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路过巷口,总会被那扇挂着木质风铃的玻璃门吸引。不是因为里面飘出的咖啡香有多特别,而是总觉得那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馆子,藏着比整条街还多的生活碎片。推开门的瞬间,风铃会叮叮当当地响,老板阿哲通常会从吧台后抬起头,笑着问一句 “还是老样子?”,哪怕有时候我只是进来躲躲雨,他也从不会多问。
馆子里的装修没什么章法,墙面上贴满了客人留下的便签,有情侣写下的誓言,有学生吐槽的考试压力,还有人只是随手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小猫。靠窗的位置永远最抢手,下午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磨旧的皮质沙发上,连空气中的灰尘都变得看得见。有人抱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键盘声和咖啡机的研磨声混在一起,竟一点也不吵闹;也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凑在一桌,分享着刚买的甜点,笑声能传到门口。

上周三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角落的位置,点了杯冰美式。邻桌坐着一位老奶奶,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面前摆着一块没怎么动的提拉米苏,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她看一会儿照片,就用小勺轻轻挖一点蛋糕,动作慢得像在打发一整个下午的时光。后来阿哲告诉我,老奶奶每周都会来,照片上是她和老伴年轻时的样子,以前他们总一起来这里喝下午茶。
馆子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要是忘了带钱包,或者刚好没零钱,都可以先欠着,下次来再补上。有次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买完奶茶才发现手机没电了,急得眼圈都红了。阿哲笑着把奶茶递给她,说 “没事,下次来一起付就行”。结果过了两天,小姑娘不仅把奶茶钱送来了,还多带了一盒自己做的曲奇饼干,说是谢谢阿哲的信任。从那以后,馆子里偶尔会出现一些客人留下的小零食,有时候是一袋糖果,有时候是几个橘子,慢慢的,这里倒像是个大家共享的小客厅。
其实阿哲以前是做程序员的,每天对着电脑敲代码,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他说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不用加班的小店,能安安静静地和客人聊聊天,看看来往的人。三年前,他终于辞了职,找了这个街角的小门面,自己刷墙、装灯,连吧台都是他和朋友一起亲手做的。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有时候一整天都没几个客人,阿哲就坐在吧台后面看书,或者研究新的咖啡配方。慢慢的,周围的邻居、上班族都知道了这个地方,有人喜欢这里的安静,有人喜欢阿哲手冲的咖啡,还有人只是习惯了路过时进来喝杯东西,跟阿哲聊几句家常。
现在每天早上,馆子里都会坐满赶去上班的人,大家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匆匆忙忙地看手机;到了下午,节奏就慢了下来,有人捧着书慢慢读,有人和朋友低声聊天;傍晚的时候,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买杯热牛奶,孩子们则在门口的小桌子上写写画画。阿哲说,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傍晚的场景,暖黄色的灯光照在每个人脸上,感觉特别温馨。有时候他会跟客人开玩笑,说自己这不是开了家咖啡馆,而是开了个 “生活观察站”,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有次我问阿哲,会不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比做程序员累?他想了想,说 “累是累,但心里踏实”。以前做程序员的时候,虽然工资高,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么。现在虽然每天要早起准备食材,要打扫卫生,要跟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但看着大家喝到喜欢的咖啡时满足的样子,听着他们分享的小故事,就觉得特别有意义。他说有时候客人会跟他说,因为这间咖啡馆,自己的心情变好了,或者找到了片刻的放松,这时候他就觉得,当初辞掉工作开这家店,真是做对了。
现在每次路过那间咖啡馆,看到门口挂着的木质风铃,听到里面传来的笑声和咖啡机的声音,我都会觉得特别安心。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不一定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反而这些藏在街角的小美好,这些平凡日子里的小温暖,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下次去的时候,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或许会看到老奶奶依然坐在那个位置,或许会遇到新的客人留下新的便签,又或许阿哲会推出新的咖啡配方,等着大家去品尝。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