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饲料的储存和供应一直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饲料资源相对匮乏的季节,如何保证牲畜有充足且优质的饲料,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青贮饲料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储存形式,逐渐被更多养殖户接受和使用,但仍有不少人对它存在诸多疑问。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详细解答关于青贮饲料的常见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利用青贮饲料。
- 问:什么是青贮饲料?它和普通干草饲料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的植物性饲料(如玉米秸秆、苜蓿、黑麦草等)经过切碎、压实、密封等处理,在厌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种能够长期保存、营养丰富的饲料。它和普通干草饲料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原理和营养保留上。普通干草饲料是通过自然晾晒或人工烘干,降低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依靠干燥环境抑制微生物活动来保存;而青贮饲料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降低饲料的 pH 值,从而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实现长期保存。在营养保留方面,青贮饲料能更好地保留原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 B 族和胡萝卜素,损失率通常在 10%-20%;而干草饲料在晾晒过程中,由于光照、风吹等因素,维生素损失率可达 30%-50%,部分蛋白质也会因酶的作用分解流失。
- 问:制作青贮饲料对原料有什么要求?是不是所有植物都能用来制作青贮饲料?
答:制作青贮饲料对原料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植物都适合。首先,原料的水分含量要适宜,一般在 60%-70% 之间。水分过高,容易导致原料腐烂变质,产生过多的丁酸等有害物质;水分过低,原料难以压实,容易残留空气,不利于乳酸菌发酵,还可能导致饲料发霉。其次,原料要有足够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如糖分),这是乳酸菌发酵的主要能量来源,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好,常见的优质原料如玉米秸秆(尤其是乳熟期至蜡熟期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苜蓿等都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另外,原料要新鲜,收割后应尽快进行青贮处理,避免长时间堆放导致原料发黄、腐烂,流失营养成分。像含水量过低的枯树叶、木质化程度过高的老树枝,以及含有大量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植物(如某些有毒杂草),就不适合用来制作青贮饲料。
- 问:制作青贮饲料需要哪些设备?家庭小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场在设备选择上有区别吗?
答:制作青贮饲料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收割设备、切碎设备、压实设备和密封设备。收割设备用于将原料从田间收割下来,常见的有割草机、玉米收割机等;切碎设备用于将原料切成适宜的长度(一般为 2-3 厘米),方便后续压实和发酵,家庭小规模养殖可使用小型铡草机,大规模养殖场则多采用大型青贮切碎机,效率更高;压实设备用于将切碎后的原料在青贮窖、青贮袋或青贮塔内压实,排出空气,家庭小规模养殖可人工踩踏压实,大规模养殖场则会使用青贮压实机、装载机等设备;密封设备主要用于对青贮容器进行密封,防止空气进入,常见的有塑料薄膜、青贮专用密封盖等,无论是小规模还是大规模养殖,密封设备的密封性都至关重要。
家庭小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场在设备选择上有明显区别。家庭小规模养殖由于养殖数量少,青贮饲料需求量不大,通常选择小型、经济型设备,如小型铡草机、手动压实工具,青贮容器也多采用小型青贮窖、青贮袋等,设备投资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单。而大规模养殖场青贮饲料需求量大,对效率要求高,会选择大型、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如大型青贮收割机、大型切碎压实一体机,青贮容器多为大型青贮窖、青贮塔,部分养殖场还会配备青贮饲料的输送、搅拌等辅助设备,设备投资成本较高,但能大幅提高青贮饲料的制作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 问:青贮饲料的制作流程具体是怎样的?每个步骤都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答:青贮饲料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收割、切碎、装填压实、密封和发酵管理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直接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原料收割环节,要根据原料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合适的收割时间,比如玉米秸秆一般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割,此时秸秆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都较为适宜;苜蓿则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收割,过早收割产量低,过晚收割木质化程度高,营养下降。收割后要避免原料淋雨,防止水分含量过高。
切碎环节,要将原料切成 2-3 厘米的长度,切碎过长不利于压实,容易残留空气;切碎过短则可能导致饲料在取用过程中容易结块,影响牲畜采食。同时,切碎过程中要保证切碎均匀,避免出现过大的结块或过长的秸秆。
装填压实环节,要边装填切碎后的原料边压实,装填速度要快,避免原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压实过程中要确保原料被压得紧密均匀,尤其是青贮容器的边缘、角落等部位,要重点压实,排出其中的空气,因为残留的空气会导致好氧微生物繁殖,引起饲料发热、腐烂。
密封环节,在原料装填压实完成后,要立即进行密封。如果使用青贮窖,先在原料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薄膜要铺展平整,没有褶皱,然后在薄膜上覆盖一层土或沙袋,压实薄膜,防止空气进入和薄膜被风吹起;如果使用青贮袋,要将袋口扎紧,确保密封严实。密封后要定期检查,发现薄膜破损或袋口松动,要及时修补和重新扎紧。
发酵管理环节,青贮饲料的发酵期一般为 30-60 天,具体时间根据原料种类、温度等因素而定。在发酵期间,要保持青贮容器的密封状态,避免随意打开。同时,要注意观察青贮容器周围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以及原料是否有发热、异味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如修补漏洞、重新压实密封等。
- 问:如何判断青贮饲料制作成功了?成功的青贮饲料有哪些特征?
