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旧物时翻到一本笔记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 “今天和小美吵架了,再也不想理她”,后面还画了个哭脸。盯着那行字愣了好久,突然想起小学三年级的那个下午,阳光把教室窗户染成金红色,我和最好的朋友因为一块橡皮冷战,放学路上故意走得飞快,却总忍不住回头看她有没有跟上来。现在再想起这件事,嘴角会不自觉上扬,可当时那种又委屈又生气的感觉,好像还能从胸口摸到一点点余温。
原来情感这东西特别奇怪,它不会像过期食品一样说消失就消失。有时候是闻到某种味道,比如街角面包店刚出炉的牛角包香气,突然就想起外婆烤的苹果派;有时候是听到一句歌词,地铁里随机播放的老歌突然钻进耳朵,眼泪就毫无征兆地在眼眶里打转。这些细碎的情绪片段,就像衣服上的小褶皱,平时不显眼,可一不留神碰到,就会勾起一长串回忆。
记得去年冬天加班到很晚,走出写字楼时发现下起了小雨。风裹着雨丝往脖子里钻,掏遍口袋也没找到伞,正站在路边懊恼,突然看到不远处的便利店亮着暖黄的灯。推门进去时,店员小姐姐笑着递来一杯热姜茶,说 “这么晚还加班,喝这个暖暖身子”。那杯茶其实有点辣,可顺着喉咙滑下去的时候,心里突然就软了一块。后来每次路过那家便利店,都会忍不住进去买瓶水,不是因为有多渴,就是想再看看那个让人安心的笑容。
还有一次和朋友去看演唱会,全场几万人跟着歌手大合唱的时候,身边的姑娘突然开始掉眼泪。我递纸巾给她,她不好意思地说,这首歌是她和妈妈一起听的,妈妈去年去世了。那一刻,周围的欢呼声好像突然远了,我看着她肩膀轻轻发抖,突然明白有些情感是相通的 —— 就像开心的时候想和人分享,难过的时候希望有人陪伴,这些本能的反应,从来不需要刻意学习。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情绪打交道,只是很少停下来认真感受。早上被闹钟吵醒时的烦躁,通勤路上看到晚霞时的惊喜,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的焦虑,回家推开门闻到饭菜香时的踏实…… 这些情绪像小浪花一样,一波接一波地涌来,组成了我们普通又鲜活的日子。有时候会觉得情绪是负担,比如难过的时候不想说话,生气的时候想摔东西,可要是没有这些情绪,日子又会变得像白开水一样寡淡。
之前看到有人说 “要做情绪的主人”,可我觉得不一定非要 “掌控” 情绪。就像春天会开花,秋天会落叶,情绪本来就有自己的节奏。难过的时候就允许自己哭一会儿,开心的时候就大声笑出来,不用强迫自己 “必须坚强”,也不用假装 “什么都不在乎”。那些被我们认真感受过的情绪,最后都会变成成长的养分 —— 比如从难过里学会珍惜,从焦虑里学会努力,从惊喜里学会感恩。
前几天和小学时吵架的小美视频,她笑着说 “还记得当年那块橡皮吗?我后来找了好久,发现它一直放在我铅笔盒最底层”。我们聊起小时候的傻事,聊到现在的生活,挂电话的时候,窗外的月亮正好升起来。我坐在沙发上发了会儿呆,突然觉得很庆幸 —— 庆幸自己能记住那些细碎的情绪,庆幸这些情绪让我和身边的人变得更亲近,也庆幸在平凡的日子里,总能找到让心里变暖和的小瞬间。
或许,体会情感的过程,就是慢慢学会和自己相处,和世界相处的过程。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情绪小褶皱,看起来不起眼,可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日子才变得有温度,有味道,有值得回忆的痕迹。下次当情绪来临时,不妨停下来多待一会儿,说不定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 “没什么” 的情绪里,藏着最真实的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