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同步谐振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次同步谐振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次同步谐振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基于αβ坐标系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的比例谐振控制

期刊:《电力自动化设备》 | 2017 年第 009 期

摘要:According to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of DFIG(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connected to series compens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the transfer function is formulated via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DFIG series compensated transmission system.PR control based on static rotor axis is used to suppress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By transforming the sub-synchronous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current into αβ component that based on static rotor axis,the frequency of the αβ component can coincide with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PR control.As such,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enhance the suppression of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from the rotor side converter of the wind turbine.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are proved by simulative results.%针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串补输电系统中存在的次同步谐振问题,通过建立DFIG串补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其传递函数;然后采用基于转子静止坐标系下的PR控制来抑制次同步谐振.将系统电流的次同步频率分量转化为转子静止坐标系下的αβ分量,使PR控制的谐振频率点与次同步频率转子静止坐标系下的αβ分量相吻合,用风力发电机实现对次同步谐振的抑制.通过算例仿真分析、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以及所提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便于实现的优点.

关键词:比例谐振控制;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风电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lectric-power-automation-equipment_thesis/0201230700295.html

—————————————————————————————————

2.[期刊论文]串联谐振型短路限流器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的研究

期刊:《广东电力》 | 2012 年第 005 期

摘要:介绍了串联谐振型短路限流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次同步谐振的机理.以广东电网2015年丰大、丰小、枯大3种运行方式的规划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分析了在典型电厂电力送出线路上加装串联谐振型短路限流器对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特性的影响,计算系统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特征值,并以此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串联谐振型短路限流器会引发系统次同步谐振,在工程应用中应重点关注该问题.

关键词:串联谐振型短路限流器;次同步谐振;状态空间分析法;特征值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guangdong-electric-power_thesis/0201231334926.html

—————————————————————————————————

3.[期刊论文]分布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机理研究

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2011 年第 008 期

摘要:A new type of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FACTS) devices-distributed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 (DSSC), which enables to realize grid power flow control, is proposed. The DSSC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view point of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SSC in sub-synchronous frequencies range a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SSR) mechanism research. By means of test signal detection, the IEEE second benchmark model (system 1) is adopted and the system SSR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onant point of the combined system is shifted and the electric negative damping around the resonant point is reduced greatly.%针对柔性交流输电(FACTS)领域中的一种新装置——分布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DSSC),在实现其潮流调节功能的基础上,首次从频域的角度研究了DSSC特性,得到了DSSC的频率-阻抗分布曲线,既为DSSC影响次同步谐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FACTS装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采用测试信号法,研究了DSSC对一个串联电容补偿系统的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SSC的串入使得系统的谐振点频率发生偏移,电气负阻尼绝对值显著减小,证明DSSC对于次同步谐振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串联补偿器;次同步谐振;测试信号法;电气负阻尼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xi-jiaotong-university_thesis/0201211041806.html

—————————————————————————————————

4.[期刊论文]同步发电机参数转化对次同步谐振分析的影响

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10 年第 011 期

摘要:分析了基于不同假设的经典参数关系、近似精确参数关系以及迭代参数关系等3种同步发电机测量参数与等值电路参数关系对参数转化的影响.给出了另外2种与迭代参数关系等价且可以直接求解的基于静止频率响应测试和三相短路参数试验的参数关系定义,称为”直接参数关系”.同时,将上述参数关系的转化结果应用于IEEE次同步谐振仿真计算第一标准模型.通过研究这些参数关系结果对运算电抗频率响应特性和特征值分析的影响,分析了基于这些参数关系的同步发电机参数转化结果对次同步谐振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次同步振荡;参数转化;发电机模型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automation-electric-power-systems_thesis/0201230740818.html

—————————————————————————————————

5.[期刊论文]采用改进的NGH次同步谐振阻尼方法抑制次同步谐振

期刊:《华东电力》 | 2000 年第 001 期

摘要:提出一种改进的NGH次同步谐振(SSR)阻尼方案,以IEEE第一基准模型为研究对象,对采用该改进方案来抑制不稳定的扭振做了仿真分析.改进的NGH方案在Narain G.Hingorani发明的原方案上增加了SSR检测和预触发功能.改进方案的基本原理以及原方案的基本概念在文中作了描述.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用来仿真原NGH方案和改进NGH方案的阻尼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提高暂态转矩稳定和有次同步谐振问题系统的稳定性比原方案更有效.

关键词:串联补偿;次同步谐振;NGH方案;电磁暂态计算程序;扭振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ast-china-electric-power_thesis/0201233011579.html

—————————————————————————————————

6.[学位论文]旁路阻尼滤波器抑制火电机群串补系统次同步谐振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目录

著录项

学科:电气工程

授予学位:博士

年度:2019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电机;高电压技术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4839408.html

