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店里的时光信笺

旧书店里的时光信笺

林晓雨第一次走进 “拾光书屋” 是个梅雨季的午后。雨丝斜斜地织着,把巷口的青石板润得发亮,她原本只是想躲躲雨,却被木质门楣上褪色的铜铃吸引。推门时铃音清脆,像敲碎了满室的寂静,空气中飘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混着墙角绿萝的潮气,竟让人莫名心安。

书架沿着墙壁从地面堆到天花板,泛黄的书脊挤在一起,有的还沾着褐色的水渍。店主是个戴老花镜的老人,正坐在柜台后用毛笔修补破损的书页,见她进来只抬了抬眼,又低头专注于手中的活计。林晓雨踮着脚在书架间穿行,指尖拂过一本本封面磨损的书,忽然在最底层摸到个硬壳笔记本,深蓝色封皮上烫金的 “日记” 二字已经模糊,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张折叠整齐的信笺。

信笺是浅粉色的,边缘有些卷翘,钢笔字迹娟秀,开头写着 “致十年后的你”。林晓雨忍不住读下去,写信人叫苏晚,十七岁,说自己正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心里藏着个秘密 —— 她想成为一名作家,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把心事写在信里,塞进旧书里,希望有天能被某个懂她的人看到。

林晓雨的心猛地一跳,仿佛看到了十七岁的自己。那时她也喜欢在笔记本上写东西,却因为父母说 “写作养不活自己”,把稿子锁进了抽屉,后来考上了会计专业,每天对着报表和数字,早已忘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温度。她握着信笺,指尖有些发颤,转头看向店主,老人刚好抬起头,笑着说:“这是第三个人找到这封信了。”

原来二十年前,苏晚常来这家书店,每次都会留下一张信笺,藏在不同的书里。第一个找到信笺的是个大学生,读完后在信后写下自己的梦想,又把信塞回了书里;第二个是位老师,也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如今,轮到了林晓雨。“苏晚后来真的成了作家,” 老人慢悠悠地说,“去年她还来店里过,说想看看有没有人还在找她的信笺。”

林晓雨愣住了,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掏出手机,翻出藏在相册深处的旧稿子,那是她十七岁写的小说开头,只写了三章就停了笔。老人看着她的手机屏幕,说:“喜欢就捡起来啊,又不算晚。” 那天离开时,林晓雨把信笺放回笔记本,又在后面加了一段自己的话,讲述了被报表淹没的日子,还有心底从未熄灭的写作念头,然后把笔记本放回了书架最底层。

之后每个周末,林晓雨都会来 “拾光书屋”,有时坐在靠窗的位置读旧书,有时拿出笔记本写东西。她开始在网上发表短篇故事,虽然阅读量不多,但每次收到读者的留言,都觉得心里暖暖的。有天她正在写稿子,老人走过来,递给她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苏晚上次来,特意让我把这个交给下一个找到信笺的人。”

笔记本扉页上,是苏晚的签名,旁边写着一行字:“每个藏在旧书里的心事,都是写给未来的邀请函。” 林晓雨握着笔记本,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纸上,字迹仿佛也变得温暖起来。她想起第一次走进书店的那个午后,雨丝、铜铃、旧书的味道,还有那张浅粉色的信笺,忽然明白,有些梦想不会消失,只是需要被重新唤醒。

现在的林晓雨,依然每天做着会计的工作,但下班后的时间,都属于写作。她不知道下一个找到那封时光信笺的人会是谁,也不知道对方有着怎样的故事,但她相信,当那个人翻开笔记本时,一定会像她当初一样,感受到跨越时光的力量。就像巷口的梧桐树,年复一年抽出新芽,那些藏在旧书里的心事,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照亮某个人的路。

或许有天,林晓雨也会像苏晚一样,回到 “拾光书屋”,看看书架最底层的笔记本还在不在,听听老人讲新的故事。又或许,她会写下自己的信笺,藏进某本旧书里,等待着下一个陌生人,在某个梅雨季的午后,推开那扇挂着铜铃的木门,与一段时光不期而遇。而那些未被说出的梦想,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勇气,会像书店里的旧书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然后在某个瞬间,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8-22 14:48:16
下一篇 2025-08-22 14:54:26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