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刘病已是汉武帝故意留的吗)

2023-05-19 19:26:25

 

刘询出生时身子骨比较弱,像普通老百姓家里一样取了个简单的名字,叫刘病已

刚喝完满月酒,震动天下的“巫蛊之祸”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当时,丞相公孙贺和皇大姨姐卫君孺(皇后卫子夫及名将卫青的大姐)生的儿子公孙敬声,被举报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且在驰道上埋藏人偶诅咒皇帝。

被封建迷信毒害不浅的汉武帝哪受得了这个,刚好那几天龙体欠安(当时已65岁,每个月有几天“欠安”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于是龙颜大怒,残酷处决了丞相全族、亲闺女阳石公主、老婆卫子夫的亲外甥卫伉(已过世的卫青之长子)。

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由“小人儿”引发的愚昧血案,但“小人儿”被“小人”放大利用后立即引爆了夺嫡大战。

时任太子、刘病已37岁的爷爷刘据被武帝宠臣江充等诬陷谋反,为求自保只好起兵反抗(黄泥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可惜他的卫队不给力,虽然干掉了江充,但没几天就被朝廷正规军剿灭了。

刘据及其母卫子夫相继自杀明志,刘据老婆史良娣(刘病已的奶奶)、长子刘进及儿媳王翁须(刘病已父母亲)全部遇害,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押入狱,吃起了牢饭。

一年后,刘病已的曾祖父汉武帝知道自己父子俩被江充耍了,悔恨交加,老泪纵横。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他将江充三族夷灭,诛连数十万人,并修建“思子宫”,作“归来望思之台”,但对狱中的曾孙刘病已却似乎忘到了脑后。

这次“巫蛊之祸”究竟是汉武帝被人蒙蔽,还是他有意为之,甚至授意为之,已很难判断。

但联想到他对防止吕后专权重演的层层谋划,对外戚力量的极力压制,特别是后来立幼子刘弗陵为储时,冷血地处死了其母“钩弋夫人”,也许可以推断,君心难测的汉武帝发起“巫蛊之祸”,可能意在清理太子刘据背后庞大的卫氏家族势力,帮其扫平将来的执政掣肘,顺便历练一下他。

只是没想到亲儿子竟然搭了进去,远远超出武帝的剧情设计,这记无法言明的闷棍无疑又加速了汉武大导演的谢幕进程。

当然,懵懂的小萝卜头刘病已对这些陈年旧事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此时看押他的“监狱长”是西汉名臣丙吉,他不仅安排两个女囚照顾这位皇曾孙,还经常自掏腰包为他添衣加食、求医问诊。

在刘病已4岁那年,有“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几乎屠尽了长安26个监狱中的全部囚犯。

好在丙吉紧闭狱门,亲自镇守,保住了皇曾孙在内的囚徒小命,因此被告了黑状,也因此弥留之际的汉武帝终于得知自己的亲曾孙尚在人间。

于是,他下令大赦天下,并留下两道遗诏:

一道是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

等辅政大臣封侯。

另一道是将刘病已收养于一般宫女居住的掖庭,并录入皇家宗谱。

从此,潜龙在渊的刘病已便开始了流落民间的散养生活。

时任掖庭令张贺曾做过刘据的家吏,虽然是著名酷吏张汤的长子(张汤发明了“腹诽”罪名且令天下“侧目而视”,最终被“覆水难收”的主人公朱买臣阴死),但他完全不同于老爹的冷酷做派,对刘病已十分关照,不仅供应吃穿用度,还安排他和自己的侄子、时任右将军张安世(张汤次子)之子同窗读书。

少年刘病已高材好学、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经常到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从市井游嬉中既体会了民间疾苦,也学会了辨识奸邪,又探查了朝廷吏治得失。

刘病已16岁那年,张贺自掏腰包备齐聘礼,帮他求娶13岁的美娇娘许平君

老丈人叫许广汉,曾当过汉武帝和李夫人生的儿子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后来因为拿错马鞍被认定盗窃、判了宫刑,沦落到做了宫里一个管纺织的小吏(暴室啬夫)。

