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衣柜时,指尖突然触到一团柔软的织物。抽出来展开,是件洗得发白的米白色毛衣,袖口和下摆都起了细密的球,领口处还留着一道浅浅的咖啡渍 —— 那是高三某个冬日早晨,我匆忙间打翻热牛奶留下的痕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毛衣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记忆里那些细碎又温暖的片段,一下子把我拉回十几年前的小阁楼。
那时母亲总在秋冬之交的夜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织毛衣。她的毛线筐里永远堆着各色毛线团,有的是从集市上挑的新线,有的是拆了旧围巾重新绕的线。我写作业累了,就凑过去看她指尖翻飞,银亮的织针在毛线间穿梭,偶尔会因为线结卡住而停顿,她便会轻轻咬断线头,再重新起针。毛衣的款式永远简单,圆领、平针,没有复杂的花纹,却总能精准贴合我的身形。有一次我抱怨班里同学的毛衣有好看的菱形图案,母亲没说话,只是在后来的毛衣袖口处,悄悄织了两圈小小的桂花针,像藏在袖口的秘密,只有我知道那是她特意为我加的小心思。

那件米白色毛衣是母亲织的最后一件。高三那年冬天特别冷,我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某个周末回去,母亲把叠得整整齐齐的毛衣递到我手里,说:“这次织得厚,在学校穿暖和。” 我当时只顾着抱怨作业多,随手把毛衣塞进书包,甚至没注意到她眼底的红血丝。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母亲总失眠,就趁着深夜我睡熟后,在客厅开着小灯织毛衣,怕织得慢赶不上我穿,常常织到后半夜。
开学那天,我穿上那件毛衣去学校,同桌羡慕地说:“你妈妈手好巧啊,这毛衣看着就暖和。” 我得意地笑,伸手摸了摸毛衣的针脚,突然摸到一处不平整的地方 —— 那是母亲不小心织错了一行,又拆了重新织的,留下了淡淡的痕迹。那一刻,鼻子突然发酸,想起前一晚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反复叮嘱 “天冷了就把毛衣穿上,别冻着”,想起她站在门口目送我上车时,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却还在朝我挥手。
后来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那件毛衣跟着我跨越了几千公里。大学宿舍没有暖气,冬天全靠它抵御寒冷。有次洗毛衣时,不小心把领口扯破了一点,我心疼得差点哭出来,赶紧拿去校门口的裁缝店补。老裁缝拿着毛衣看了半天,说:“这针脚织得真扎实,是家里人织的吧?现在很少有人手工织毛衣了。” 我点点头,眼眶又热了。补好的毛衣多了一道细细的线,却像多了一份牵挂,每次穿上,都像能感受到母亲的体温。
毕业工作后,买过很多件毛衣,有的是羊绒的,有的是设计师品牌,款式新颖,材质昂贵,却再也没有一件能像母亲织的那件一样,让我觉得踏实又温暖。去年冬天,我把那件旧毛衣找出来,发现它已经有些变形,袖口也磨破了,可我还是舍不得扔。母亲看到了,说:“都旧成这样了,扔了吧,我再给你买件新的。” 我摇摇头,把毛衣叠好放回衣柜深处,说:“不用,这件最好。”
其实我知道,我舍不得的从来不是一件毛衣,而是毛衣里藏着的那些时光 —— 是母亲坐在灯下织毛衣的背影,是深夜里客厅的那盏小灯,是她反复叮嘱的唠叨,是那些藏在针脚里的、说不出口的爱。那些时光像冬日里的暖阳,像寒夜里的热茶,像旧毛衣上细密的针脚,一点点织成了我生命里最温暖的底色。
今年冬天又要来了,窗外的风开始变得凛冽,我打开衣柜,目光落在那团米白色的织物上。或许明天,我会再把它拿出来,轻轻拍掉上面的灰尘,穿上它去走一走。不知道母亲现在是不是也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落叶,想起当年那个穿着她织的毛衣、蹦蹦跳跳的小姑娘。而那件旧毛衣,就像一个时光的容器,装着我整个青春的回忆,装着母亲沉甸甸的爱,在每个寒冷的冬天,都能给我抵御风霜的勇气。
下次回家,我想跟母亲说,其实当年那件毛衣上的桂花针,我一直都知道是她特意织的;想跟她说,每次穿那件毛衣,都觉得她就在我身边;想跟她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最喜欢她织的毛衣。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像当年一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一句 “傻孩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