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饲料:养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营养来源

粗饲料:养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营养来源

在养殖产业的营养供给体系里,粗饲料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反刍动物日常饮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在部分单胃动物养殖中发挥着调节消化功能的关键作用。很多人对饲料的认知可能更多停留在精饲料上,但实际上粗饲料凭借独特的营养结构和生理功能,成为保障动物健康生长与养殖效益的重要支撑。了解粗饲料的种类、特性以及科学利用方式,对于从事养殖工作的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粗饲料通常指天然水分含量在 60% 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 的一类饲料,其来源广泛,涵盖植物的不同部位和加工副产品。常见的粗饲料主要可分为牧草类、农作物秸秆类、秕壳类以及工业副产品类等几大类别,不同类别的粗饲料在营养成分、适口性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牧草类粗饲料是优质粗饲料的重要代表,包括天然牧草和人工种植牧草两大类。天然牧草多生长在草原、草地等自然环境中,其种类丰富,营养成分会随着生长季节和地域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季生长的天然牧草水分含量高、粗纤维含量较低,富含粗蛋白和多种维生素,适口性好,非常适合作为春季动物的青饲料补充;而到了秋季,随着牧草逐渐成熟老化,粗纤维含量会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则相应下降,此时的天然牧草更适合作为成年反刍动物的基础饲料。

人工种植牧草则具有品种优良、产量高、营养稳定等优势,常见的品种有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等。苜蓿作为 “牧草之王”,以其极高的粗蛋白含量而闻名,在开花期收割的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 18%-22%,同时还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是饲喂奶牛、肉牛、肉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黑麦草则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在冬季和早春季节种植,为动物提供新鲜的青饲料,缓解冬季饲料短缺的问题。不过,黑麦草的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单独饲喂时需要搭配其他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以保证动物肠道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

农作物秸秆类粗饲料是我国农村地区最常见、来源最广泛的粗饲料,主要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等。这类粗饲料的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通常在 30%-45%),但粗蛋白含量较低(一般在 3%-8%),能量价值也相对较低,直接饲喂时适口性较差,动物采食量不高。不过,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农作物秸秆的饲喂效果。

物理处理是最基础的加工方式,常见的有切碎、揉丝、粉碎等。将秸秆切碎或揉丝后,不仅方便动物采食,还能减少饲料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青贮或氨化处理。例如,玉米秸秆经过揉丝处理后,质地变得柔软,适口性明显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可增加 15%-20%。粉碎处理则适用于一些粗纤维含量极高、质地坚硬的秸秆,如水稻秸秆,粉碎后可以与精饲料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构,提高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氨化处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氨(如尿素、氨水)与秸秆中的粗纤维发生反应,打破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同时氨还能为秸秆提供氮源,增加粗蛋白含量。经过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可从原来的 5% 左右提高到 10%-12%,有机物消化率也能提高 20%-30%,饲喂肉牛时,日增重可提高 10%-15%。不过,氨化处理后的秸秆需要进行通风放氨,待氨味消失后才能饲喂,避免动物发生氨中毒。

青贮处理则是一种生物处理方式,它利用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下对秸秆中的糖分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使饲料的 pH 值降低到 4.0 以下,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目的。青贮饲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和水分,还具有酸甜适口、消化率高的特点。制作青贮饲料时,需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秸秆,将其切碎后迅速填入青贮窖或青贮袋中,压实密封,确保厌氧环境。在青贮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秸秆的水分含量,一般以 65%-75% 为宜,水分过高容易导致青贮饲料腐烂变质,水分过低则不利于乳酸菌的发酵。玉米秸秆青贮是最常见的青贮方式之一,青贮后的玉米秸秆不仅适口性好,还能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粗纤维,对提高产奶量和牛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秕壳类粗饲料主要是农作物种子脱粒后剩下的颖壳、荚壳等,如麦麸壳、豆荚壳、稻壳等。这类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差异较大,其中豆荚壳(如大豆荚壳)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粗蛋白含量可达 10%-15%,粗纤维含量在 25%-30% 左右,适口性较好,可以直接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以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喂。而稻壳的粗纤维含量极高(可达 45%-50%),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消化率很低,适口性差,单独饲喂时动物几乎不采食,通常需要经过粉碎后与其他饲料混合,或者作为垫料使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经过深度加工(如膨化处理)后少量添加到饲料中,以增加饲料的粗纤维含量。

工业副产品类粗饲料则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饲料价值的副产品,常见的有酒糟、醋糟、豆腐渣、甜菜渣等。这类粗饲料通常含有较高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蛋白、粗纤维,同时还含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例如,酒糟是酿酒工业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粗蛋白(15%-25%)、B 族维生素和酵母菌,能够促进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是饲喂肉牛、猪等动物的优质饲料。但酒糟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和有机酸,过量饲喂容易导致动物中毒,因此需要控制饲喂量,一般占日粮的 10%-20% 为宜。

甜菜渣则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含有较高的粗纤维(15%-20%)和糖分(5%-10%),水分含量较高(70%-80%),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适合饲喂奶牛、肉牛等反刍动物。甜菜渣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甜菜碱,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不过,甜菜渣中钙含量较低,磷含量较高,长期单独饲喂容易导致动物钙磷比例失衡,因此需要与其他含钙较高的饲料(如苜蓿干草)搭配使用。

在粗饲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搭配。对于反刍动物(如奶牛、肉牛、肉羊)来说,粗饲料是日粮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占日粮的 60%-80%。例如,高产奶牛在泌乳期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较高,日粮中除了要添加足量的精饲料外,还需要搭配优质的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等粗饲料,以保证粗纤维的摄入量,维持瘤胃的正常发酵功能。一般来说,高产奶牛的粗饲料干物质摄入量应占总干物质摄入量的 60% 以上,其中优质牧草的比例应不低于 30%,这样才能既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又能保证牛奶的品质。

对于肉牛来说,在育肥前期,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可以适当高一些(70%-80%),以促进瘤胃功能的发育和消化系统的健康;到了育肥后期,为了提高增重速度和肉品质,需要增加精饲料的比例,粗饲料的比例则可降低到 40%-50%,但仍需保证一定量的优质粗饲料,以防止肉牛发生消化障碍。

对于单胃动物(如猪、鸡)来说,粗饲料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肠道功能,增加饱腹感,因此在日粮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 10%-15%。例如,在猪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麦麸、米糠等粗饲料,可以增加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在鸡的日粮中添加少量的苜蓿粉等粗饲料,可以提高鸡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力,改善鸡肉的品质。

此外,粗饲料的储存和管理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粗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饲喂效果。干草类粗饲料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潮、防雨、防晒,避免干草发霉变质。储存干草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干草堆垛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 3 米,以防止堆垛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干草自燃或霉变。青贮饲料在储存过程中,要确保青贮窖或青贮袋的密封性,避免空气进入导致青贮饲料二次发酵或腐烂变质。同时,要定期检查青贮饲料的品质,发现有霉变迹象时应及时处理,禁止饲喂动物。

粗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动物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也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不同种类的粗饲料各有特点,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和合理的日粮搭配,能够充分发挥粗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动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那么,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因粗饲料选择或处理不当而影响养殖效果的情况呢?又或者你在粗饲料的利用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1-04 07:49:58
下一篇 2025-11-04 07:55:2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