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上的晨光还没来得及漫过摊开的复习笔记,走廊里就传来了课代表抱着试卷走过的脚步声。那声音不算重,却像小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让原本还在低声背诵古诗文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前排女生悄悄把攥皱的作文素材本塞进抽屉,后排男生飞快地用橡皮擦掉草稿纸上随手画的小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门口,连呼吸都跟着放轻了些。这是语文考试前的最后几分钟,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油墨味,混合着窗外梧桐叶的清香,成了青春里最难忘的味道之一。
我低头摸了摸笔袋里的水笔,笔杆上还留着前一天晚上刷题时手心的温度。记得初中第一次语文考试,我因为紧张把作文题目看错,慌慌张张写了一半才发现,眼泪差点掉在试卷上。后来每次考试前,妈妈都会在我笔袋里放一块薄荷糖,说 “清醒点,你写的文字比谁都好”。此刻指尖触到那块硬硬的糖,心里的慌乱好像真的少了些。监考老师走进教室的瞬间,我看见同桌偷偷冲我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她的刘海有些乱,大概是早上匆忙赶来时没来得及整理,可那双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让我忽然想起我们一起在自习课上分享同一本诗集的午后。
试卷传到手里时,我先轻轻翻了一页,听着纸张发出的 “沙沙” 声,忽然想起小学时语文老师说,这是文字在和我们打招呼。第一题是字音字形,有个 “镌刻” 的 “镌” 字,我顿了一下,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爷爷教我写毛笔字的场景。爷爷总说 “字要刻在心里,才不会忘”,那时我不懂,直到此刻握着笔,笔尖在答题卡上落下的每一笔,都像是在把那些日子重新刻回来。阅读理解选了一篇关于老书店的文章,作者写在书店里翻到一本旧书,扉页上有陌生人留下的批注,那句 “原来我们早就在文字里见过面”,让我鼻子突然一酸。想起上个月在学校图书馆,我也在一本《城南旧事》里看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英子的爸爸走的时候,我也哭了”,当时我把纸条小心翼翼夹回去,想着会不会有一天,写下纸条的人也能知道,有人和她一样被故事打动。
作文题目是 “那一刻,文字照亮了我”,看到题目的瞬间,我手里的笔顿了顿,眼泪差点掉下来。去年冬天,我因为一次比赛失利,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妈妈没有劝我,只是把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放在我桌上。我随手翻开,看到那句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忽然就哭出了声。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那些文字像一束光,穿过窗户上的冰花,落在我心里最暗的地方。后来我在日记本上抄下这句话,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现在再想起那个瞬间,依然觉得温暖。我握着笔,把这些故事写在作文纸上,笔尖偶尔会停顿,不是因为想不出词句,而是因为那些回忆太清晰,清晰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写妈妈放在我笔袋里的薄荷糖,写爷爷教我写的毛笔字,写图书馆里那张陌生的小纸条,写泰戈尔诗里的太阳,每一个字都带着温度,像是在把心里的宝藏一一捧出来。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我还在给作文结尾添上最后一个句号。放下笔的那一刻,我长长舒了口气,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比刚才更暖了,梧桐叶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是在点头微笑。同桌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问我写得怎么样,我笑着说 “写了好多温暖的事”,她眼睛一亮,说 “我也是!我写了奶奶给我讲的童话故事”。走廊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讨论试卷里的题目,有人在分享作文写了什么,还有人拿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说 “考试结束啦,晚上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我走在人群里,手里捏着那张刚发下来的草稿纸,上面还有我刚才随手写的几句诗,字迹歪歪扭扭,却满是心意。
回到教室,我把试卷和草稿纸小心翼翼放进书包里,忽然发现笔袋里的薄荷糖还没吃。我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心里满是踏实。想起刚才在作文里写的那句话:“文字从来不是冰冷的符号,是藏在墨香里的心跳,是落在纸上的星光。” 此刻再想起,忽然觉得这场语文考试,从来不是为了一个分数,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文字里遇见自己,遇见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就像此刻,我咬着薄荷糖,看着窗外的阳光,想着晚上要把今天的故事讲给妈妈听,想着明天还要和同桌一起去图书馆找那本《城南旧事》,忽然就期待起下一次和文字相遇的时刻。不知道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想起今天这场语文考试,会不会也像现在想起小时候的故事一样,心里满是温柔?会不会也记得,在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们曾在试卷上写下过最真挚的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