答:判断青贮饲料制作是否成功,主要可以通过感官鉴定和实验室检测两种方式,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感官鉴定更为简便实用。成功的青贮饲料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从颜色来看,优质的青贮饲料颜色通常为黄绿色、青绿色或黄褐色,颜色越接近原料的本色,说明青贮质量越好。如果青贮饲料颜色发黑、发暗,或出现墨绿色、灰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是由于发酵过程中缺氧、原料腐烂或受到霉菌污染导致的,属于不合格的青贮饲料。
从气味来看,成功的青贮饲料具有浓郁的酸香味,类似于泡菜的味道,没有异味。如果青贮饲料出现臭味、霉味、酒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说明饲料已经腐败变质或发酵异常,不能用于饲喂牲畜。
从质地来看,优质的青贮饲料质地柔软、湿润,结构完整,用手抓握时感觉松散,不结块,松手后能自然散开。如果青贮饲料质地坚硬、结块,或过于干燥、发黏,说明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压实过度、水分不适宜或微生物活动异常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 pH 值来判断青贮饲料的发酵情况,成功的青贮饲料 pH 值一般在 3.8-4.5 之间,pH 值越低,说明乳酸含量越高,青贮质量越好。如果 pH 值高于 5.0,说明青贮发酵不良,饲料容易腐败。
- 问:青贮饲料制作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果制作失败了,还能补救吗?
答:青贮饲料制作失败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原料水分不适宜,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水分过高容易导致原料腐烂,产生丁酸;水分过低则难以压实,残留空气多,好氧微生物繁殖,导致饲料发热、发霉。二是原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乳酸菌缺乏足够的能量来源,无法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不能有效降低 pH 值,导致腐败微生物生长。三是装填压实不充分,原料中残留大量空气,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产生热量,导致饲料变质。四是密封不严,空气持续进入青贮容器,好氧微生物不断活动,引起饲料发热、腐烂,同时也会导致乳酸菌发酵受到抑制。五是发酵期间管理不当,如随意打开青贮容器,导致空气进入,或青贮容器出现漏洞未及时修补,影响发酵环境。
如果青贮饲料制作失败,是否能补救要根据失败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只是局部出现轻微的发霉、变质,且范围较小,可以将发霉、变质的部分彻底清除干净,然后检查剩余饲料的品质。如果剩余饲料颜色、气味、质地正常,pH 值也在适宜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但要尽快饲喂,避免再次出现问题。如果青贮饲料大部分已经腐败变质,出现明显的臭味、霉味,质地异常,即使清除变质部分,剩余饲料的营养成分也已大量流失,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不宜再用于饲喂牲畜,否则会导致牲畜生病,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将失败的青贮饲料清理掉,避免污染环境。
- 问:青贮饲料可以保存多长时间?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防止其变质?
答:青贮饲料在制作成功且保存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常可以保存 1-3 年,甚至更长时间。保存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青贮容器的密封性、原料的品质、制作工艺以及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如果青贮容器密封良好,原料品质高,制作工艺规范,保存环境温度较低、干燥,青贮饲料的保存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反之,保存时间则会缩短。
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防止青贮饲料变质:首先,要始终保持青贮容器的密封状态,这是防止青贮饲料变质的关键。定期检查青贮容器的密封情况,如青贮窖的塑料薄膜是否破损、青贮袋的袋口是否松动、青贮塔的密封盖是否严密等,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或重新密封,避免空气进入。其次,要防止青贮容器漏水,雨水或地下水进入青贮容器会增加饲料的水分含量,导致饲料腐烂变质。因此,青贮窖要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青贮塔和青贮袋也要做好防雨、防水措施。另外,要避免在青贮容器周围堆放杂物,防止老鼠、害虫等破坏青贮容器,影响密封效果。同时,在取用青贮饲料时,要遵循 “由外到内、分层取用” 的原则,每次取用后要及时将取料口密封好,避免空气长时间进入青贮容器内部,引起饲料变质。
- 问:不同种类的牲畜(如牛、羊、马)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和适应性有区别吗?
