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十年赌性与千亿温柔

那幅 “赌性坚强” 的字画,至今仍挂在曾毓群办公室的墙上。有人曾不解询问,为何不选更显踏实的 “爱拼才会赢”,这位宁德时代的掌舵人笑着回应:“光拼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这句话藏着一家企业从行业追随者到全球领航者的全部密码,也写尽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十年突围的滚烫记忆。

1999 年的东莞街头,刚从国企辞职的曾毓群攥着创业计划书,手心的温度比南方的盛夏更灼人。彼时全球电池市场被日韩企业牢牢掌控,索尼的锂电池技术垄断九成份额,LG 化学与三星 SDI 正加速扩张,中国企业连产业链的边角都难以触及。他带着几个人的团队成立 ATL 公司,花 100 万美元买下的贝尔实验室专利,还藏着电池鼓包的致命缺陷。两百多个日夜的实验室坚守,他们最终靠调整电解液配方破解难题,让 ATL 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该技术量产的企业。

2011 年的那个深秋,曾毓群站在宁德老家的田埂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做出人生第三个重要决定。因外资企业限制政策,他带着 ATL 的车载电池团队独立,用家乡名字命名新公司 —— 宁德时代。这步棋在当时被不少人视作冒险,毕竟动力电池产业链涉及矿产、材料、设备等数十个环节,日韩企业已构建起密不透风的技术闭环。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 2012 年的华晨宝马会议室。当那份长达 800 多页的德文标准被推到谈判桌前,所有竞争对手都选择了退缩 —— 这款 “之诺 1E” 电动车的电池要求,严苛到近乎苛刻。曾毓群却当场拍板接下订单,随后投入全部资源建起亚洲最大测试中心。工程师们抱着睡袋守在实验室,在成百上千次试验中优化电极材料、调校管理系统,终于让中国电池第一次达到国际顶级标准。

宝马的合作像一束光,照亮了宁德时代的成长之路。长安、吉利、奔驰、大众等车企相继抛来橄榄枝,2017 年公司装机量超越比亚迪与松下,一举登顶全球第一。更令人惊叹的是营收曲线:2014 年还不足 10 亿元,2021 年突破千亿大关,2023 年飙升至 4000 亿元,十年间完成 460 倍的增长神话。每三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搭载其电池,这个从宁德小城走出来的企业,悄然卡住了全球车企的 “脖子”。

技术创新始终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在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技术岔路口,曾毓群力排众议押注后者,恰好契合了政策对高能量密度车型的鼓励;2020 年行业低谷期,他逆势砸下千亿扩产,最终赶上电动车爆发的黄金时代。2021 年钠离子电池的发布更具革命性,地壳中 2.6% 的钠元素丰度,彻底摆脱了锂资源的地缘枷锁。在漠河 – 40℃的极寒测试中,这款电池实现 93% 的电量保持率,让北方用户冬季续航腰斩的痛点成为历史。

2023 年德国图林根工厂的奠基仪式上,曾毓群的发言掷地有声:“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产能迁移,是要把中国标准带到世界。” 海外扩张之路布满荆棘,欧盟新电池法的环保要求严苛,一条生产线的环保投入就抵得上国内三个工厂。但他带着团队逐一破解审批难题、适配当地标准,用麒麟电池 1000 公里续航的硬实力,在欧洲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如今这家企业的足迹已遍布全球,从青海的盐湖提钠基地到德国的智能制造工厂,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闭环。

光环之下总有不为人知的重量。2025 年第一季度 48.14 亿元的研发投入背后,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攻坚压力;全球 37.9% 的市占率之外,比亚迪、LG 新能源等对手的追赶从未停歇。在储能赛道,隆基绿能等跨界玩家纷纷入局;换电网络建设中,标准不统一与资金回笼难题仍待破解。曾毓群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那幅 “赌性坚强” 的字画,在灯光下更显厚重。

但总有些温柔藏在坚硬的技术外壳里。宁德时代建立的电池回收体系,已实现锂、钴等材料 90% 以上的回收率,让退役电池重获新生;在青海西宁的生产基地,每度电都来自清洁能源,践行着 “零碳制造” 的承诺。那些奔波在漠河测试场的工程师、坚守在德国工厂的技术人员、扎根在回收车间的工人,他们的汗水与坚持,让冰冷的电池有了温度。

当钠离子电池的技术突破改写产业逻辑,当换电网络的铺开便利千家万户,当储能电站支撑起风光电的稳定输出,宁德时代的故事早已超越企业成长的范畴。它是中国制造业从跟随到引领的缩影,是技术创新者敢赌未来的勇气写照,更是一群人用十年光阴书写的新能源史诗。下一个十年,这场关于能源与梦想的 “豪赌”,又将翻开怎样的篇章?

常见问答

  1. 宁德时代为什么能打破日韩垄断?

核心在于技术攻坚与战略预判的双重发力。创业初期破解贝尔实验室专利缺陷实现量产突破,接下宝马订单后完成全流程技术验证,后续在三元锂路线与扩产时机上精准决策,同时构建起从材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优势,逐步瓦解日韩企业的技术闭环。

  1. 钠离子电池相比传统锂电池有哪些优势?

最大优势是摆脱锂资源依赖,钠元素地壳丰度高且成本更低;低温性能突出,-40℃仍能保持 93% 电量;安全性能更优,通过多项极端测试;适配场景广泛,覆盖储能、商用车、低速车等领域,部分型号能量密度已逼近磷酸铁锂电池。

  1. 宁德时代 “宁王” 称号的由来是什么?

源于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与资本市场表现。2017 年登顶全球装机量第一后持续领跑,2020 年市值突破 7500 亿元,股价涨幅超 11 倍,成为新能源板块的龙头标杆,“宁王” 的称号既是行业地位的认可,也是市场对其价值的肯定。

  1. 海外扩张面临哪些挑战?

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地缘政策壁垒,如欧盟新电池法提出严苛的环保与合规要求;二是市场竞争激烈,日韩企业在欧洲绑定本土车企形成渠道优势;三是运营成本高企,海外建厂的环保投入、劳工成本与审批周期均远超国内。

  1. 电池回收体系能实现哪些价值?

不仅具有环境价值,通过 90% 以上的材料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与污染;更有经济价值,降低对原生矿产的依赖,平抑原材料价格波动;同时形成 “生产 – 使用 – 回收” 的闭环,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09-25 02:45:48
下一篇 2025-09-25 02:51:14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