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不挣扎,能多睡 5 分钟就多睡;通勤路上不刷工作群,只听段轻松的播客;买东西先想 “能用多久”,不再被 “限量”“爆款” 勾着走。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过这种 “不费劲” 的生活?
别觉得这是躺平,《2025 都市青年生活状态调研报告》里说得明白:68% 的 25-35 岁年轻人,正在主动调整生活节奏,把 “减少内耗” 当成核心目标。他们不是没追求,而是更懂 “把劲用在刀刃上”,毕竟折腾半天换不来舒服,还不如踏踏实实过好当下。

先说说花钱这事儿,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把 “清醒消费” 刻进了 DNA。以前逛街看到网红款就忍不住下手,现在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得让自己觉得 “值当” 才行。我同事小夏的衣柜就是典型例子,黑白灰 T 恤占了一半,她说 “一件好 T 恤能穿三四年,比买十件穿两次就变形的网红款划算多了”。数据也能印证这点,2025 年基础款服饰销量同比涨了 37%,那些设计夸张的 “爆款” 反而卖不动了。
家电选择上更是 “实用至上”。以前总有人追捧功能多的 “全能款”,结果很多功能到淘汰都没拆过封。现在年轻人买洗衣机,优先选 “快洗 + 烘干” 双功能的;买冰箱就看 “容量够不够用、耗电低不低”。有调研显示,45% 的人买家电前会列 “需求清单”,只选刚好能满足自己的,半分冤枉钱都不想花。
就连吃饭都变得 “不凑活也不浪费”。以前懒得做饭就点外卖,现在更多人会备点预制净菜,下班回家 15 分钟就能做好一顿饭,比外卖健康还省钱。而且大家点外卖时会算着 “能不能吃完”,剩饭也会认真打包,毕竟 “不浪费粮食,也是减少生活负担的一种方式”。
职场上的变化更明显,“加班到半夜就是努力” 的说法早就没人信了。2025 年的办公室里,“高效完成工作,准时下班” 才是新潮流。“番茄工作法” 现在特别火,很多人把工作分成 25 分钟一段,专注干活不摸鱼,到点就休息 5 分钟,一天下来效率反而更高。我朋友老陈以前天天加班,自从用了这个方法,每天能提前 1 小时完成工作,准时下班陪孩子吃饭,他说 “以前觉得加班是没办法,现在才知道,高效比硬熬更重要”。
对付 “无效社交”,年轻人也学会了干脆利落地说 “不”。以前怕得罪人,同事聚餐、部门团建从不缺席,结果不仅累得慌,还没什么实际收获。现在大家更愿意把时间留给 “有用的交流”—— 比如和同部门的人讨论工作难题,或者和聊得来的同事约顿轻松的饭。那些纯粹 “凑人数” 的饭局,直接一句 “抱歉,家里有事” 就解决了。
副业选择也告别了 “越多越好” 的误区。以前总有人想着 “多搞几份副业多赚钱”,结果主业没做好,副业也没起色,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现在年轻人选副业,会优先挑 “和主业相关” 或者 “自己喜欢” 的,做设计的接私活,喜欢写东西的运营小红书,既能增加收入,又不会占用太多精力,反而能越做越顺。
生活方式上的转变更让人觉得舒服。“周末必须去网红景点打卡”“假期要去远方旅行” 的执念,正在被 “怎么舒服怎么来” 取代。周末的公园里,搭帐篷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不用提前做攻略,不用赶高铁,早上起来买点零食水果,带着帐篷去公园,晒晒太阳、看看书,下午和朋友聊聊天,一天下来特别放松。有数据显示,2025 年周末 “公园露营” 的人数,比去年涨了 62%,大家都说 “不用折腾,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慢生活,挺好的”。
“极简社交” 也成了新趋势。不再刻意维持 “百人好友圈”,反而更看重 “三五好友” 的质量。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人,会慢慢从列表里清理掉;和真正聊得来的朋友,哪怕很久没见,见面也不会觉得尴尬。有人说 “以前怕孤单,总想多认识人,现在才明白,身边有几个能说心里话的人,比一堆‘点赞之交’更踏实”。
最有意思的是养生领域,这届年轻人把 “中式轻养生” 玩出了新花样。推开老字号中医馆的大门,满眼都是 “95 后” 打工人 —— 有的 “瘫” 在正骨床上 “咔咔” 复位颈椎,嘴里还喊着 “师傅轻点,我 2 点还要上班”;有的深夜刷完手机,顺手就预约了第二天的中医推拿。周末聚会也从咖啡馆转战中医理疗室,社交平台上全是艾灸打卡照,配文还带着点自嘲的 “朋克养生”。
