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DDR3的设计规范_ddr3电路
目录:
1.ddr3设计指导
2.ddr3布线规范
3.ddr3硬件设计
4.ddr3布局设计规范
5.ddr3硬件电路常见问题
6.ddr3电路图
7.ddr3原理图设计
8.ddr4 pcb设计
9.ddr3pcb布线图
10.ddr3接口及典型电路
1.ddr3设计指导
布局要求:1、DDR3颗粒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DDR3丝印框间距2~3mm为宜2、DDR3一般采用“Fly-By”拓扑结构,数据位端靠近控制器摆放并且按数据线按照低位到高位(高位到低位)依次排列。
2.ddr3布线规范
3、终端电阻放置在最后一片数据高位的末端,并且位置控制在700mil以内4、VTT/VREF电源芯片尽量靠近终端电阻摆放,尽量满足表层铺铜,并且相关电源滤波电容尽量靠近DDR3电源管脚摆放 5、时钟线并联端接100ohm电阻放置于最后一片数据高位处,长度尽量短。
3.ddr3硬件设计
6、具有ECC校验时,校验位放置于第一片此处的反射最大阻抗要求:1、单线阻抗:DDR3所有单端信号,主线阻抗控制40欧姆、负载阻抗60欧姆;2、差分阻抗:数据选通信号、时钟信号差分阻抗控制85欧姆时钟布线要求:
4.ddr3布局设计规范
1、差分布线,差分阻抗85欧姆,差分线对内误差±5mil;2、所有DDR 的差分时钟线CK 与CK#尽量在同层布线,CLK 对内±5mil等长;3、与其它信号的边缘间距要大于25mil;4、时钟线与DQS的无等长要求。
5.ddr3硬件电路常见问题
数据组布线要求:1、DQS/DQS#为差分布线差分线误差±5mil,差分阻抗85 欧姆;2、同组信号Data、 Data strobe 、 Data mask同层走线以GND为参考平面回流,不跨平面分割,组内长度之间误差为±5mil;。
6.ddr3电路图
3、同信道的DQS一般走线在DQ 中间;DQS与其他信号间距控制尽量在4W同组内DQ 与DQM 以DQS 为基准等长4、LANE Group之间等长要求差为800mil ;地址控制命令组布线要求:1、按“Fly-By”拓补走线,并且DDR3互连处尽量在同层布线,保证其传输环境的一致性。
7.ddr3原理图设计
2、参考平面可选择Ground或Power不可跨越分割槽,为提供完整的低阻抗回流路径3、Address 、Control 、Command从控制器到每一片DDR3组内误差为±10mil4、Address 、Control 、 Command与Ck等长即可。
8.ddr4 pcb设计
电源完整性:1、VDD:容差要求是5%,通过电源层的平面电容和专用的一定数量的去耦电容,可以做到电源完整性2、VTT:a、用于端接地址、命令、 控制信号线,VTT 用Rt 端接地址/控制/命令信号线,VTT=VDDQ/2=0.75V;并不端接时钟线,具有很大的瞬间电流,最终可以通过增加去耦电容的数量来实现目标阻抗匹配。
9.ddr3pcb布线图
b、走线宽度:峰值电流可以达到3.5A,建议在表层大面积的孤岛铺铜,宽度至少150milc、上拉电阻:常用排阻,通常直接放置在VTT铜皮上就近打孔d、去耦电容:每4个电阻(或一个排阻)放置一个去耦电容,常用0.1uF。
10.ddr3接口及典型电路
e、储能电容:在VTT孤岛铜两端各放置两个电容,常用4.7uF、220uF电容3、VREF:a、产生电路参考电压,需求的电流相当小,小于3mA,但是需要确保VREF的AC Noise保持在±25mv否则会引起时序的误差以及抖动等不确定的行为。
b、走线宽度:建议20mil~25milc、走线间距:建议20mil以上d、去耦电容:尽量靠近器件的管脚摆放,常用100nF和1nF注:VTT 与VREF 走线在同一层,必须具有150mil的距离,推荐它们在不同层。
以上就是关于《PCB设计-DDR3的设计规范_ddr3电路》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154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