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这玩意儿简直是现代人类的体外器官,哪天要是忘带出门,整个人就跟被抽走半条魂似的,坐立难安抓心挠肝。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不是摸衣服,而是在枕头缝里瞎扒拉找屏幕亮起来的瞬间;蹲厕所没有它陪着,连排便都变得不顺畅,仿佛少了点什么重要的仪式感。以前总听长辈说 “三寸金莲” 束缚女性,现在看看自己,明明是被六寸屏幕捆得结结实实,还心甘情愿给它当 24 小时免费保姆。
出门约会前化妆两小时,其中一小时在跟手机前置摄像头较劲 ——“这磨皮怎么开太大了?显得我像个发面馒头”“不对不对,瘦脸拉太狠,下巴能戳破屏幕了”,等终于调整到满意的参数,约会对象已经在楼下把外卖都吃完了。更绝的是刷短视频的时候,手指划得比点钞机还快,明明心里喊着 “再看最后一个就睡觉”,结果抬头一看窗外,天都快亮了,手机还贴心地弹出 “您已连续使用 6 小时,请注意休息” 的提醒,合着它比我还清楚我有多能熬。
导航功能绝对是手机最 “戏精” 的设定,明明跟着语音走,却总能精准绕到死胡同里。有次去陌生商场,它义正言辞地说 “前方 100 米左转进入电梯”,结果我对着一面墙转了三圈,最后还是保洁阿姨看不下去,指了指旁边亮着灯的电梯间。更气人的是走错路之后,它还会用毫无感情的电子音说 “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那语气跟 “早就跟你说过别不听” 似的,要不是打不着它,我真想把它扔进垃圾桶冷静五分钟。
手机内存就像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昨天刚删了三个不常用的 APP,今天相册又多了两百张随手拍的垃圾照片 —— 有糊到分不清是猫还是拖鞋的夜景,有不小心按到快门拍的天花板,还有吃饭前为了发朋友圈拍的十张角度一模一样的菜。每次提示 “内存不足” 的时候,都跟面临人生重大抉择似的,删这个舍不得,删那个又觉得以后可能用得上,最后咬咬牙把去年的聊天记录删了,结果转头就想找朋友当初发的搞笑表情包,只能对着空文件夹拍大腿。
现在连支付都离不开手机,上次去菜市场买菜,阿姨说 “扫码支付就行”,我掏半天没找到手机,才想起早上换衣服忘带了。尴尬得我站在摊位前,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最后还是旁边的大爷借了我十块钱救急。回家之后赶紧把手机套上挂绳,跟挂钥匙似的挂在脖子上,结果出门被邻居笑 “跟个小学生似的”,我理直气壮地说 “这叫防丢神器,你不懂”,其实心里想的是 “总比没钱付账强”。
晚上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就像戒不掉的烟,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却总觉得 “再玩十分钟就睡”。结果刷着刷着,就从搞笑段子看到了科普视频,又从科普视频刷到了电视剧解说,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放下手机准备睡觉,脑子里却全是刚才看的内容,一会儿想起那个搞笑的段子忍不住笑出声,一会儿又在琢磨电视剧的剧情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折腾到天亮才睡着,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被同事问 “是不是昨晚去偷鸡了”。
手机没电的时候,整个人就跟失去了安全感的小孩似的,坐立不安到处找充电线。有次在地铁上,手机只剩 1% 的电,我攥着手机盯着屏幕,心里默念 “再撑一会儿,马上就到地铁站了”,结果刚出地铁口,手机就黑屏关机了。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我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因为平时出门从不记路,全靠手机导航。最后还是凭着模糊的记忆,绕了三圈才找到回家的公交站,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插上电,看着屏幕亮起来的瞬间,感觉安全感又重新回到了身上。
不过手机也不是全是麻烦事,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全靠它跟朋友视频聊天解闷,隔着屏幕一起追剧、一起吐槽,跟面对面聚会没两样;想家的时候,打开视频通话就能看到爸妈的笑脸,听他们絮絮叨叨说家里的琐事,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还有上次我家猫丢了,我在小区群里发了寻猫启事,附上手机拍的照片,没过多久就有邻居说看到了我家猫,最后顺利把猫找了回来,那一刻觉得手机还挺靠谱的。
现在想想,手机虽然有时候很气人,总是出各种小状况,让我又爱又恨,但早就成了生活里离不开的伙伴。它记录了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帮我解决了无数的麻烦,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它熬夜、犯错,但要是真没了它,生活不知道会变得多不方便。不知道未来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有更神奇的功能,不过不管怎么变,它大概还是会像现在这样,继续陪着我哭笑不得地过好每一天吧。毕竟,谁能拒绝一个虽然偶尔不靠谱,但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的 “灵魂伴侣” 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