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裹着麦香掠过田野时,李大叔蹲在麦田里,指尖划过饱满的麦穗,皱纹里都浸着笑意。他算了算,今年麦子收成比去年多了两成,家里的学费、医药费,似乎都有了着落。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收购商上门时给出的价格,却像一盆冷水浇得他心头发凉 —— 每斤比预期低了三毛,这意味着大半年的辛苦,要凭空少赚好几千块。他望着堆在院子里小山似的麦子,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烟蒂在床头柜上堆成了小山。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河南的苹果园里,张大姐看着满树红彤彤的苹果愁眉不展,去年因为疫情,熟透的果子烂在枝头,今年好不容易盼来好收成,却找不到愿意大批量收购的客商;在云南的山区,王大哥背着一筐刚摘的野生菌赶最早的班车去县城,山路崎岖,他摔了好几跤,可到了市场才发现,同类的菌子早已堆得满满当当,半天也卖不出几斤。这些农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汗水洒在土地里,把希望寄托在每一颗果实、每一粒粮食上,可丰收的喜悦,常常在销售的难题面前,变得支离破碎。
王大哥还记得,去年他的野生菌因为没及时卖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处理,女儿想要的新书包,他犹豫了好久都没买。“不是不想卖,是不知道卖给谁。”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本子,上面记着每年的收成和销量,数字一年比一年难看。山里信号不好,网上的销售渠道他不懂,城里的批发市场他又进不去,只能守着家门口的小集市,等着零星的顾客。
像王大哥这样的农户,全国还有很多。他们有着最朴实的愿望,只是想让自己种出来的东西,能卖个好价钱,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点。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信息闭塞、物流不畅、缺乏销售渠道,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有时候,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农产品烂在地里,他们的心比谁都痛,那不仅仅是粮食和果实,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心血和希望。
不过,也有一些温暖的力量,在悄悄改变着这一切。去年,大学生小林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橘子卖不出去,便想着用自己学的新媒体知识帮大家。她每天背着相机去果园,拍农户采摘橘子的场景,写他们的故事,发布到网上。没想到,视频火了,很多网友看到后,都纷纷下单购买。短短一个月,村里积压的橘子就卖出去了大半。李大叔拿着卖橘子的钱,给孙女买了新衣服,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
小林说,她最难忘的,是看到农户们收到钱时的样子,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个机会,一个能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的机会。” 是啊,这些农产品,每一颗都带着土地的芬芳,每一份都凝聚着农户的汗水,它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值得拥有更好的销路。
当我们在超市里挑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时,是否想过,在这些农产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是否知道,有一群人,正为了让这些东西能到达我们的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帮到他们。比如,多买一点来自农户的农产品,帮他们宣传一下自家的特产,或者给他们提一些销售的小建议。
每一份农产品,都是农户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它们不应该被埋没在田埂上,不应该在冷清的货架旁无人问津。那么,当我们下次再看到那些来自田间地头的农产品时,会不会多一份留意,多一份支持?会不会让那些农户眼中的光,一直亮下去?
常见问答
- 问:农户自己卖农产品,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答:最容易遇到的是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哪里有需求,也不了解市场价格;还有物流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高、耗损大,很难送到远方的消费者手中。
- 问:普通消费者想帮助农户卖农产品,有哪些简单的方式?
答:可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农户直供的农产品,比如社区团购里的农户专场、助农直播间的产品;也可以把农户的农产品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帮他们扩大宣传范围。
- 问:为什么有些农产品品质很好,却还是卖不出去?
答:主要是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和推广渠道,很多农户只懂种植,不懂怎么包装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导致好东西 “藏在深闺人未识”,没办法让更多消费者知道。
- 问:通过电商平台卖农产品,对农户来说难不难?
答:对很多农户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一方面他们可能不熟悉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比如开店、上架商品、处理订单;另一方面,电商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比如拍摄产品图片、做活动推广,这些对农户来说都是挑战。
- 问:农产品丰收了却卖不出去,会对农户造成哪些影响?
答:不仅会让农户的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家里的日常开支,还会打击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可能导致第二年减少种植面积,甚至放弃种植,长远来看,也可能影响当地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 问:有没有专门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的组织或平台?
答:有的,现在有很多助农组织、公益平台,还有一些电商平台专门开设了助农专区,比如淘宝的助农频道、拼多多的农地云拼项目,这些都能帮助农户对接更多消费者,解决销售难题。
- 问:消费者购买农户直供的农产品,怎么保证品质和新鲜度?
答:可以选择支持现摘现发的农户,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新鲜;也可以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评价,了解农产品的实际品质;收到货后及时检查,有问题及时和农户沟通,大部分农户都会积极解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