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影评(十二公民影评1000字)
作者:呵呵
2014年,徐昂导演将一部经典的有关陪审团的电影《十二怒汉》改编为《十二公民》,并且获得了“马可·奥雷利奥”奖。这个奖项是罗马电影节的最高荣誉。这部中国的《十二怒汉》可以看出浓重的话剧因素,导演本人发挥话剧编导的能力,将中国现如今方方面面的矛盾融入进去,比如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保安与商贩之间、富人与底层民众之间、守旧者与弄潮儿之间并避开了过于敏感的问题,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在很多台词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了很强的本土化改编,每个人的发言都很符合自己的身份,出租车司机的粗野,小卖部老板的市侩,从众者的易变,还有无缘无故的有色眼镜,都让我感觉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电影中的8号令我印象深刻,影片中没有交代他的具体身份,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大胆进行推测,他很可能是参与该案件并做出疑罪从无判决的检察官之一,他说服其他11人的同时,也是在向社会公众解释这场判决背后的逻辑。
而8号与10号、3号的对话,我认为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
"你那么吹毛求疵干什么呀?“
”我们现在是在一所法律大学的教室里边,为了一群将来可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在讨论一桩谋杀案,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孩子。
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不该吹毛求疵?
往大了说,真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否公正。”
和3号起争执时说的一句话:
“我们都要花时间论证一个人该不该判死刑,你握生杀大权,杀一个无辜的人,你跟凶手有什么区别。”
通过对话与特写镜头的不断转换让我不禁想问我们对于人最起码的尊重在哪里?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的底线又在哪里?
如果中国司法真的有一天引入了陪审团制度。请问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公民素质意识,我们拿什么去维持一个客观公正的司法秩序?如何承担起对一个生命的生杀大权?
借用《十二公民》中的一句台词就是:如果陪审团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那才叫真正的不靠谱。
偏见是一种无形的暴力,而若是有一天这种暴力成为一个常态将道德捆绑,甚至操控了司法审判,那么一言杀人就真的成为可能。公民在获得权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不要让暴力成为一种常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警言慎行从自己做起。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其中那句“万一,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让想做一名司法工作者的我意识到自己肩上是有责任的。有多少人从听见案情的第一秒就坚定了自己的刻板印象,而这第一印象又是多么地难改变。所以一定不要在心中的法庭给别人判决死刑。请坚持真理,提出质疑。
亲爱的呵呵:
跟随你的影评,好想再次重温这部经典的电影。对的,除了极大程度将社会浓缩在一个舞台剧般的电影场景中之外,还让人想到,像古希腊城邦那种类型的民主社会真的好吗?你一言我一语的,然而,真理不一定形成于人数的众多或哪一方力量的强大。所谓依法治国,这个法,一定得最大程度既是符合公正的客观规律,又是真的能够令具体的当事者相对满意。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组织与发展就是这么困难,在众口难调的时候,甭管你是谁,大家得有共识的基础才成。
以上就是关于《《十二公民》影评(十二公民影评1000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781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