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初中历史微课的整合实践分析
为实现对传统历史教学弊端的解决与突破,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历史教师的关注重点。作为现阶段各教育阶段常用教学技术,微课应用可以在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实现历史课堂与微课视频的高度契合,以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历史学习。正因如此,探讨如何加强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对于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掌握核心历史知识初中历史课程蕴含丰富、浩瀚的历史信息,而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特定时段内关键知识,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为支撑。借助微课进行历史课程精髓的提炼,以简单视频的形式帮助内化核心知识。同时,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以往课堂缺失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脉络知识的内化,并促进其对课外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往历史教学期间仅凭借知识灌输无法真正体现出隐藏在历史中丰富多彩的历史细节,而通过整合微课可帮助学生对某历史人物、历史朝代进行立体化、生动化的认知。教师教学前对历史教材知识进行提炼、筛选,通过简化加工后制作成微课视频,以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历史核心知识。2.促进学生难点内容的掌握仅依靠学生个人能力难以做到对历史难点知识的透彻掌握,所以可充分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疑点,通过对难点知识的内化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尽管微课视频微小,但是其内容相当于对整节课程知识的提炼,不仅承担着知识概览的职责,还需要做到历史知识的细化展现。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进行知识内容的大致掌握,随后在课堂期间利用微课视频来突破难点,确保其历史知识内容与学习能力之间得到有效联结。如在开展著名战役历史教学期间,其难点知识难以借助知识讲授进行体现,此时教师可依托于微课进行难点知识的动态化呈现,通过对难点知识的简化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3.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微课教学开展将学生历史学习空间拓展至课外时段,以做到对课内外时间的接轨,实现学生以立体化、直观化的形式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同时,教师可借助微课进行课外历史作品的分享,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历史的渠道。如截取纪录片、电影、综艺节目中部分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例如截取《国家宝藏》片段为学生播放,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博物馆馆藏资源的认知,通过了解各种文物来发展学生历史素养。再如截取《中国文房四宝》片段,将其融合于《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程教学中,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造纸与古代造纸的差异。借助微课以直观、动态的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更为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参与到知识学习中。4.促进学生重点内容聚焦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可做到在精短的视频中进行知识内容的提炼与聚焦。在以往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通常会将重点教学内容穿插于课堂过程中,而学生则需通过自主分析、探索来促进对重点知识的内化。得益于微课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依托于微课视频来实现对重点内容的聚焦,在制作微课时结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重点知识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做到在短时内进行重点内容的深度记忆。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整合运用本文以《秦统一中国》课程为例,具体阐明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1.微课设计分析首先,在微课设计阶段透彻分析其教学三维目标,依据对《秦统一中国》教学要求的分析,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为:(1)能力与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透彻掌握秦灭六国、中央集权确立、统一巩固实施的史实,结合课程知识分析中央集权所发挥的作用,促进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史料结合能力的培养。(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资源对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历史现象归纳、分析方法的掌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透彻掌握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与价值,明确秦统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认知秦统一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强化对国家统一意识的树立。其次,做到依据学情合理设计微课。初中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能够做到对历史发展的独立思考。针对认知水平而言,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知基本史实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中隐藏的规律利用唯物史观进行判断;针对思维层面而言,初中生已经初步构建形象思维与感性思维;针对道德观念而言,目前初中生亟须加强对自我同一性的培养,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所以教师需依据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的分析进行微课优化设计,并以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微课与历史教学课堂的整合。最后,开展教学过程分析。第一步是明确历史微课教学主题,以《秦统一中国》为例,微课设计阶段确定以“统一”为主题。第二步是依据教学需求进行提纲的科学制定,具体包括秦灭六国过程的时间顺序、条件、空间范围,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确定与实施等。第三步则是进行概念阐述,引导学生认知“统一”的具体含义。第四步则是进行微课录制,借助计算机、投影仪、WPS软件进行录制,然后利用绘声绘影、格式工厂等进行录制内容编辑、修改,最终生成符合历史教学要求的微课资源。第五步,借助微课实现课堂导入。以开头几秒的判断或者是几张图片为切入点进行历史教学导入。2.微课运用分析在历史课堂教学期间,微课运用具体分为以下步骤:第一,在《秦统一中国》课程教学期间利用15秒左右进行课程导入。如教师可以将秦朝的疆域图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期间教师可通过语言讲解来激发学生对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索秦朝统一、巩固的欲望。通过简单、精练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秦朝疆域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认知辽阔的疆域而形成民族自豪感。第二步带领学生进入到新课学习。(1)利用微课展示皇帝制度内,将文言文史料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体现,通过创建历史情境来加强学生对历史材料掌握能力的培养。(2)借助微课进行中央政权机构内容的展示,以期通过漫画+示意表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营造生动、趣味的课堂氛围来加深学生知识掌握。(3)利用漫画形式在微课中展示郡县制度,引导学生深度认知秦朝官吏设置形式。(4)课堂期间为学生展示六国文字,并随之播放关于统一文字的文化措施,以此帮助学生认知文字统一的必要性。(5)利用微课展示六国的货币,同时列出秦朝货币统一措施,在帮助学生加深认知货币统一性的基础上,明确货币统一对于加强秦朝巩固的重要作用。(6)借助微课进行度量衡统一的展示,并通过微课直观化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秦朝在经济巩固过程中度量衡统一的必要性。(7)利用微课展示大秦帝国的交通图,同时展示关于秦朝车轨统一的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强化对秦朝交通网络空间的认知。因微课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需保证微课内容的精炼与易懂,并做到在教学期间以声音结合图片、视频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运用环节微课的应用需契合学生实际需求。3.微课教学评价与反思尽管《秦统一中国》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知识相对较多,但借助微课整合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实际教学期间,发现个别学生学习到一半出现溜号、走神的问题,或者是部分学生虽然处于全程观看的状态,但是在信息接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未做到有效归纳总结,存在个别知识点漏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期间教师针对微课内容的规划过于乏味、枯燥,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期间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鉴于此,教师需做到依据学生个性需求进行微课内容的创新。除保持语言讲授风趣幽默之外,教师还可充分挖掘网络教学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期间,要想实现对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可借助背景音乐、音效进行课堂氛围的烘托,并利用语言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增强历史教学的感染力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教师需做到在保留高价值部分的同时,对于存在问题、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与创新。明确掌握微课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进行微课教学的持续改进。综上所述,微课因短小精悍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阶段教育事业。依托于微课视频以零存整取的形式进行课程知识整合,将教材中片段化、微型化的知识点梳理成全面知识系统,以帮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来发展自身思维能力、鉴别材料能力、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等历史核心素养。鉴于此,为实现对微课手段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整合,需要从微课应用重要性的分析入手,在明确掌握教学目标、实际学情的前提下进行微课科学设计,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微课导入与新知识应用,并借助评价与反思的开展来持续优化微课的应用,进而发挥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最大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中初中历史微课的整合实践分析》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264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