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初上时,城市商圈的小吃摊前排起长队,24 小时书店里读者沉浸在文字世界,Livehouse 内年轻人大声合唱 —— 这些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当下城市夜经济的热闹轮廓。作为日间经济的延伸与补充,夜经济不仅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更成为拉动消费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小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夜经济发展,试图通过延长消费时间、拓展消费空间,挖掘经济增长的新潜力。然而,在夜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在激发夜经济活力与维护城市正常秩序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每个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夜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与城市功能完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追求品质化、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夜晚不再是单纯的休息时间,反而成为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黄金时段。数据显示,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重已超过 60%,其中餐饮、购物、文旅、健身等领域的夜间消费增长尤为显著。许多城市抓住这一趋势,通过打造特色夜市、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举办夜间文化活动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夜间消费选择。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将灯光秀、歌舞表演与商业消费相结合,每晚吸引数万游客前来,不仅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行业发展,更让西安成为国内夜经济的标杆城市。
不过,夜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环境与秩序问题,部分夜市摊主为追求盈利,随意占道经营、乱扔垃圾,导致周边环境卫生恶化;酒吧、KTV 等娱乐场所夜间营业产生的噪音,更是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曾有媒体报道,某城市夜市因摊主违规使用明火烹饪,引发火灾隐患,最终被紧急叫停整改;还有小区居民因楼下烧烤摊油烟过大、噪音扰民,多次与摊主发生冲突,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案例表明,缺乏规范管理的夜经济,不仅无法持续发展,还可能破坏城市形象,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夜经济的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许多城市在打造夜经济项目时,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成功模式,热衷于建设小吃街、小商品市场,导致不同城市的夜经济场景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这种同质化发展不仅难以吸引消费者长期关注,还可能引发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某省份多个城市同时推出 “古风夜市”,均以售卖汉服、传统工艺品为主,且布局和运营模式高度相似,最终因客流量分散、特色不足,多数夜市经营惨淡,不得不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
此外,夜经济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夜间公共交通运力不足,许多消费者因担心出行不便,不得不提前结束夜间活动;另一方面,夜间安全保障、应急医疗等服务也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因照明设施不足、安保力量薄弱,成为安全事故高发区。这些配套服务的缺失,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夜间消费体验,也制约了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要推动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注重 “热闹”,更要追求 “有序” 与 “特色”。城市管理者应从规划、监管、服务三个层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夜经济发展体系。在规划层面,需结合城市定位与文化特色,科学划分夜经济功能区,避免盲目跟风建设。例如,历史文化名城可依托古建筑、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夜间消费场景;工业城市则可利用旧厂房、工业园区,发展文创、艺术等新兴夜间业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设置夜经济区域与居民区的距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在监管层面,应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夜经济经营主体的规范引导。市场监管部门需严格审核摊主资质,规范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标准;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夜间噪音、油烟排放的监测,对违规经营行为依法处罚;城管部门则应合理规划摊位布局,避免占道经营,同时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此外,还可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夜间人流、车流变化,动态调整管理措施,提高监管效率。例如,部分城市通过搭建夜经济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夜市客流量、环境卫生状况,并与摊主、消费者建立互动反馈机制,有效提升了夜经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服务层面,要着力完善夜间配套设施,提升消费者的夜间消费体验。交通部门可根据夜间客流量变化,适当延长地铁、公交运营时间,开通夜间专线,解决消费者 “出行难” 问题;公安部门需加强夜间巡逻力度,在夜经济密集区域增设监控设备,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卫生部门可在夜间消费集中区域设置临时医疗点,提供应急医疗服务。同时,还可鼓励商家推出夜间特色服务,如 24 小时便利店、24 小时健身房等,丰富夜间消费场景,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夜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但也需要理性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 “延长营业时间”,更不是 “粗放式的摆摊经营”,而是需要通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与优质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当城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有特色的夜间消费环境,为居民营造舒适、安宁的生活空间时,夜经济才能真正成为点亮城市活力的 “明灯”。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还能探索出哪些更具创新性的夜经济模式?又该如何让夜经济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这些问题,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答。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