28 岁的互联网运营小丝有套自己的养生理论。加班结束后,她会熟练地在购物车里勾选 “熬夜急救套餐”:五年陈艾艾灸贴、草本酸梅汤原料包、穴位按摩滚轮。她一边晃着祛湿茶,一边用艾草槌捶穴位:“这能疏通经络,随时随地排毒,比去健身房撸铁省事儿多了。” 超市里的养生茶饮货架更是琳琅满目,“桑葚玫瑰花茶”“石斛麦冬水”“元气六宝茶” 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店铺推出整套护肝茶,一套下来要 100 元左右。
奶茶店也跟上了养生潮流。茶百道、coco 都可推出了姜汁枸杞黑糖奶茶、鲜炖一颗梨;北京同仁堂更是开出 “知嘛健康” 门店,卖起了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还有专门的 “早安水”“晚安水”。济南有家中药奶茶店更绝,先给顾客号脉,再根据体质配养生茶,用人参、黄精做 “熬夜奶茶”,用酸枣仁、五味子做 “晚安奶茶”,好奇心重的年轻人排着队去打卡。
八段锦这两年成了养生圈 “顶流”,被年轻人叫做 “中式帕梅拉”。他们戴着 AirPods 练动作,每工作一小时就做一组 “双手托天理三焦”。25 岁的 Tilly 说:“练完手脚发烫,感觉气血都通了。前几天还难坚持,到第 8 天就习惯了,情绪没那么焦虑,对抗工作疲劳也更有力气。” 现在网上有不少八段锦培训班,夜校班 500 元 6 个课时,零基础初级班 3200 元 12 个课时,报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这种 “不费劲” 的生活态度,还催生了治愈系内容的火爆。短视频平台上,像柚子猫那样的创作者特别受欢迎,她用 “糖心” 风格捕捉生活里的温暖瞬间 —— 宠物舔毛的慢镜头、阳光透过窗户的光影、简单一餐的摆盘,配合轻柔的背景音乐,看了让人心里暖暖的。行业报告说,这类内容的用户粘性特别高,重复观看率远超其他类型,毕竟谁不想在快节奏里找个地方喘口气呢?
柚子猫的成功不是偶然,她特别懂怎么抓细节:每一帧画面的构图、每声笑声的捕捉都经过设计,还会在视频里加入观众留言,和粉丝互动。现在平台都在重点扶持这类内容,因为大家终于发现,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特效,而是真实生活里的小温暖。
其实年轻人追求的 “不费劲人生”,从来不是偷懒或没追求。他们只是看透了 “无效折腾” 的真相,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花钱买实用的东西,工作讲效率不硬熬,生活求舒服不勉强,养生选轻松能坚持的方式。这种日子看似平淡,却藏着最踏实的幸福感。
想想看,当我们不再被外界标准绑架,不用为了面子硬撑,不为了合群委屈自己,是不是反而能把日子过得更顺?那些让人羡慕的生活赢家,或许都藏着这样的 “不费劲” 秘诀呢。
常见问答
- “低耗生活” 和 “躺平” 有区别吗?
当然有!躺平是放弃努力、消极摆烂,而低耗生活是主动筛选 —— 把无效社交、盲目消费、无意义加班这些 “内耗项” 去掉,把精力集中在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和情绪健康上,本质是 “聪明地努力”。
- 基础款衣服穿久了会不会单调?
完全不会!现在年轻人很会玩 “基础款叠穿”,黑白灰 T 恤能搭牛仔外套、西装、针织开衫,换条围巾或项链就是新风格。而且好质感的基础款比网红款更百搭,穿三四年都不过时,性价比超高。
- 没时间运动,轻养生真的有用吗?
有用!轻养生本来就主打 “不费劲坚持”:上班间隙做两组八段锦动作、喝杯养生茶、睡前泡个脚,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对改善睡眠、缓解疲劳很有帮助。比硬逼着自己去健身房,最后半途而废强多了。
- 治愈系短视频为什么越看越上瘾?
因为这类内容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情绪需求。快节奏生活里,看几分钟萌宠互动、自然风光或日常点滴,能快速让人放松下来,获得情感慰藉。就像柚子猫的视频,真实又温暖,自然让人想反复看。
- 新手怎么开始过 “低耗生活”?
从 3 件小事入手就行:买东西前列 “需求清单”,只买 “高频使用” 的物品;工作时试试番茄工作法,专注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周末留半天 “空白时间”,不做计划,怎么舒服怎么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