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种过花或者小菜园的人大概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浇水的时候要么浇少了,嫩叶蔫得打卷;要么浇多了,根系泡在水里烂掉,尤其是夏天高温天,早上刚浇完的水,到了中午土面又干得裂开小缝,一天跑好几趟浇水还不见植物长得精神。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用费那么大劲,试试滴灌就知道有多省心 —— 这种看起来简单的灌溉方式,能把水精准送到植物根部,既不浪费水,又能让植物喝得舒服,不少老园丁早就靠它把自家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滴灌的核心思路特别直白,就是用细管或者专用的滴头,把水变成一滴一滴缓慢流出的状态,直接滴在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里。不像喷灌那样把水洒得满处都是,也不像漫灌那样让水流在地面上到处淌,滴灌的水几乎都能被根系附近的土壤吸收,很少会因为蒸发或者流到无关区域而浪费。比如在阳台种几盆番茄,用一根带滴头的软管沿着花盆边缘布置好,打开水龙头调到合适的水量,水就会顺着滴头慢慢渗进土里,番茄的根能稳稳接住水分,叶子上还不会沾到水,连病害的风险都降低了不少。
很多人觉得滴灌只适合大规模种植,其实家庭小面积种植用起来更灵活。市面上有现成的滴灌套装,里面有主管、分管、滴头,还有定时器,新手跟着说明书组装,半个多小时就能弄好。如果种的是盆栽,还能选那种可调节流量的滴头,根据花盆大小调整出水量,比如小一点的多肉盆栽,把滴头调到最小档,一天滴几分钟就够了;大一点的月季盆栽,就适当调大流量,保证根系能吸到足够的水。
用滴灌的时候,有几个小细节得注意,不然容易出问题。首先是滴头的位置,不能离根系太远,也不能直接贴在根上。太远的话,水渗不到根部,植物还是会缺水;太近的话,水流集中在一点,容易把根部周围的土冲成小坑,反而影响根系呼吸。一般来说,把滴头放在离植物茎基部 5-10 厘米的地方最合适,让水慢慢向四周扩散,形成一个湿润的区域,刚好覆盖根系的范围。
然后是水质的问题,这点很容易被忽略。如果用的是自来水,最好先把水放在桶里晾一天再用,一方面能让自来水里的氯气挥发掉,另一方面也能让水温接近土壤温度,避免冷水刺激根系。如果水里杂质比较多,比如井水或者河水,一定要在进水口装个过滤器,不然杂质容易堵塞滴头,到时候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植物长得参差不齐。我邻居之前就因为没装过滤器,用了半个月滴灌,结果一半的滴头都被泥沙堵了,后来拆开清理了半天,还换了好几个滴头,才重新用起来。
还有就是浇水的时间和频率,不能完全依赖定时器,得根据天气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调整。夏天温度高,土壤蒸发快,就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比如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各滴一次,每次 10-15 分钟;春秋季节温度适中,水分蒸发慢,隔一天滴一次,每次 5-10 分钟就够了。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把定时器关掉,等土壤表面干了再恢复滴灌,不然土壤里水分太多,容易导致根系腐烂。像我家种的黄瓜,夏天的时候,每天早上 7 点左右滴 15 分钟,黄瓜藤长得特别壮,结的黄瓜又大又直;有一次连着下了三天雨,我忘了关定时器,结果有几棵黄瓜的叶子开始发黄,赶紧停了滴灌,还松了松土,过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滴灌不仅省水,还能顺便施肥,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很多水溶性肥料可以直接掺在水里,通过滴灌系统送到根部,肥料随着水流缓慢渗透,根系能更充分地吸收,比直接把肥料撒在土里效果好很多。不过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浓度,不能太高,不然容易烧根。一般按照肥料说明书上的浓度再稀释一倍,比如说明书上写 1:1000 的比例,就改成 1:2000,先把肥料在小桶里溶解好,再倒进滴灌的储水桶里,搅拌均匀后再打开滴灌开关。我之前给草莓施肥,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把稀释后的液体肥通过滴灌送到根部,草莓长得又大又甜,比去年直接撒颗粒肥的时候产量高了不少。
对于不同的植物,滴灌的设置也得稍微调整。比如多肉植物,它们喜欢干燥的环境,根系怕积水,所以滴头的流量要调小,浇水频率也要低,一般一周滴一次,每次 3-5 分钟,只要保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而像绿萝、龟背竹这种喜湿的植物,滴灌的频率可以高一些,比如 3-4 天滴一次,每次 8-10 分钟,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种的是果树,比如樱桃树、桃树,就要用那种压力补偿式滴头,因为果树的根系范围大,需要更大的水压才能让水渗透到更深的土壤里,这种滴头能保证每个出水点的流量一致,不会因为距离主管远近而出现水量差异。
在院子里布置滴灌系统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地形灵活调整。如果地面有坡度,比如院子是斜的,就把主管沿着坡度的方向铺设,分管和滴头顺着等高线布置,这样水能顺着坡度缓慢渗透,不会因为坡度太大而流到低处,导致高处的植物缺水。要是地面不平,有高有低,就用不同长度的分管,把滴头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保证每个滴头的出水量相同。我朋友家的院子有个小斜坡,之前用漫灌的时候,水都流到坡底,坡上的花总是缺水,后来改成滴灌,按照等高线布置了滴头,现在坡上坡下的花都长得一样好。
很多人担心滴灌系统冬天会冻坏,其实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行。北方冬天温度低,在结冰之前,把管道里的水排空,可以用空压机把管道里的水吹出来,然后把主管和分管卷起来,放到室内存放;滴头可以拆下来,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装到密封袋里,明年春天再用。南方冬天温度虽然不太低,但如果遇到霜冻,也要把管道里的水排空,避免管道被冻裂。我家在北方,每年冬天都会把滴灌系统拆下来收好,春天再重新装起来,用了三年多,管道和滴头都没坏过。
滴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减少杂草的生长。因为滴灌只把水送到植物根部,其他地方的土壤保持干燥,杂草没有足够的水分,就不容易发芽生长。不像漫灌或者喷灌,整个地面都湿了,杂草长得特别快,每天都要花时间拔草。我之前种小菜园的时候,用的是喷灌,每天拔草都要花半个小时,后来改成滴灌,杂草明显少了很多,一周拔一次草就够了,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不过在使用滴灌的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维护。比如每周检查一次滴头有没有堵塞,要是发现某个滴头不出水或者出水量变小,就把滴头拆下来,用清水冲洗干净,或者用细针把里面的杂质挑出来。管道也要定期检查,看看有没有破损漏水的地方,要是有小漏洞,可以用专用的修补胶带粘好;要是漏洞比较大,就需要更换一段新的管道。还有定时器,要定期检查电量,要是用电池的,没电了要及时更换,避免因为定时器没电而导致滴灌系统停止工作,植物缺水。
总的来说,滴灌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管是家庭种植还是小规模种植,都能用上。它不仅能帮我们省水省力,还能让植物长得更好,解决很多浇水带来的烦恼。如果你也在为浇水的问题发愁,不妨试试滴灌,说不定会发现种植原来可以这么轻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给植物 “喝” 对水,滴灌这门手艺藏着大学问 https://www.7ca.cn/zsbk/zt/6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