。把这些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提前捋一遍,后续施工时心里才有数,不至于真遇到事儿了手忙脚乱。

接下来咱们具体说说,风险管理到底该怎么干。第一步肯定是 “找风险”,专业点叫 “风险识别”。这一步不用搞得太复杂,就像咱们日常盘点物资一样,把可能影响项目的因素一个个列出来。比如在市区修道路,得考虑会不会因为交通管制导致施工时间缩短;要是在山区建桥梁,就得留意暴雨会不会引发山体滑坡。列的时候不用怕多,哪怕是 “材料运输时可能遇到堵车” 这种小事,也可以写进去,毕竟小问题积累多了也会变成大麻烦。
找到风险之后,不能就这么放着,得分析这些风险到底有多严重,这就是 “风险评估”。举个例子,同样是材料问题,“供应商延迟交货 3 天” 和 “供应商直接断货半个月”,这俩影响完全不一样。前者可能稍微调整下施工顺序就能解决,后者说不定就得停工等材料,损失可就大了。所以评估的时候,得从 “可能性” 和 “影响程度” 两个方面下手。比如先判断这个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再看一旦发生会对工期、成本、安全造成多大影响,然后给每个风险排个优先级,优先处理那些 “概率高、影响大” 的,这样才能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评估完了,就该想办法应对了,这一步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应对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得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来定。比如对于 “暴雨可能延误室外施工” 这种可预见的风险,可以提前准备防雨棚、抽水机,要是雨下得实在太大,就调整施工计划,先干室内的活儿,等天气好了再补室外的。要是遇到 “关键设备突然故障” 这种突发风险,那就得提前找好备用设备,或者和设备维修公司签好紧急维修协议,确保设备能尽快修好。还有些风险,比如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要是觉得自己扛不住,也可以和甲方商量调整合同价格,或者找几家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价格波动。
不过,应对方案制定好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盯着,这就是 “风险监控”。就像咱们开车得时不时看后视镜一样,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得定期检查之前识别的风险有没有变化,应对措施有没有起到作用。比如之前担心钢材价格上涨,提前囤了一批货,那就要定期关注钢材市场价格,要是价格真的涨了,就看看囤的货够不够用;要是价格没涨,也得想想这批囤货会不会占用太多资金,要不要调整后续采购计划。还有些之前没预料到的新风险,比如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地下有不明管线,这种时候就得马上把它加入风险清单,重新评估、制定应对方案,不能等问题扩大了再处理。
可能有人会说,搞这么多流程,会不会太麻烦了,反而耽误施工进度?其实不然,反而能省不少事。我之前认识一个项目经理,他负责的小区建设项目,前期没怎么重视风险管理,结果施工到一半,当地突然要求所有工地升级环保设备,他没提前准备,只能停工买设备,光这一下就延误了 20 天工期,还多花了十几万设备钱。反观另一个项目经理,他在项目开工前就了解到当地环保政策可能会调整,提前和环保设备厂家谈好了合作,一旦政策变化就能马上拿到设备,最后项目不仅没延误,还因为响应政策及时得到了当地部门的表扬。所以说,风险管理看着麻烦,其实是在帮项目 “避坑”,反而能让施工更顺利。
还有一点要注意,风险管理不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事,得让项目团队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比如一线施工的工人,他们每天在现场干活,最清楚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比如 “某个脚手架连接处有点松动”“某段电线外皮破损了”,这些细节管理人员可能没注意到,但工人发现了就能及时上报。所以平时可以多组织几次风险管理培训,让工人也知道怎么识别风险、怎么上报风险。还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风险上报机制,比如在工地显眼位置贴上报联系方式,或者在施工班组会上鼓励大家主动提问题,这样才能形成 “人人管风险、人人防风险” 的氛围,让风险无处可藏。
另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记录也很重要。不管是风险识别清单、评估报告,还是应对方案、监控记录,都要整理好存档。可能有人觉得没必要,觉得事情过去了记不记录无所谓,但其实这些记录都是宝贵的经验。比如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项目,翻看之前的记录,就能知道哪些风险容易出现,哪些应对方法管用,不用再从零开始琢磨。而且万一项目后期出现纠纷,这些记录也能作为证据,帮自己理清责任。比如之前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甲方临时变更设计导致工期延误,项目经理因为提前记录了设计变更的时间、内容以及对工期的影响,最后在结算时顺利拿到了工期补偿,要是没这些记录,扯皮都没依据。
最后再跟大家聊个实际案例,去年有个桥梁建设项目,在风险识别阶段,团队发现施工区域附近有一条河流,雨季可能会出现洪水。他们没掉以轻心,先找水利部门了解了当地近十年的雨季洪水情况,又请专家评估了洪水对桥梁基础的影响,然后制定了应对方案:提前在河边修建了临时防洪堤,还准备了沙袋、抽水设备,同时调整了施工计划,把桥梁基础施工安排在雨季之前完成。结果那年雨季真的下了场大暴雨,附近不少工地都因为洪水停工了,就这个项目因为提前做了准备,不仅没受影响,还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基础施工。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风险管理不是 “瞎忙活”,而是真能帮项目躲过难关,甚至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工程风险管理没有那么复杂,核心就是 “提前找、认真评、妥善防、随时盯”。干工程本来就不容易,别让那些可预防的意外拖了后腿。只要把风险管理融入到项目的每个环节,多留意、多准备、多调整,就能让项目顺利推进,既保证安全,又节省成本,还能按时交付,这才是咱们干工程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工程风险管理:别让意外打乱你的施工节奏 https://www.7ca.cn/zsbk/zt/6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