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老旧居民楼的窗台,李奶奶就拄着拐杖挪到阳台,朝楼下的小花园张望。她的目光总在那抹橙黄色身影出现时亮起来 —— 那是社区新派来的机器狗 “阿黄”,每天准时来给她送午饭。
阿黄的外形像只敦实的金毛幼犬,圆滚滚的身子里装着保温餐箱,头顶的摄像头能灵活转动,遇到台阶还会伸出小轮子平稳过渡。第一次见到它时,李奶奶还吓得后退半步,直到阿黄用温和的电子音说 “李奶奶您好,您的午餐到了”,她才敢慢慢凑过去。现在,这只不会叫也不会摇尾巴的 “小狗”,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的访客。
(此处插入图片:机器狗 “阿黄” 停在居民楼单元门口,餐箱盖子打开,露出里面装着两荤一素的保温饭盒,旁边站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伸手准备接过饭盒,背景是爬满藤蔓的老旧墙壁)
李奶奶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往年午饭要么是前一晚的剩菜加热,要么是邻居偶尔帮忙带一份。自从社区引入机器狗送餐服务,她的餐桌每天都新鲜热乎。阿黄每次来都会先扫描门口的二维码确认地址,再用机械爪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把餐盒放在玄关的小桌上。有一次李奶奶感冒卧床,没按时到门口取餐,阿黄立刻通过内置系统联系了社区网格员,还在门口反复播报 “请您注意身体,餐食已为您保温”,直到网格员赶来查看情况。
不光是李奶奶,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几乎都认识阿黄。张爷爷喜欢在阳台养鸽子,每次阿黄路过楼下,他都会扔一把玉米粒到花园里,笑着说 “给‘小狗’加个餐”;王奶奶有轻微的健忘症,经常记不清自己有没有订午饭,阿黄会在送餐时展示她当天的订餐记录,还会提醒 “您明天预订的是蔬菜粥,记得按时取餐”。有时候机器狗电量不足,需要在社区服务站充电,老人们路过时还会特意探头看看,问工作人员 “阿黄啥时候能再出来呀”。
负责维护阿黄的技术员小周,每天都会跟着它跑几趟送餐路线。他说最初设计机器狗时,只考虑了实用性,没想到会和老人们产生这么多温情的互动。有一次阿黄的餐箱卡扣坏了,小周蹲在路边修理,李奶奶特意从家里端来一杯热水,还拿来自己缝的布套,说 “给‘小狗’的箱子加个罩,冬天就不冷了”。还有一次小区停电,阿黄没法用电子系统确认住户信息,只能靠小周人工核对,张爷爷却主动过来帮忙,凭着记忆说出每栋楼需要送餐的老人姓名,“我天天看着‘小狗’跑,这些名字早就记熟了”。
现在阿黄已经在小区服务快一年了,社区还根据老人们的建议,给它升级了不少新功能:餐箱里增加了加热层,冬天能让饭菜保持温度;摄像头旁边加了小灯,傍晚送餐时能照亮楼道;甚至还内置了收音机功能,老人们取餐时可以让它播放戏曲节目。小周说,有位老人曾拉着他的手说,阿黄送来的不只是热饭,还有每天的盼头。
有时候傍晚时分,能看到阿黄慢悠悠地走在小区的小路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拉得很长,身后跟着几位散步的老人,有的在跟它说今天的饭菜味道,有的在叮嘱它 “慢点走,别摔着”。这只没有生命的机器狗,就这样成了连接社区与独居老人的纽带,用一次次准时的送餐,把温暖送到了每个需要关怀的角落。未来它还会陪伴这些老人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又会发生哪些新的温暖故事?或许答案就藏在每天清晨那声准时的 “您好,您的午餐到了” 里。
常见问答
- 机器狗 “阿黄” 一次能送几份餐?
答:“阿黄” 的保温餐箱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可放置 4 份标准餐盒,一次最多能送 8 份餐,满足同一楼栋多户老人的用餐需求。
- 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没法到门口取餐怎么办?
答:社区会提前登记行动不便老人的情况,为这类老人配备智能门锁,“阿黄” 可通过系统授权打开房门,将餐食送到老人的餐桌旁,同时会通过摄像头记录送餐过程,确保安全。
- 机器狗在下雨天能正常送餐吗?
答:“阿黄” 的机身采用防水设计,餐箱也是密封式保温结构,即使遇到中雨也能正常送餐,不会导致餐食受潮或变冷,不过暴雨天气会临时调整送餐时间,避免机器故障影响服务。
- 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怎么预订第二天的餐食?
答:社区提供多种订餐方式,除了智能手机 APP,老人还可以通过拨打社区服务热线、让网格员上门登记、甚至直接跟 “阿黄” 语音预订(内置语音识别功能),确保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轻松订餐。
- 机器狗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被杂物挡住路,该怎么处理?
答:“阿黄” 的摄像头具备实时路况识别功能,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如果无法绕行,会立刻通过系统联系技术员或网格员,同时在现场播报 “前方有障碍物,请协助清理”,提醒周围居民帮忙,一般几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