丈母娘虽然不看好这个女婿,好在老丈人雄起做了一回主,刘病已终于乐滋滋地抱得美人归,第二年生下了长子刘奭(即汉元帝,王政君的老公、王莽的姑父、昭君出塞时那个据说肠子悔青的大汉皇帝)。

刘病已当爹这一年,他20岁的小爷爷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由于还没来得及生娃,辅政大臣霍光派已担任大将军府长史的丙吉迎立李夫人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刘贺为帝,已在后位8年、年方14的霍光外孙女兼上官桀孙女晋位太后。

但仅27天后,这位史上最不着调的皇帝就被霍光和张安世以“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的罪名废黜,发配到江西南昌,后改封海昏侯。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各路沾亲带故的刘氏皇族摩拳擦掌,纷纷觊觎起那个立在云端的帝位。

整天在家洗尿布的刘病己并不知道,因为丙吉向霍光的举荐、张贺向张安世的游说,还有他那些同窗好友们的发力,一代权臣霍光已向他的外孙女上官太后递交了奏章,力荐“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的刘病已继承大统。

就这样,17岁的刘病已被丙吉用軨猎车接进了皇宫,即天子位,尊他14岁的小奶奶上官太后为太皇太后,这个小姑娘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后来迁居长乐宫,一直活到52岁,与汉昭帝合葬于平陵。

一生谨慎的权臣霍光迎立刘病已时,未必没权衡他微不足道的民间背景和未经皇家训练的理政能力,可惜,这次他看走了眼,草根天子刘病已并不是一个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控制的提线木偶。

君臣第一次过招就显露出了刘病已相当高明的帝王天赋。

由于新帝尚未立后,满朝文武为拍霍光和太皇太后马屁,纷纷举荐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但刘病已既不驳回,也不应允,而是莫名其妙地下了道诏书:

“求微时故剑”。

这是一道极其罕见的诏书,也是一封浪漫而温暖的情书,此后2000多年,“故剑情深”的桥段仍被传唱不息,盛唐诗人王昌龄曾专门写诗感慨: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大汉朝野的人精们当然很快领会了首长意图,争相上书要求立许平君为后,于是,17岁的刘病已不动声色地达成了战术目的,也让天下臣民初次领略了新君非凡的政治手腕。

权倾一时的大将军霍光试探性地向刘病已叩请还政于君,但小皇帝深知自己根基尚浅,不能操之过急,重走刘贺老路,于是诚恳慰留,仍委霍光以重任。

后来有人上书暗示他“曲突徙薪”,早日除掉霍氏家族,他仍未动声色,大有“郑伯克段于鄢”的城府。

其实,刘病已算是个厚道人,不仅给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了谥号,还十分厚待当年对他照顾有加街坊邻居。

他追封已去世的张贺为侯,早已为侯爵的张安世加封万户,张安世过继给哥哥张贺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同学)也封了侯,还给潦倒多年的全民偶像苏武恢复了待遇,甚至就连一些不可思议的请求他也硬着头皮答应了。

当年一起斗鸡走马的老朋友王奉光见到小伙伴飞黄腾达了,就鼓起勇气找上门来,因为他实在是遇上了一个解不开的大难题。

闺女长的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但连续5次婚约刚定不久,新郎官就统统英年早逝,落了个克夫小能手的名声,从此没人再敢上门提亲。

眼看着宝贝闺女沦为剩女,王奉光再也没心思斗鸡了,到处寻找接盘侠,碰了几次壁后,他突然想起刘病已。

死里逃生那么多次,应该是天底下命最硬、最不怕“克”的小伙了,不找他找谁。

听完老朋友的诉求,刘病已哭笑不得:

过去跟你称兄道弟,现在竟然占我便宜,让我改口管你叫爹!这还不算,你那闺女克死了五个前任,我可不想成为第六个!

