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的光:一位工程师与混凝土的十年对话

隧道里的光:一位工程师与混凝土的十年对话

陈砚秋第一次摸到隧道掌子面的混凝土时,指尖传来的凉意顺着神经爬进心脏。那是 2014 年深秋的秦岭山脉,刚从大学毕业的她戴着安全帽站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看着老师傅用钢钎敲击岩壁,碎石簌簌落在沾满泥浆的工装裤上。彼时她对工程学的认知还停留在课本里规整的公式,直到那天傍晚目睹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的意外,才真正触摸到这门学科最鲜活的脉搏。

当时负责浇筑拱顶的班组突然发出惊呼,原本匀速流动的混凝土在输送管出口停滞,紧接着管道剧烈震动起来。带班师傅顾不上穿雨衣就冲进雨幕,陈砚秋跟着跑过去时,看见混凝土正顺着管道裂缝往外溢,像凝固的眼泪挂在冰冷的钢管上。老师傅跪在泥泞里,用手丈量裂缝宽度的动作让她想起实验室里测量试件强度的场景,只是此刻没有精密仪器,只有沾满泥浆的指节和急促的呼吸。这场意外最终用三个小时解决,当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注入拱顶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陈砚秋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关于和易性、坍落度的临时调整参数,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汗水浸透的教训。

隧道里的光:一位工程师与混凝土的十年对话

那次意外后,陈砚秋开始在工棚里搭建简易实验室。她把废弃的木箱改造成操作台,收集工地上不同批次的砂石样本,每天收工后就对着这些灰扑扑的颗粒反复测试。有次为了验证某种添加剂的效果,她连续三天守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前,记录数据的笔记本被高温烤得卷了边。当她拿着优化后的配合比报告找到技术总监时,对方看着这个眼睛布满血丝的年轻工程师,手指在报告上停留许久才说:“你让我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在隧道里通宵的自己。”

工程学的浪漫,往往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里。2018 年隧道贯通前的最后阶段,陈砚秋负责监控隧道变形数据。她每天要沿着尚未铺设轨道的隧道徒步十公里,携带的全站仪重达八公斤,肩膀被背带勒出深深的红痕。有天突降暴雨,隧道内积水漫过脚踝,她为了保护仪器,把全站仪紧紧抱在怀里,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当仪器屏幕上显示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沉降数据时,她坐在冰冷的积水里笑出声,雨水混着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那天她在工作日志上写道:“混凝土会凝固,但工程人对精度的追求永远流动。”

十年间,陈砚秋参与建设的隧道从秦岭延伸到云贵高原。她见过凌晨四点隧道口的星空,也感受过正午混凝土表面的灼热;曾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在会议室争论到声音沙哑,也因看到列车第一次顺利穿过自己参与建设的隧道而热泪盈眶。有次新来的实习生问她:“学姐,你觉得工程学最难的是什么?” 她指着隧道壁上整齐的钢筋说:“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很完美,但到了现场,你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要顾及工人的操作习惯,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

去年冬天,陈砚秋回到秦岭隧道参加通车五周年纪念活动。当列车平稳地穿过隧道时,她贴在车窗上向外望去,曾经布满脚手架的岩壁如今光洁平整,灯光在隧道壁上划出柔和的弧线。同行的年轻工程师兴奋地向她介绍最新的监测技术,她认真听着,偶尔补充几句自己当年的经验。列车驶出隧道的瞬间,阳光洒在她脸上,她忽然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老师傅说的话:“工程学不是冰冷的公式,是用技术温暖生活的艺术。”

现在的陈砚秋依然经常出现在施工现场。她的工装口袋里始终装着两样东西:一本磨损严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一个装满砂石样本的小铁盒。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转到更轻松的管理岗位,她总会笑着指向正在施工的方向:“你看那些正在浇筑的混凝土,它们需要有人倾听它们的声音。就像当年有人倾听我的困惑一样,我也想帮更多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毕竟,每一条隧道的贯通,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常见问答

  1. 问:成为一名隧道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答:除了掌握混凝土结构、地质勘察等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各类工程仪器的操作,比如全站仪、回弹仪等。更重要的是要有现场应变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和施工班组、技术团队高效协作。

  1. 问: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答: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规范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其次会在隧道内设置实时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瓦斯浓度、围岩变形等关键指标。另外,每个施工班组都会配备专职安全员,随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1. 问: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对隧道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如果砂石比例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隧道的承载能力;如果水灰比控制不好,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风险,缩短隧道的使用寿命。所以配合比设计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原材料特性和地质条件,经过反复试验优化才能确定。

  1. 问:隧道建设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时,通常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遇到断层、溶洞等复杂地质时,首先会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通过钻探、物探等手段摸清地质情况。然后根据勘察结果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比如采用管棚支护加固围岩,或者通过注浆技术改良地层。同时会加密监测频率,实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1. 问:对于想从事工程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答:建议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实践活动,比如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或者利用假期到施工现场实习,提前了解行业实际情况。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工程学涉及的领域很广,扎实的基础能帮助你更快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另外,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责任心,工程建设周期长,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质量,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隧道里的光:一位工程师与混凝土的十年对话 https://www.7ca.cn/zsbk/zt/62689.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22日 11:14:00
下一篇 2025年10月22日 11:19:1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