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来说,播种是农作物生长周期里至关重要的一环。过去,人工播种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还难以保证播种的均匀度和深度,常常影响后续作物的生长和最终产量。而播种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凭借高效、精准的作业能力,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为农户减轻了劳动负担,也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同类型的播种机适用于不同的农作物和种植场景,了解这些类型的特点,能帮助农户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设备。常见的播种机按照播种方式划分,有条播机、穴播机和撒播机等。条播机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播种,它能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预先开好的沟内,再进行覆土,保证种子成行生长,方便后续的田间管理;穴播机则更适合棉花、花生、大豆等需要按穴种植的作物,它可以根据设定的株距和穴距,将一定数量的种子精准播入每个穴中,有效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撒播机多用于水稻育秧或某些牧草的种植,通过将种子均匀撒在地表,再配合相应的覆土或镇压作业,完成播种流程。
除了按播种方式分类,播种机还能根据动力来源分为人力播种机、畜力播种机和机械动力播种机。人力播种机体积较小、重量较轻,适合小面积地块或山区等机械难以进入的区域,操作时需要人工推动前进,通过手动调节控制播种量;畜力播种机则需要依靠牛、马等牲畜牵引,作业效率比人力播种机高一些,在一些传统农业区域仍有使用;机械动力播种机通常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配套使用,借助机械动力驱动播种装置运转,不仅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播种的均匀度和深度也更易控制,是目前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类型。
播种机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精准的播种作业,离不开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一台典型的播种机主要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和镇压轮等部分组成。种子箱是存放种子的容器,通常采用金属或高强度塑料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容量,能减少频繁添加种子的麻烦,部分种子箱内部还设有搅拌装置,防止种子结块,保证排种顺畅。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播种质量。不同类型的播种机配备的排种器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槽轮式排种器、穴盘式排种器和气流式排种器。槽轮式排种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槽轮的转动将种子从种子箱中带出,再经输种管落入沟内,适用于小麦、高粱等中小粒种子;穴盘式排种器则通过带有穴孔的圆盘或滚筒,将种子逐个或成组地拣选出来,然后精准播入穴中,适合大豆、玉米等大粒种子的穴播作业,能有效保证每穴种子的数量和间距;气流式排种器利用气流的吸力或压力将种子吸附或吹送到指定位置,排种精度高,对种子的损伤小,适用于各种粒型的种子,尤其在高速播种作业中表现出色。
输种管的作用是将排种器排出的种子顺利输送到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它通常采用橡胶或塑料软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磨性,能适应播种机作业过程中的振动和颠簸,确保种子不会在输送过程中洒落或堵塞。开沟器则负责在地表开出符合播种深度要求的种沟,常见的开沟器类型有锄铲式、圆盘式和芯铧式。锄铲式开沟器结构简单,入土性能好,适合在土壤较疏松的地块作业;圆盘式开沟器通过圆盘的滚动切开土壤,不易缠草,适合在杂草较多或土壤较黏重的地块使用;芯铧式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底部平整,能保证种子均匀分布,适用于对播种深度要求较高的作物。
覆土器安装在开沟器的后方,其主要功能是将开沟器开出的种沟两侧的土壤覆盖在种子上,形成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环境。覆土器的类型有链板式、刮板式和镇压轮式等,链板式覆土器通过链条带动刮板将土壤刮入种沟,覆土厚度均匀;刮板式覆土器则利用刮板的倾斜角度控制覆土量,调节方便;镇压轮式覆土器在覆土的同时还能对土壤进行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促进发芽。镇压轮通常安装在播种机的最后方,除了配合覆土器进行覆土作业外,还能对播种后的土壤进行镇压,减少土壤中的空隙,防止水分蒸发,同时也能使土壤表面平整,为后续的田间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要让播种机发挥最佳的作业效果,正确的操作方法必不可少。在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查看种子箱是否有破损、漏种的情况,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等部件是否完好,连接部位是否牢固,转动部件是否灵活,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同时,还要检查播种机的传动系统,确保齿轮、链条等传动部件润滑良好,无松动、卡滞现象。
其次,需要根据播种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种植要求,调整播种机的播种量、播种深度和株行距。播种量的调整要结合作物的亩保苗数、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等因素进行计算,确保播种量既符合要求,又能避免种子浪费。调整时,可先在地面铺设一块塑料布,将播种机的排种器调整到工作状态,转动排种器一定的圈数,收集排出的种子并称重,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实际播种量,再与理论播种量进行对比,若有偏差,通过调节排种器上的调节手柄或更换不同规格的排种部件进行修正,直至播种量符合要求。
播种深度的调整则要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作物种类来确定。一般来说,土壤黏重、墒情较好时,播种深度可适当浅一些;土壤疏松、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应适当深一些,以保证种子能接触到足够的水分,促进发芽。多数播种机通过调节开沟器的入土深度来控制播种深度,调整时,松开开沟器上的固定螺栓,上下移动开沟器,使开沟深度达到设定要求后,再将固定螺栓拧紧即可。部分播种机还配备了深度调节机构,可通过调节手柄或液压装置实现播种深度的快速调整,操作更加便捷。
株行距的调整主要针对穴播机或条播机,对于穴播机,株行距的调整通过改变排种器的穴距或调整播种机的行进速度来实现;对于条播机,则通过调整开沟器的间距来改变行距。在调整株行距时,要严格按照作物的种植规范进行,确保作物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和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作物产量。
在播种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注意控制播种机的行进速度,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播种不均匀、播种深度变浅,影响播种质量;速度过慢则会降低作业效率,增加油耗。一般来说,机械动力播种机的行进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 4-6 公里,具体速度可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播种机的性能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操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播种机的作业状况,观察种子箱内的种子余量,及时添加种子,避免因种子不足导致漏播;注意查看排种器是否有堵塞现象,如发现堵塞,应立即停机清理,防止影响后续播种;还要观察开沟器是否正常开沟,覆土是否均匀,镇压是否到位,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播种作业结束后,对播种机的维护保养同样重要,这不仅能延长播种机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其下次作业时的性能。首先要将播种机上的泥土、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和开沟器等部件,要仔细清理,防止杂物残留影响下次播种。清理完成后,要对播种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磨损、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对于磨损严重的部件,如开沟器的铲尖、镇压轮的轮胎等,要及时更换;对于变形的部件,要进行校正修复。
然后要对播种机的传动系统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保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齿轮、链条、轴承等部位添加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确保部件运转灵活,减少磨损。对于种子箱、排种器等与种子接触的部件,要进行防锈处理,可涂抹一层防锈油或进行喷漆,防止部件生锈腐蚀。
最后,要将播种机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库房内,避免露天存放,防止日晒雨淋导致部件生锈损坏。存放时,可将播种机支离地面,避免轮胎或其他部件长期接触地面受潮腐烂;对于可拆卸的部件,如输种管、开沟器等,可拆下来单独存放,防止丢失或损坏。同时,要做好播种机的存放记录,注明存放时间、状态和下次使用前需要检查的事项,方便下次使用时查阅。
在农业生产中,播种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保证了播种质量,还为后续的田间管理和作物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无论是大规模的农场种植,还是小面积的农户种植,选择合适的播种机并正确操作和维护,都能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播种机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掌握播种机的基本常识和实用技巧,始终是农户用好这一农业设备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播种机在田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更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田间的播种好帮手:播种机的那些实用知识 https://www.7ca.cn/zsbk/zt/6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