答:不同种类的牲畜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和适应性存在明显区别,这主要与它们的消化系统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生产用途有关。
从需求量来看,牛(尤其是奶牛和肉牛)是对青贮饲料需求量较大的牲畜。成年奶牛每天的青贮饲料需求量一般在 20-30 公斤,具体根据奶牛的体重、产奶量等因素调整;成年肉牛每天的青贮饲料需求量约为 15-25 公斤。羊的体型较小,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成年绵羊每天的青贮饲料需求量约为 3-5 公斤,成年山羊约为 2-4 公斤。马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介于牛和羊之间,成年马每天的青贮饲料需求量约为 8-12 公斤,但马对青贮饲料的品质要求较高,且不宜过量饲喂。
从适应性来看,牛的消化系统(尤其是瘤胃)能够很好地消化青贮饲料中的粗纤维和发酵产物,对青贮饲料的适应性最强,青贮饲料可以作为牛的主要粗饲料来源,在日粮中的占比可达到 40%-60%。羊的瘤胃功能也较强,对青贮饲料的适应性较好,但由于羊的采食量较小,在饲喂青贮饲料时,要注意搭配其他精饲料和粗饲料,保证营养均衡,青贮饲料在羊日粮中的占比一般为 30%-50%。马的消化系统与牛、羊不同,属于单胃草食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且对青贮饲料中的酸性物质较为敏感,过量饲喂容易引起马的胃肠道不适,如腹泻、腹胀等。因此,马对青贮饲料的适应性相对较差,青贮饲料在马日粮中的占比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 20%,且要选择品质好、酸度适中的青贮饲料,同时逐渐增加饲喂量,让马有一个适应过程。
- 问:饲喂青贮饲料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比如饲喂量、饲喂时间、与其他饲料的搭配等。
答:饲喂青贮饲料时,有多个事项需要注意,合理饲喂才能保证牲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避免出现问题。
在饲喂量方面,要根据牲畜的种类、年龄、体重、生产阶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饲喂量,不能盲目增减。如前文所述,不同牲畜的青贮饲料需求量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牲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量也有差异,比如犊牛、羔羊不宜过早饲喂青贮饲料,一般在出生后 2-3 个月开始少量尝试,逐渐增加饲喂量;怀孕母畜在怀孕后期要适当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避免因饲料酸度较高或饲喂过量导致流产。同时,要遵循 “循序渐进” 的原则,初次饲喂青贮饲料或更换青贮饲料品种时,要从少量开始,让牲畜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经过 7-10 天逐渐增加到正常饲喂量,避免突然大量饲喂导致牲畜出现胃肠道疾病。
在饲喂时间方面,青贮饲料可以在白天或晚上饲喂,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要保证饲喂时间规律,每天固定饲喂次数和时间,让牲畜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一般建议每天饲喂 2-3 次,每次饲喂的间隔时间均匀。同时,要注意避免在牲畜过度饥饿或过度劳累时饲喂青贮饲料,过度饥饿时牲畜可能会采食过快、过量,增加胃肠道负担;过度劳累时牲畜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不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在与其他饲料的搭配方面,青贮饲料虽然营养丰富,但不能作为牲畜唯一的饲料来源,需要与精饲料、干草饲料、矿物质饲料等进行合理搭配,保证日粮营养均衡。精饲料(如玉米、豆粕、麸皮等)可以补充青贮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根据牲畜的生产需求确定精饲料的搭配比例;干草饲料可以增加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促进牲畜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尤其是在饲喂大量青贮饲料时,搭配一定量的干草饲料可以减少酸性物质对胃肠道的刺激;矿物质饲料(如食盐、钙磷补充剂等)可以满足牲畜对矿物质的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青贮饲料、精饲料、干草饲料的搭配比例要根据牲畜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营养全面、均衡。
- 问: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吗?如果有,对牲畜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
答: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如果制作不当或发酵环境不佳,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常见的有丁酸、氨态氮以及霉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
丁酸是在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由于水分过高、密封不严或原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导致腐败细菌(如丁酸菌)大量繁殖而产生的。丁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牲畜的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牲畜采食含有大量丁酸的青贮饲料后,容易出现胃肠道炎症,表现为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牲畜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氨态氮主要是由于青贮饲料中的蛋白质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态氮含量过高说明青贮饲料的蛋白质分解严重,营养成分流失多,同时氨态氮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摄入会对牲畜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牲畜的健康。
霉菌毒素是在青贮饲料制作或保存过程中,由于原料发霉、密封不严、水分过高等原因,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的。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对牲畜的危害不同,有的会损害牲畜的肝脏、肾脏,有的会影响神经系统,有的会导致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有的还会在牲畜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为避免青贮饲料产生有害物质,需要在制作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制作时,选择适宜的原料,确保原料水分含量在 60%-7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装填时要充分压实,排出空气;密封时要保证密封严实,防止空气进入。保存过程中,定期检查青贮容器的密封情况,及时修补漏洞,防止雨水进入和霉菌滋生。在饲喂前,要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检查,发现有异味、颜色异常、质地异常的饲料,坚决不能饲喂。同时,控制青贮饲料的饲喂量,避免过量饲喂,减少有害物质对牲畜的危害。
- 问:青贮饲料和黄贮饲料经常被提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养殖户该如何选择?
答:青贮饲料和黄贮饲料都是常见的粗饲料储存形式,虽然名称相似,但在制作原理、原料要求、营养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从制作原理来看,青贮饲料是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降低饲料 pH 值,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实现长期保存;而黄贮饲料是将作物秸秆(如玉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