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闲逛时偶然拐进那条窄巷,原本只是想避开主街的人流,没成想会撞见这么一家有意思的旧书店。它没有醒目的招牌,只有一块褪色的木质牌匾,上面用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写着 “拾光书屋”,字的边缘还爬着几缕青苔,像是被岁月偷偷吻过的痕迹。推门进去时,门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声音不大,却一下子把外面的喧嚣都隔在了门外。
店里的空间不算大,却被塞得满满当当。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一层都挤着不同年代的书籍,有的封面已经泛黄起皱,有的书脊上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些书里夹着干枯的花瓣或是手写的便签。空气里飘着一股特别的味道,是纸张的油墨香混着旧木头的气息,再加上一点阳光晒过的暖意,闻着就让人觉得安心。找书的时候得格外小心,因为书架之间的过道太窄,稍微转身就可能碰掉几本堆在角落的书,不过老板从来不会怪客人,每次都只是笑着递过一张纸巾,让你擦擦手上的灰。
第一次在店里停留超过两小时,是因为一本夹着电影票根的小说。那本《城南旧事》的封面已经磨得发亮,翻开第三十七页时,一张印着 “1998 年 7 月 15 日 电影院 1 排 3 座” 的票根掉了出来,票根背面用蓝色钢笔写着 “今天和阿妹一起看,她哭了好久”。看着那行稚嫩的字迹,突然就好奇起写下这句话的人是谁,阿妹后来又和他有没有再一起看电影。我拿着书问老板,他坐在柜台后的旧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慢悠悠地说:“这些旧书啊,每本都带着以前主人的故事,咱们能看见,都是缘分。” 那天我把那本书买了回去,不是因为多喜欢这个故事,而是想把那段藏在票根里的时光,好好收起来。
之后只要有空,我就会往这家书店跑。有时候不买书,就坐在靠窗的小书桌旁,随手拿起一本翻两页,听老板和熟客聊聊天。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说话总是慢悠悠的,他说自己年轻时是个爱到处跑的背包客,后来在这条巷子里租了个小门面,一开始只是想把自己看过的书分享给别人,没成想一开就是二十年。他的书架上,有从偏远小镇的旧货市场淘来的线装书,有大学生毕业时留下的教材,还有上班族搬家时舍不得扔的随笔集。每本书进来之前,他都会仔细擦干净封面,修补好破损的书脊,像是在照顾一个个老朋友。
有一次去的时候,店里来了个穿校服的小姑娘,她在青春文学的书架前站了好久,最后拿起一本《左耳》,犹豫了半天又放了回去。老板看出了她的心思,走过去问她是不是喜欢这本书,小姑娘点点头,小声说自己的零花钱不够,想等下个月再买。老板笑着把书递给她,说:“没关系,这本书先借你看,看完了记得来还就行,要是喜欢,下次再来找我要别的。” 小姑娘眼睛一下子亮了,抱着书说了好几声谢谢,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我问老板不怕她不还吗,他摆摆手说:“喜欢书的孩子,不会辜负这些文字的。” 后来没过多久,那个小姑娘真的来了,还带了一袋自己烤的饼干,说是谢谢老板的信任。
书店里的老熟客也都很有意思。有个退休的老教师,每天下午都会来坐一会儿,他总爱翻那些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类书籍,有时候还会拿着笔在自己带的笔记本上记些什么;有个刚毕业的上班族,每次来都会买一本推理小说,他说工作压力大,只有在跟着书中的主角解谜时,才能暂时忘掉烦恼;还有一对情侣,经常一起坐在角落里的沙发上,头挨着头看同一本书,偶尔小声讨论两句,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连空气都变得甜甜的。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却因为这家小小的旧书店,有了交集,成了彼此口中 “经常来的朋友”。
夏天的时候,书店里会格外凉快,老式吊扇在天花板上慢悠悠地转着,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有时候外面下着雨,雨滴打在窗户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我就会选一本散文,配着雨声慢慢读。冬天则更舒服,老板会在店里点一个小小的取暖器,空气中除了书的味道,还会多一股烤红薯的香气 —— 那是老板自己在炉子上烤的,有时候会分给客人吃,暖乎乎的,从手心一直甜到心里。有一次冬天来得特别早,我裹着厚外套进店时,老板正把一本刚修补好的《小王子》放在书架上,他指着书封面上的小王子说:“你看,不管外面多冷,这里面都藏着星星和玫瑰呢。”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买书,或者看电子书,方便又快捷,像这样的旧书店,似乎越来越少了。但我总觉得,旧书店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这里,你不会被算法推荐你可能喜欢的书,而是要自己在书架间慢慢找,可能会翻到一本完全陌生的书,却意外被里面的文字打动;你也不会只是一个匆匆的消费者,而是能和老板、和其他客人聊聊天,分享彼此和书有关的故事。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旧书,就像是一个个时光的容器,里面装着以前主人的喜怒哀乐,当你翻开它们时,就像是在和过去的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昨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老板在门口摆了一个小小的留言板,上面贴满了客人写的便签。有人写 “在这里找到了爷爷年轻时看的那本《三国演义》,谢谢老板”;有人写 “和男朋友第一次约会就在这里,现在我们要结婚啦”;还有人写 “高考前压力大,每天来这里看半小时书,现在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也拿起笔,在一张黄色的便签上写下 “谢谢你,让我在忙碌的城市里,找到了一个可以慢下来的角落”,然后把它贴在了留言板的最上面。老板看到了,笑着递给我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说:“以后常来啊,这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走的时候,铜铃又叮当作响,回头看时,夕阳正落在 “拾光书屋” 的牌匾上,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染成了温暖的金色。不知道下次来的时候,又会在哪个书架的角落里,发现新的故事呢?或许是一本夹着老照片的笔记本,或许是一张写着祝福的明信片,又或许,是遇到一个能和我聊很久的新朋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