—————————————————————————————————

7.[学位论文]基于时变幅频矢量的用于次同步谐振分析的串补输电线路小扰动模型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2研究问题内涵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次同步振荡研究现状 1.3.2 串补输电线路模型研究现状 1.4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次同步谐振时设备电势的幅频调制本质 2.1.1 适用于次同步振荡分析的同步机小信号模型 2.1.2 感应发电机效应 2.1.3 轴系扭振互作用 2.1.4 感应发电机和轴系扭振相互作用 2.1.5 次同步谐振时定子电流的频率分量对比 2.1.6 仿真验证 2.2现场次同步谐振下电压幅频调制波形 2.3幅频调制信号特征 2.4本章小结 3 基于时变幅频矢量的串补输电线路小扰动模型 3.1基于幅频调制矢量的电流与内电势原始数学关系 3.2基于电压电流关系的线性化的小扰动模型 3.3基于时变幅频信号的线性化的小扰动模型 3.4两种小扰动模型的对比 3.5本章小结 4 仿真与分析 4.2仿真案例及其结果分析 4.2.1 仿真案例1 4.2.2 仿真案例2 4.2.3 仿真案例3 4.2.4 仿真案例4 4.2.5 现场数据仿真案例 4.3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2主要创新点 5.3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著录项

学科:电气工程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9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099182.html

—————————————————————————————————

8.[学位论文]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2 次同步振荡的基本概念 1.3 常见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及典型防治工程 1.4 研究内容 2 次同步谐振基本理论及电气阻尼估算 2.1 次同步谐振分析基本数学模型 2.2 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 2.3 基于复转矩系数分析法的简化电力系统电气阻尼估算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STATCOM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研究 3.1 基于STATCOM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与结构 3.2 STATCOM注入电流产生的电磁转矩 3.3 同步机功角及电网分流对STATCOM提供电气阻尼的影响 3.4 STATCOM最大电气阻尼优化设计 3.5 STATCOM抑制效果时域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西北某省火电基地次同步谐振风险分析 4.1 西北某省串补规划概况及次同步谐振问题概述 4.2 大电网次同步谐振综合评估与时域仿真研究 4.3 神华格尔木火电基地次同步谐振问题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著录项

学科:电气工程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6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火力发电、热力发电;电力系统稳定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278980.html

—————————————————————————————————

9.[学位论文]静止同步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方法研究

目录

封面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 静止同步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 3 静止同步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研究 4 利用STATCOM 抑制锦界串补送出系统SSR 问题的研究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著录项

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1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内过电压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108420.html

—————————————————————————————————

10.[学位论文]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SSSC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3.1.1 中层装置级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1.3.1.2 上层系统级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1.3.1.3 不同装置间交互影响及协调控制策略 1.3.2 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抑制技术及工程现状 1.3.2.1 次同步谐振的分析方法 1.3.2.2 次同步谐振抑制技术与实际工程 1.3.3 数字-物理闭环控制实验技术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SSSC 装置级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研究 2.1 概述 2.2 SSSC 基本运行原理 2.3 装置级数学模型和解耦控制策略 2.3.1 装置级的三种运行模式 2.3.2 装置级状态空间模型 2.3.2.1 abc 静止坐标系模型 2.3.2.2 dq 旋转坐标系模型 2.3.3 装置级解耦控制方法 2.3.3.1 交叉解耦方法 2.3.3.2 精确解耦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Phillips-Heffron 模型与 SSSC 系统级控制策略研究 3.1 概述 3.2 Phillips-Heffron 模型 3.2.1 复数力矩系数法 3.2.2 单机系统模型 3.2.3 多机系统模型 3.2.4 恒阻抗运行模式对于模型的影响 3.3 系统级非线性控制策略 3.3.1 近似线性化方法与精确线性化方法的区别 3.3.2 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非线性控制 3.3.2.1 仿射非线性方程 3.3.2.2 非线性控制策略的求解 3.3.2.3 算例验证 3.4 系统级协调控制策略 3.4.1 扩张状态观测器 3.4.2 数学模型的构建 3.4.3 算例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混合串联补偿装置(H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 4.1 概述 4.2 HSC 对 SSR 的缓解作用 4.2.1 恒阻抗方式下的影响 4.2.2 装置级不同运行方式的影响 4.3 HSC 抑制 SSR 的控制策略 4.3.1 滤波器的选择 4.3.2 输入信号的选择 4.3.3 算例验证 4.4 HSC 与 SVC 对 SSR 的抑制效果对比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的数字-物理闭环控制实验平台 5.1 概述 5.2 实时数字仿真器简介 5.3 实时数字仿真器的大型电网建模方法 5.3.1 参数输入 5.3.2 仿真步长与输电线路 5.3.3 处理器资源分配 5.3.4 RSCAD 小步长建模特点 5.4 RSCAD 与 PSCAD 的建模区别 5.5 闭环实验平台的搭建 5.6 小结 第六章 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工程应用实验研究 6.1 概述 6.2 抑制原理 6.3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6.3.1 工程背景 6.3.2 容量、滤波器参数方案及控制策略 6.3.2.1 容量、静态工作点和接入位置 6.3.2.2 输入信号的选择方式 6.3.2.3 触发方式及控制策略 6.3.3 抑制 SSR 有效性的全面校验 6.4 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6.4.1 尚未发生 SSR 时的影响 6.4.2 发生 SSR 时的影响 6.4.2.1 启备变承受的短时负荷分析 6.4.2.2 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6.4.2.3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著录项

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授予学位:博士

年度:2009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电力系统的运行

链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981734.html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次同步谐振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https://www.7ca.cn/zsbk/zt/9681.html

上一篇 2024年4月11日 13:31:12
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13:51:3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