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无耻混蛋》:昆汀代表作之一,一曲讽刺的英雄赞歌(无耻混蛋昆丁)

2023-05-23 20:46:43

 

电影《无耻混蛋》是导演昆汀极具暴力美学风格的作品之一,在豆瓣上以8.6的高评分收获好评不断。

其反类型、反情节的电影叙述方式,荒诞的黑色幽默以及各种极具戏剧张力的镜头语言,都构成了独具昆汀特色的影像风格。

在《无耻混蛋》中,昆汀一如既往的,使用了线性的叙述方式,将影片分成了五个章节,每个章节故事相互联结,诠释了一曲极具讽刺性的英雄赞歌。

今天分享的,是昆汀在《无耻混蛋》中教科书级别的音乐配置,以音乐塑造人物的绝佳手法,在之后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中,依然可见这部豆瓣佳作的影子。

音乐与人物塑造——讽刺的英雄赞歌

在影片中,音乐在塑造人物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残酷画面,都佐以极度抒情的音乐作为基底,以优雅的音乐渲染画面。不论是苏珊娜的逃亡还是犹太熊棒杀德国中士,亦或是纳粹的残忍酷刑,都从声音角度将暴力美学延伸到了极致。

一、纳粹军官汉斯·兰达

影片第一章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在影片最开头出现。

被称作"犹太猎人"的纳粹军官突然到访,给一个普通的奶农家庭带来了阴霾。在原版《致爱丽丝》的基础上,影片将这首"致爱丽丝"赋予了一种侵略性,促使人产生不安的情绪,营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同样的方式,在影片《大象》中也出现过,两名杀手在杀戮之前,也以《致爱丽丝》作为配乐,烘托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在致命一击到来之前,给观众和剧中人物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无疑是十分高明的处理。

通过这首简单的曲子,成功地让两个重要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逃脱的犹太少女苏珊娜和德国纳粹军官兰达,既给苏珊娜营造了末日将至的危机感,又侧面凸显了纳粹军官,作为"犹太猎人"的敏锐嗅觉。

此后,音乐的出现对苏珊娜来说几乎是梦魇式的存在,农户家里逃出后狂奔,影片中音乐始终跟随着,映照着苏珊娜紧张害怕的心情,直到她获得一线生机,音乐随即戛然而止。

二人再一次相遇,是在影片的第三章,苏珊娜已改名换姓,成为一家影院的经营者。

苏珊娜在一次饭局,意外重遇当年的纳粹军官兰达,此时鬼魅般的音乐再度出现,短短几秒的打击乐,沉重的音色加上远处的回声将氛围一下变得极其紧张,音乐在此时,依然是苏珊娜紧张心理的刻画。

为了复仇,苏珊娜策划了一场大火,预备在电影《国家的荣耀》首映式上,将当年的仇人置于死地。却被兰达发现了猫腻,此时音乐响起,徐徐而来的前奏部分,兰达在二楼优雅地接过高脚杯,仿佛是在寻找猎物,紧接着他发觉到楼下的不对劲,同音乐节奏保持一致的下楼步伐,和最后接近猎物时的钢琴声,再次展现了兰达作为"犹太猎人"的敏锐洞察力。

而这一场宛若英雄出征的仪式感音乐,恰是导演通过反讽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歌颂"英雄的赞歌。

2、 英雄士兵弗雷德里克

在影片中,德国英雄士兵弗雷德里克在影院对苏珊娜一见钟情,之后在书吧再次偶遇,此时苏珊娜正在安静地看书,伴着舒缓的口琴音乐,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

而当弗雷德里克上前搭讪时,音乐的旋律随即因二人的交谈而变换,迎合了苏珊娜对德国士兵仇恨与厌恶的心理。

在影片后半部分,苏珊娜的复仇将成之际,弗雷德里克突然闯入放映室,向苏珊娜再次表白,苏珊娜惊慌之余为阻止他破坏计划,假意答应了他的求爱后趁机将他击倒。

看到面前的男孩,苏珊娜似乎起了恻隐之心,此时音乐响起,弗雷德里克却忽然开枪射向苏珊娜,枪声与音乐的高潮同时响起,被击中的苏珊娜在音乐的高潮中缓缓倒下,一席红衣的苏珊娜胸口喷出的鲜血,宛若即将凋零的绚烂玫瑰。

在音乐的渲染下,一股悲凉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段堪称全片最精彩的片段充满了戏剧张力,也是苏珊娜这个人物的绚烂时刻。

这段的背景音乐是一首意大利曲子,名字叫做《一个朋友》,早在 1973 年,就曾被作为意大利电影《左轮手枪》的主题曲而使用,如今运用在《无耻混蛋》中这一幕,依然是恰到好处。

结语:

从影片讲述的故事而言,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争悲剧,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导演昆汀的叙事方式,如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如爱丽丝般美好的普通女孩苏珊娜,因为一场家破人亡的悲剧,踏上了复仇之旅。众多与她一般无辜之人,皆成了牺牲者。

昆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不单纯以表现恶而表现恶,以表现复仇而表现复仇。通过“歌颂”的方式来讽刺“暴力事实”,加上影片中大量的西部黑帮电影音乐,将人物身上的侵略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凡侵略暴力者,皆是“无耻混蛋”。


以上就是关于《豆瓣8.6分《无耻混蛋》:昆汀代表作之一,一曲讽刺的英雄赞歌(无耻混蛋昆丁)》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726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