但碍于交情,这个忙也不能不帮,于是折中了一下:

我同意纳你闺女为妃,也承认你这个老丈人,但婚约是不能定的,直接入宫吧!

从此,老王家这位“黄金剩斗士”光荣脱单,不久受封婕妤。

不过,或许是遗传了他曾祖父汉武帝的迷信基因,刘病已给了她名分,却始终躲得远远的,手指头都不愿意碰一下。

与王奉光的心态不同,霍光虽然没当成皇帝老丈人,但宰相的闺女不愁嫁,他倒也想得开。

然而,他的二婚老婆霍显是个心气极高的主,更是盏不省油的灯。

她对挡了闺女母仪天下之路的许平君恨之入骨,重金买通中国有记载最早的妇产科女医生淳于衍,仅2年零2月后,瞅准许皇后二胎分娩的机会,这位医术不赖、医德不行的宫廷女医痛下黑手,害得17岁的许平君一尸两命,魂归黄泉。

骤失患难之妻的刘病已伤心欲绝、下令彻查,淳于衍在良心的谴责和朝廷的侦办压力下,选择向霍光和盘托出了全部真相。

精明一世的霍光终于意识到自己娶了个什么货色,但他更加清楚许平君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如果坦白,能否从宽?

如果火并,能否完胜?

如果包庇老婆,能否保住一世英名?

他心乱如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既然被败家老婆绑上了贼船,那就赌一把,一条道走到黑吧。

霍光昧心徇私枉法,放走了淳于衍,自以为一手遮天、天衣无缝,但偏偏天是漏风的,20岁的刘病已最终还是听到了风言风语。

然而,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咬碎牙床和血吞,仍然选择了继续隐忍,他相信,以自己的青春和定力,一定可以熬死老霍,最终以最小的震荡代价为媳妇报仇。

于是刘病已一边含泪追封许皇后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由此留下了南园遗爱的典故),一边强自振作、打理朝政,还派苏武的副手常惠率领乌孙军队大胜匈奴,甚至一边强颜欢笑,主动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第二任皇后,给予霍家极致荣宠。

又等了3年,刘病已终于把心力交瘁的霍光熬到油尽灯枯。

然而,他仍然没有出手,甚至携上官太皇太后及其小姨妈兼孙媳妇(辈分就是这么乱)霍成君亲临治丧,并参照萧何先例,按皇帝规格将其随葬汉武帝茂陵。

霍光入土为安后,23岁的刘病已全面亲政,终于启动了复仇大计。

当然他仍旧没有胡干蛮干,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第一步,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封霍光侄孙霍云为冠阳侯、霍山为乐平侯(他们俩法律上过继给了无后的霍去病,实际仍是霍光的孙子),并委任霍山领尚书事总揽朝政,霍家自此麻痹大意,弹冠相庆,愈加骄奢。

第二步,册立许平君生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任丙吉为太傅,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

这道诏书直接把霍光的老婆霍显气吐了血,她既看不上刘奭这个“民间子”,更担心将来闺女霍成君生的儿子怎么办。

事实上霍显确实多虑了,闺女结婚都三年整了,肚子一点动静也没有,心里就没点数吗?

或许是刘病已就不怎么碰她,或许采取了措施吧……

霍成君身为皇后,虽然飞扬跋扈,但毕竟不能像老娘一样公然与家臣通奸,怎么可能生儿子?

脑子不灵的坏人坏得也没创意。

恼羞成怒的霍显故技重施,教唆霍成君伺机毒死太子刘奭。

但路径依赖是个坏习惯,一招鲜哪能处处鲜,毒死了人家妈还想继续毒死人家娃?

