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的《失控》到底讲了什么?(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读后感)

2023-05-25 16:39:54

 

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

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的《失控》到底讲了什么?449 播放 · 0 赞同视频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失控》这本神奇的书。

《失控》是作者凯文 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一本书,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甚至被称为“互联网圣经”,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也是微信之父张小龙要求产品经理们必读的书目之一。

但我们去读这本书,并不是要去演《黑客帝国》,也不是想成为张小龙的产品经理。而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有趣,甚至烧脑的理论。这些涉及到的各个领域,新奇且颠覆性的知识与观点,可以从我们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少启发。

《失控》二十几年来长销不衰。随着时间的流逝,里面的观点不仅并不过时,反而更瞩目。

虽然是一本很先锋的书,但因为内容太多,结构杂乱以及翻译问题,这本书非常不好读。而且也不是很好梳理。这次,我们在书中包含的众多话题之中(机械生命化;蜂群思维;控制论;超有机联邦;成长的拇指;拉马克进化;分解与闭环;先仿真再建造;磨损;混沌可预测但不可测远;网络;摇摇欲坠的平衡)选择了三个来解释。

这篇是来讲其中的第一个,也是全书最核心的观念:机械生命化与生命工程化。

说起机械,就要从三百多年前的机械革命开始说起。

十八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制造各种机械来节省,甚至代替人力。史称“工业革命”。从1765年发明纺纱机后,抽水马桶,动力织机,包括最为重要且最出名的蒸汽机等机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那是一个对机械与机器非常看重的时代,在机械带来的巨大改变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所有一切都可以通过机械来解决。这样的观念如此强烈,以至于部分保留到今天。

但《失控》中给出了一个定论,“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

在机械革命之中发展出来的机械逻辑,精确,简洁,强控制等等,都不适用于制造大型,复杂的系统。

在机械逻辑下制造的复杂机器,屡屡受挫。比如仅仅想要制造一个像昆虫一样,能看能听有触觉的机器,各种乱七八糟的线缆会非常让人头疼。麻省理工的布鲁克斯带着学生们查遍了所有的传播介质,都没办法找到不受静电干扰,又能传输多种信号的方法。

宇航局制造的机器人,要等一分钟才能从地面站起来。

机械这个词,在汉语中也有僵硬,死板,呆滞的意思。因为机械的制造方式,让它们的确很“机械”。

在复杂,各种因素相互干扰,许多功能需要实现的状况中。机械制造遇到了巨大,似乎难以逾越的难题。

而反观自然界,每一种生物都比机械复杂百千倍。它们各式各样,灵活多变。能听能看能跑能跳,而且并不会死机或者忽然倒下。

人们不禁会问,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于是机械制造者们,开始学习生物的逻辑,想知道如何才能制造出如生物般复杂的机械来。

“真正复杂的系统,比如细胞、草原、经济体或者大脑都需要一种地道的非技术的逻辑。我们现在意识到,除了生物逻辑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够思想的设备,甚至不可能组装出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

因此,机械开始模仿生物,机械的壳中开始注入生物的设计理念。包括书名《失控》,也是其中的一个设计理念。结束机械时代的强控制,开始失控。

书中说:“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正是本书的主题。技术人员……正在如魔法师一般召唤出制造物和生命体并存的新奇装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生命与机械联姻。……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本期的视频先到这里,下一期视频会继续解读《失控》的机械生命化。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关注一下唷。那我们下次再见,掰掰~

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的《失控》到底讲了什么?332 播放 · 0 赞同视频

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

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失控》这本神奇的书。

《失控》是作者凯文 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一本书,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甚至被称为“互联网圣经”,这本书随着时间的流逝,里面的观点不仅并不过时,反而更瞩目。

即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依旧是一本很先锋的书。

上个视频我们讲解了什么是机械生命化。因为机械的逻辑,只能用来建造简单的装置。而当要制造大型、复杂的系统时,机械就必须开始模仿生物,在机械的壳中注入生物的设计理念。

当这件事逐渐发生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会带来一个非常有哲理的问题。

什么是生命?

现代生物学的定义中,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

这在我们生物课本上都会讲。生物的特征就是会繁殖,能生长,能对刺激进行反应等等。有这些特征的就叫做生命。

听到这里,问题来了。

如果机械也能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并对刺激做出反应,那它算是生命吗?

在书中提到的生物学家,似乎对这样的问题感到非常反感,并多次修改生命的定义,来否认机械能够成为生命。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也是,机械就是机械,怎么会是生命呢?

因为目前的机械依旧是死板,僵硬。

但如果有一天,一个能听,会看,会思考的机器人站在大家面前,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模一样,有多少人能否认它是个“生命”?

而让这个问题更棘手的,是来自相反的力量。当机械,生命化的同时,生命,也在工程化。

“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也把技术逻辑带到了生命之中。”

所谓的生物工程,“就是希望充分控制有机体,以便对其改进。”

比如培育新品种的植物,动物,转基因改造食物等等。甚至对动物的集中培育,养殖也像极了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只不过生产出来的是不同的动物产品而不是零部件。

圈养在养殖场,被精准喂食,每天下蛋,却从不孵化的母鸡。失去了繁殖和遗传的能力。甚至无法对刺激产生良好的反应。它们就像是巨大鸡蛋生产机械上的一个零部件。唯一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下蛋。

这样的生命,难道不是机械化了吗?

当机械生命化,生命工程化,“机械与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

那么到最后,究竟是机械壳子,生命逻辑的东西更像生命,还是生命壳子,机械逻辑的东西才是生命?

和人类相似的机器人,与被圈养的母鸡,哪个才更符合对生命的定义。

这样的问题当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描写和探讨机器人的艺术作品非常多。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人类能够从生物学中提取自然的逻辑并用以制造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发现真令人惊奇。尽管过去有很多哲学家都觉得人类能够抽象出生命的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但直到最近,当计算机以及人造系统的复杂性能够与生命体相媲美时,这种设想才有了得到验证的可能。”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出现了。只是随着科技发展,似乎真的与我们每个人更息息相关了。

《失控》这本书的全名叫《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

对于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讨论,也贯穿了整本书。在书中,我们可以不断看到机械生命化的努力,如何通过生命逻辑设计机器人。也可以看到生命工程化的实验,比如制造生态圈二号,打造小型的,能让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等等。

“到底什么才是生命?”这样深奥的问题,也许看完这本书,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下一期,我们会讲讲《失控》中最常被人提到的概念:蜂群思维

那我们下次再见,掰掰~


以上就是关于《被誉为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的《失控》到底讲了什么?(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01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