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出细碎的声响,转过第三个街角时,那扇褪色的木门总会准时出现在视野里。门楣上挂着块斑驳的木牌,“静远书屋” 四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出当年刻字人一笔一划的认真。推开门的瞬间,混合着旧纸张、干燥樟木与淡淡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有人轻轻展开了一卷封存已久的旧时光。书架沿着墙壁蜿蜒成曲径,最高处的书脊积着薄薄一层灰,阳光从临街的小窗斜切进来,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偶尔有风吹过,窗棂上悬挂的风铃会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与指尖划过书脊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书架间的过道狭窄却不逼仄,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拐角处摆放的小方凳,凳面被不同年代的人坐得光滑发亮。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旧书桌,桌面边缘留着深浅不一的刻痕,不知是哪个孩子偷偷刻下的名字,又或是哪位读者随手画的小画。书桌旁的藤椅已经有些变形,坐上去会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却意外地让人觉得安稳。老板娘总是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翻着一本线装书,手指在书页间缓慢移动,仿佛在触摸时光的纹路。她很少主动说话,只有当有人询问某本书时,才会抬起头露出温和的笑,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书中的故事。
上周三下午,我在角落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泛黄的诗集。封面没有书名,只有钢笔写的一行小字:“给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翻开第一页,夹着一张干枯的紫罗兰花瓣,花瓣边缘已经卷翘,却还能看出当年的紫色痕迹。书页间有淡淡的批注,用蓝色墨水写在空白处,字迹娟秀:“春日读此句,檐角玉兰正开”“冬夜围炉,竟觉字句皆有暖意”。每一句批注都带着时光的温度,像是有人隔着 decades 与我分享读书时的心境。我抱着诗集走到柜台前,老板娘看到书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本是陈老师的书,她年轻时总来这儿看书,后来搬去外地,临走前把书留在了这儿,说等有缘人来读。”
那天我在藤椅上坐了很久,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读诗的时候,偶尔能听到邻座老人翻书的声音,还有门外路过的自行车铃铛声。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进来,踮着脚尖在儿童书架前挑选绘本,她妈妈跟在后面轻声叮嘱:“慢慢选,别碰掉了书。” 小女孩最后选了一本《小王子》,捧着书跑到柜台前,仰着头问老板娘:“奶奶,这本书里真的有会说话的狐狸吗?” 老板娘蹲下身,耐心地回答:“有的呀,只要你认真读,就能和狐狸成为朋友。” 小女孩听完蹦蹦跳跳地跑出门,笑声像一串清脆的珠子落在青石板路上。
离开书店时,老板娘把那本诗集递给我,“你要是喜欢,就先拿去读吧,读完再送回来就好。” 我接过书时,指尖触到封面的温度,忽然觉得这本旧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像是一个容器,装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期待。走出木门,风铃再次响起,回头望去,夕阳正落在 “静远书屋” 的木牌上,给那些斑驳的纹路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后来我常常在下午去书店,有时读自己带来的书,有时帮老板娘整理书架。有一次整理顶层书架时,发现了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不同年代的书签:五十年代的纸质书签印着天安门图案,七十年代的塑料书签上写着 “为人民服务”,还有九十年代的卡通书签,印着当时流行的动画角色。老板娘说,这些都是顾客落下的,她觉得可惜,就收了起来,想着或许有一天有人会回来找。“有一年冬天,一个老爷爷来这儿,说几十年前落下了一枚书签,上面有他爱人绣的梅花。我把盒子拿给他看,他真的找到了,当时眼泪都掉下来了。”
书架最底层放着一些旧杂志,有《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还有早已停刊的《大众电影》。我曾在一本 1985 年的《大众电影》里看到一张电影票根,票根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只能看清放映时间是 “1985 年 10 月 2 日”,影片名称是《庐山恋》。想象着几十年前,有人拿着这张票根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小心翼翼地把票根夹在杂志里,后来又把杂志留在了书店。如今,杂志在书架上静静躺着,票根在书页间沉睡,等待着下一个发现它的人,去猜测那段关于电影与时光的故事。
有时会遇到熟客,他们进门不用说话,老板娘就知道要找哪类书。有位退休的老教师,每周都会来买一本历史类书籍,他说:“年轻时没时间读,现在退休了,每天读几页,也算圆了年轻时的梦。” 还有位年轻的程序员,总在周末下午来书店,抱着一本厚厚的文学名著,他说:“在公司对着电脑久了,来这儿看看纸质书,心里才觉得踏实。” 每个人都在书店里寻找着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片刻的宁静,又或许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上个月,书店门口多了一个小小的花架,上面摆着几盆绿萝和多肉。老板娘说,是常来的一个学生送的,“那孩子说书店里的书很香,想让花儿也来闻闻。” 如今,每当阳光洒在花架上,绿萝的叶子就会变得透亮,与书店里的旧书相映成趣。有路过的人看到花架,会停下脚步往里张望,偶尔也会推门进来,在书架间随意逛逛,或许会带走一本书,或许只是留下一段短暂的时光。
昨天下午,我把那本诗集送回书店。老板娘正在整理新收到的旧书,那些书堆在柜台上,有的封面破损,有的书页松散,却都被细心地用牛皮纸包了书脊。我把诗集放在原来的位置,转身时看到小女孩又来买绘本,这次她选了一本《月亮的味道》,还特意跟老板娘分享:“奶奶,我上次读的《小王子》,真的看到狐狸了!” 老板娘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眼中满是温柔。
走出书店时,青石板路上落了几片梧桐叶,秋风轻轻吹过,叶子在脚下打着旋。抬头望去,“静远书屋” 的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风铃的声音随着秋风飘得很远。我不知道这本诗集接下来会遇到谁,也不知道那些旧杂志里还藏着多少故事,更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人走进这家老书店,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但我知道,只要这扇木门还开着,只要书架上的书还在,就会有人带着期待而来,带着温暖而去,让这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墨香,一直飘荡在巷尾的阳光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