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我特别不理解那些周末宁愿窝在家里,也不出去逛街聚会的人,总觉得这样的日子也太 “浪费” 了。直到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刮在脸上还带着刺骨的凉,我本来约好和朋友去打卡新开的咖啡馆,结果出门前纠结了半小时,最后还是把外套一脱,窝回了沙发里。也就是那一次,我彻底 get 到了宅家的快乐 —— 没有必须要赴的约,没有要特意打扮的压力,不用挤地铁也不用应付陌生人的寒暄,只需要跟着自己的节奏,做些无关紧要却超治愈的小事,原来日子可以这么舒服。
那天我先是翻出了压在箱底的旧毛毯,毛茸茸的质感裹在身上,像被云朵抱住一样。然后从冰箱里找出前一天买的草莓,洗干净放在玻璃碗里,再泡上一杯热可可,打开了收藏了好久的老电影。电影里的画面慢慢推进,嘴里是草莓的酸甜和可可的醇厚,耳边没有外面的嘈杂,只有空调轻轻的吹风声和电影里的对白。中途饿了就煮一碗泡面,还特意加了个溏心蛋,筷子戳破蛋黄的瞬间,金黄色的蛋液流出来裹住面条,一口下去,感觉所有的疲惫都被这口热乎气冲散了。
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给自己安排一天 “纯宅时间”,而且发现宅家能做的事真的太多了,完全不会觉得无聊。比如有时候会突发奇想想做烘焙,明明之前连鸡蛋都打不明白,却敢照着教程尝试做戚风蛋糕。虽然有一次烤出来的蛋糕塌得像饼,还有一次糖放多了甜到齁,但过程里打蛋清打到胳膊酸,看着面糊在烤箱里慢慢膨胀,那种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比吃到成品还开心。最后就算失败了,也能笑着拍照发朋友圈吐槽,再把 “失败品” 分给邻居家的小朋友,看着他们吃得一脸满足,自己也觉得超有成就感。
还有时候会把家里彻底收拾一遍,不是那种应付式的打扫,而是认真地整理每个角落。把衣柜里的衣服按季节分类叠好,把书架上歪歪扭扭的书重新排整齐,甚至会把抽屉里的杂物倒出来,一点点筛选出有用的东西,没用的就打包好捐出去。收拾完之后看着亮堂堂、整整齐齐的家,心里也跟着清爽起来。然后再换一套干净的床单被罩,晚上躺在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被子里,感觉连睡眠质量都变好了。
当然啦,宅家也少不了 “摆烂时刻”。偶尔会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已经是中午,不用急着起床,就赖在被窝里刷会儿手机,看看搞笑的短视频,或者翻翻网友分享的生活日常。看到有趣的段子会忍不住笑出声,看到别人分享的美食教程就默默收藏,想着下次有空也试试。饿了就点个外卖,不用纠结吃什么,直接选最近一直想吃的那家麻辣烫,加超多自己喜欢的菜,然后边吃边看综艺,吃到撑了就瘫在沙发上打个嗝,那种不用顾虑形象的松弛感,真的太解压了。
以前总觉得生活要热热闹闹才有意思,后来才发现,安安静静地和自己相处也很棒。宅家不是逃避社交,也不是偷懒,而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里抽离出来,去做一些能让自己真正开心的小事。可能是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可能是做一顿简单的饭,可能是漫无目的地发呆,也可能是认真地做一件小事。这些看似平淡的瞬间,慢慢拼凑出了生活里最真实的快乐。
现在每次朋友约我周末出去,我都会笑着说 “下周吧,这周我要在家陪自己”。他们一开始还会调侃我 “越来越宅了”,但后来看到我分享的宅家日常,也有人跟着尝试,然后回来跟我说 “原来宅家真的这么舒服”。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用非要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只要能在自己选择的日子里找到快乐,那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你们周末喜欢宅家还是出去玩耍呢?如果你们也有宅家的快乐小事,或者有什么好玩的宅家活动推荐,说不定下次我的宅家清单里,就会多一项新内容啦。毕竟生活里的小美好,都是靠自己一点点发现和创造的,不管是出门探索还是在家待着,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值得好好享受每一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