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微软,我盖上了IE的棺材板
又一个时代的产物要和用户说再见了。
今年5月19日,微软宣布从明年6月15日起,停止对其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的支持,转而使用Edge浏览器。
这就标志着IE浏览器将被彻底终结,永久的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早在去年,微软就公布了IE浏览器的“退役计划”:自2021年8月17日起,Microsoft365、outlook等app将停止支持IE11,2022年6月15日,停止支持IE11桌面应用程序。
不过相比去年的官宣,这次微软的申明无疑是直接焊死了IE浏览器的棺材板,一代人的青春就此结束。
01
曾经的王者,时代的先驱
1995年8月24日,微软推出了首款IE浏览器-IE1.0。
微软把IE浏览器捆绑到操作系统中,让其成为Windows系统的第一个默认浏览器,并向用户免费推荐使用。
而后的数据证明,微软这一举措非常明智,通过捆绑的形式让IE浏览器瞬间成为了王者。
Janco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微软两年后便取代了Netscape成为了领先的浏览器提供商。
2002年,IE6.0对着Windows XP SP1一同发布,并成为了当时使用最为广泛的网页浏览器。
到了90年代中期,IE几乎成为了Windows电脑的标配,据相关数据显示,其占有率在2003年曾达到了95%之高。
早期的IE浏览器是微软重点研发的对象,所以微软将重心都放在了添加新功能上。在众多网页浏览器中,IE实际上是最先支持和普及先进技术的,比如CSS模块。
还有它在04年采用的Trident渲染引擎,而后又推出的针对AJAX的底层支持,强大的网页交互性等超前的功能让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涌入了IE。
02
开放or不开放,用户最终选择了前者
但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IE几乎处于网页浏览器的垄断地位,于是微软也开始懈怠了。
2009年,微软因为强制植入IE涉嫌垄断,被欧盟罚款17亿欧元。
关键的是,之前为了提高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微软将其捆绑安装在Windows系统中的操作导致用户很难将其卸载。
同时,微软把IE浏览器的解决方案变成自己独有,这也让许多开发者感到非常头痛。
于是到了2000年代中期,火狐等浏览器依靠着高速度、可靠性、安全性乘虚而入,拥抱开放网络标准。
因此,网上还出现了许多对IE浏览器反应慢的调侃。
还有人说,IE浏览器最大的价值就是用来下载其他浏览器......话虽扎心,但却说出了众多网友的心声。
最终,开放标准的普及完美解决了开发者之前的困扰。于是乎,IE的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
但一直到2009年微软才着手推出具有标准兼容性和安全性的IE8,只是那时的IE已经丧失了抢占用户的重要时机,损失也无法挽回。
就在同一年,谷歌的Chrome浏览器诞生了。
2012年,仅仅用了四年时间,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在全球该范围内的占有率就达到了33%,超越IE跃居首位。
虽然IE坚持了几年,但最后到2015年的时候就连微软也确认将放弃 IE 品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最终IE也沦为了一个爹不亲娘不爱的“苦命娃”。
微软用基于Chromium的Edge浏览器取代了IE,Edge的渲染引擎除去了所有IE的老代码。
也是从Microsoft Edge 诞生之日起,微软就开始试图阻止人们去使用 IE浏览器。
但没想到,苦劝6年不管用,微软只好亲自送IE上路。
从Flash到IE,皆是因为“亲妈”的一句话就遭到彻底停用。但说停就停真的如此简单吗?IE真的可以一卸了之?
果核觉得未必,至少目前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就拿网友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来说:IE没了,考试报名怎么办?银行网银怎么办?
或许该来的正在路上,听说微软也正在为其Edge浏览器提供一个“IE模式”,允许用户访问那些还没有从IE浏览器转换过来的网站和应用程序。
只是现在谁也不知道,我国的技术到底何时才能达到不受外界所影响的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我是微软,我盖上了IE的棺材板》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842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