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老书店:藏在纸页间的时光褶皱

青石板路蜿蜒着钻进巷弄深处,转角处那间挂着 “拾光书屋” 木牌的老房子,总在晨雾未散时亮起暖黄的灯。木质门框上刻着深浅不一的纹路,像被岁月反复摩挲的掌纹,推开时会发出 “吱呀” 一声轻响,仿佛在跟每个推门而入的人打招呼。店里的空间不算宽敞,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一层都码满了封面泛黄的旧书,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纸墨香,混着窗台边薄荷草的清新气息,让人一踏进这里就忍不住放慢脚步。

店主陈叔总坐在靠窗的旧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翻着一本线装书,手指划过书页时动作格外轻柔,像是在触摸易碎的时光。他很少主动招呼客人,却总能在有人对着书架犹豫时,准确说出某本书的位置 ——“《边城》在第三排左数第六本,去年冬天收来的,扉页上有原主人的批注呢”。常客们都知道,陈叔的记性全用在了这些旧书上,哪本书是从老教授家里收来的,哪本夹着几十年前的电影票根,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有时候孩子们放学路过,会趴在柜台前看他用牛皮纸包书皮,指尖翻飞间,磨损的书脊就有了新的保护壳,孩子们总说陈叔的手会变魔术。

上周三下午,我在店里的角落发现了一本 1987 年版的《小王子》,深蓝色封面上印着烫金的星球图案,书脊处用透明胶带仔细粘过,翻开扉页时,一张泛黄的信纸从书页间滑落。纸上是娟秀的钢笔字,写着 “给阿明:愿我们都能守住心里的玫瑰,明年此时,还来这里看梧桐叶落”,落款日期是 1992 年 10 月。我拿着信纸走到陈叔身边,他放下手里的书,接过信纸时指尖微微顿了顿,眼神里泛起一丝怀念。“这是林老师和她先生年轻时的信,” 陈叔轻声说,“他们以前常一起来看书,每次都坐在最里面的位置,林老师总爱借《小王子》,说这本书能让人想起最纯粹的样子。后来阿明去外地工作,林老师还来这里寄过几次书,再后来…… 就只有她一个人来了。”

那天我抱着那本《小王子》坐在藤椅上,听陈叔讲了很多关于书店的故事:有学生在这里备考到深夜,陈叔悄悄煮了热牛奶放在桌边;有老人来寻找几十年前没看完的旧书,在书架前翻找了一下午,终于找到时红了眼眶;还有情侣把定情信物藏在书里,约定几年后再来取,却再也没出现过。这些故事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被陈叔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和那些旧书一起,构成了书店独特的温度。傍晚时分,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在书架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陈叔起身去关店门,木质门轴再次发出 “吱呀” 声,与远处传来的放学铃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温柔的时光歌谣。

昨天路过书店时,看到门口挂了块新牌子,上面写着 “旧书交换角:带上你的故事,换一本时光的礼物”。几个孩子围在牌子前讨论着要带什么书来,陈叔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剪刀正在修剪薄荷草,阳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我突然想起那本《小王子》里的话:“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 或许这家老书店的意义,就是帮人们守住心里的那份童真,让奔波的人能在这里停下脚步,在纸页间找到片刻的安宁,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现在每次路过巷尾,我都会忍不住朝书店的方向望一眼,不知道今天又会有谁走进那扇木门,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在书页间展开。是带着旧书来交换的学生,还是来寻找回忆的老人?是偶然闯入的过客,还是久别重逢的故人?那些藏在书里的秘密,那些未说完的话,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情感,或许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被某个人轻轻翻开,然后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8-23 02:10:50
下一篇 2025-08-23 02:16:24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