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店里的时光褶皱

梧桐叶落在青石板路上时,林小满总喜欢绕开主街的喧嚣,拐进巷尾那家没有招牌的老书店。木质门框上的漆皮已经斑驳,推开时会发出 “吱呀” 一声悠长的响,像是在跟每个熟客打招呼。店里的空间不大,顶天立地的书架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后院,泛黄的书页间偶尔会飘出淡淡的霉味,混着墙角旧沙发上晒透的阳光气息,构成一种独属于旧时光的味道。

林小满第一次走进这里是三年前的某个午后,当时她刚失业,抱着一摞简历在巷子里漫无目的地走,偶然被窗台上一盆开得正好的茉莉吸引。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总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手里常年握着一本翻到卷边的线装书,见她进来也不搭话,只是轻轻抬了抬下巴,示意她随意浏览。那天她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本 1987 年版的《边城》,扉页上用蓝墨水写着几行娟秀的小字,字里行间藏着一个少女对湘西水乡的向往,不知怎的,她突然就红了眼眶。

老书店内景,木质书架上摆满旧书,窗台放着一盆茉莉,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

从那以后,林小满成了书店的常客。有时她会在下班后过来,选一本小说坐在窗边的藤椅上读,直到天色暗下来,巷子里亮起昏黄的路灯;有时只是单纯地帮老人整理书架,把散落的书按类别归位,听他讲那些关于旧书的故事。老人说,书架第三层最左边那本《唐诗宋词选》,是二十年前一个大学生用半个月的伙食费买来的,后来那学生成了大学教授,每年都会回来看看;靠门位置那本封面破损的《基督山伯爵》,曾被一个逃学的少年藏在衣服里带出去,半个月后又偷偷送了回来,书里还夹着一张道歉的小纸条。

这些故事像一颗颗被时光打磨过的珠子,串联起书店三十多年的岁月。林小满渐渐发现,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温度,它们或许没有崭新的封面,没有清晰的字迹,却承载着不同人的记忆与情感。有一次,她在整理旧杂志时,从一本 1992 年的《读者文摘》里掉出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男女并肩站在书店门口,笑容灿烂。她把照片拿给老人看,老人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慢慢说:“这是老陈和他爱人,当年他们就是在这里认识的,老陈总说,是这本书让他们结了缘。” 后来老陈的爱人去世了,老陈每年都会来书店买一本同样的杂志,说是要带着爱人的那份一起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巷子里的店铺换了一家又一家,只有这家老书店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去年冬天,巷口开了一家崭新的连锁书店,明亮的灯光、舒适的座椅、种类繁多的畅销书,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有人劝老人也翻新一下店铺,多进些热门书籍,可老人只是摇摇头说:“我守着这些旧书,就是守着大家的念想,要是变了样,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林小满懂老人的坚持,就像她懂那些来这里寻找旧书的人,他们要找的或许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逝去的时光,一份难忘的回忆。

今年春天,林小满换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忙碌了许多,但她还是会抽出时间去书店。有时她会带些自己做的点心,和老人一起坐在后院的小桌旁,晒着太阳,聊着天;有时会遇到同样喜欢旧书的人,大家围着书架,分享着各自与书有关的故事。有个周末,她遇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攥着妈妈的手,踮着脚尖在书架前寻找,最后选中了一本《格林童话》。小姑娘的妈妈笑着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买的这本书,现在带孩子来,想让她也感受感受这里的氛围。” 看着小姑娘捧着书开心的样子,林小满忽然觉得,老书店就像一个时光的容器,它收纳着过去的记忆,也孕育着新的故事。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玻璃窗,在书架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小满起身准备离开。老人把一本刚整理好的《城南旧事》递给她,说:“这本书里夹着一张老照片,是以前拍的书店,你拿着吧,也算留个纪念。” 她接过书,指尖触到书页的瞬间,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褶皱,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故事,那些温暖的记忆,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起来。她走出书店,回头看了一眼,木质门框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门口的茉莉又开了,香气弥漫在巷子里。

不知道多年以后,这家老书店会不会还在巷尾等待着每一个寻找时光的人,会不会还有人像她一样,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这里的一本书、一个故事打动,然后停下脚步,静静感受这份独属于旧时光的温暖。或许那时,书架上又会多了许多新的故事,等待着下一个来这里的人,轻轻翻开,细细品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8-23 08:53:54
下一篇 2025-08-23 08:58:1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