刘病已早就做好了防备,根本不给霍成君任何可乘之机。

第三步,刘病已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

1.任命与霍家有矛盾的魏相为丞相,任命自己人丙吉为御史大夫、张安世为卫将军,接管未央、长乐两宫防务,统领长安十二门警卫部队和驻京的北军野战部队;

2.架空霍山的尚书之权,允许百官绕过尚书直面皇帝;

3.将霍光之子霍禹统率的部队解散,并升为大司马,但这与当年霍光担任的大司马已不可同日而语,官阶、俸禄虽然一样,但调动屯戍部队的权力已被剥夺,实际是明升暗降;

4.将霍光的诸多姐夫、女婿、孙女婿等相继调离京师或退居二线。

一番组合拳下来,霍显再次喷了几口老血。

但以她的跋扈性格和霍氏一门长期享尽权势之毒的生活惯性,自然不甘就此没落下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全部资源,阴谋学习霍光的成功范例,再次以太皇太后名义废掉刘病已,另立新君。

隐忍多年、早已做好万全准备的刘病已终于等来了收网时刻。

面对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的对手,霍家燃起的小火星还远未燎原就被扑灭了。

汉武帝托孤重臣金日磾的侄子金安上,刘病已奶奶史良娣的侄子史高,司马迁的外孙、弘农杨氏前宰相杨敞之子杨恽(因此功封列侯,得以公开《史记》原稿)等新生代纷纷站队新君,霍氏覆亡自成定局。

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其全族被当街处死,皇后霍成君也以“荧惑失道,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为由被废黜,12年后孤独自尽。

急流勇退是一种极其稀缺的魄力和智慧。

据说刘病已即位之初,与霍光同车拜谒刘邦的高庙时,“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然而,霍光或许并未捕捉到皇帝的心理动态,或许只把他当成了孩子,没太当回事,反而继续专擅大权、广植私党。

因此,也有人认为: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当然,刘病已毕竟不是个刻薄人,他并没有对霍光反攻倒算,过去盖棺之论均未否定,甚至15年后还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因为那个年代医疗水平很低,取名“病已”“去病”的比比皆是,刘病已真正开始主宰国家后为免百姓避讳之苦,找了个生僻字,主动为自己改名刘询。

太子刘奭成为孤儿后,刘询为弥补其母爱,指定“命里克夫”的王婕妤做他养母,并在27岁那年册封其为第三任皇后,封其老爹王奉光为邛成侯。

或许是担心邛成皇后生子后亏待太子,或许仍对她的“克夫”本领心有余悸,刘询此后对她更加敬而远之。

好在她与养子刘奭感情很好,此后掌管后宫长达49年,活到了七十多岁,直到死后终于与刘询住到了一起,合葬在长安杜陵东园,留下了一段幸运与苦涩杂糅的故事。

刘询改名这一年,终于知道了匿功不言的丙吉对自己儿时的百般维护,封其为博阳侯,日后还提拔为宰相,与张安世共同入列麒麟阁十一功臣,死后随葬杜陵(张安世则葬于今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凤栖原家族大墓)。

靠着张安世、丙吉、魏相等能臣干吏撑着,西汉江山一片欣欣向荣。

刘询31岁时,汉军征服西羌,逼降匈奴,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设西域都护府,40岁时,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朝拜称臣,43岁时驾崩,开创了“孝宣之治”,推动汉朝走向极盛。

但吃过大苦的老爹,拉扯幼年丧母的儿子,突然发达后往往容易教出懦弱低能的二代。

刘询去世后,其子汉元帝刘奭继位,大汉朝开始步入下坡路。

西汉王朝自汉武帝起虽然表面上“独尊儒术”,但其治国原则始终是“外儒内法”,汉宣帝刘询曾一语道破天机: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给此后2000年的历代帝王上了一堂启蒙课。

但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他爹虽预见到“乱我家者,太子也!”可念及许平君的患难之情,未忍废其储位。

刘奭后来娶了媳妇王政君,导致她娘家侄子王莽飞速蹿红,西汉基业的掘墓人终于即将粉墨登场,翻开另一篇极具话题性的奇异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评价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刘病已是汉武帝故意留的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578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