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中提到88次的「涌现」,是一种高级思维(如果没有以后如果平行失控什么歌)

2023-05-25 16:42:28

 

什么是涌现

涌现这个词在《失控》这本书里出现了88次。

为什么对未来和趋势颇有深度思考的凯文·凯利,会对「涌现」这个词这么着迷呢?

我们知道,有两种非常基本的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们从这两种基本思考方式出发,经过漫长的时间,培育出了庞大的知识体系。第一种叫做「将之分解为部分」,这是西方人擅长的。第二种叫「将之视为一个整体」,这是中国人擅长的。

而涌现是超越(或者说调和)了「整体」和「部分」的第三种思维方式。

所谓涌现,是指当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时,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体拥有了和个人完全不同的新属性或新模式。简单理解,涌现的结果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但涌现的结果并非只是「不等于」这么简单。简直可以用神妙来形容。

神妙的涌现结果

我们看看凯文·凯利如何描述涌现的结果:

在这里,2+2 并不等于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于5。在「涌现」的逻辑里,2+2=苹果。

从三个音符(三和弦)中所构造出的,不是第四个音符,而是星辰。

当许多水分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会涌现出许多新特征,比如湿和旋涡。单子水分子完全没有弄湿一块布的能力,也不会显示出任何有关旋涡的特征。

温度的本质是分子热运动,当空间中所有分子完全静止不动时(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温度就达到了绝对零度:-273.15℃。但是,单个分子完全不能体现出一丝一毫的温度概念,如果我们把单个分子比作一个有意识的生命,那么在它的思维里完全不可能意识到温度这个高维度特征,「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温度是大量分子聚集成群体后,涌现出来的特征。

既然涌现的结果如此神妙,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这么一个神妙的系统呢?这反而又是简单的事情了。

如何构建一个涌现系统

一个涌现系统的核心要素有二:第一是个体数量要足够多;第二是个体之间要存在相互作用。

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

科学界早就认为大量个体和少量个体的行为存在重大差异。群聚的个体孕育出必要的复杂性,足以产生涌现的事物。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级增长。当连接度足够高且成员数目足够大时,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量变引起质变。

但是我认为,涌现的结果未必都是正向的,整体也可能小于部分之和,甚至可能涌现出一些负面属性。

涌现系统的构建是容易的——「个体数量多」+「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然而一个优越的涌现系统,显然还应该存在一些有序因素。

那么这些有序因素是什么呢?

蚁群:一个能自我优化的涌现系统

无序和失控,肯定是一个涌现系统非常重要的特征和动力。但我想深入探究的是,一个良好的涌现系统中那些有序的因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的涌现案例。

「蚁群算法」:为什么蚂蚁一旦找到食物,不管地形多复杂,食物距离多么遥远,蚂蚁们总能找到「最优搬运路线」呢?

一开始,每个蚂蚁都随机选择一条路线,然后留下信息素作为记号。然后,越来越多的蚂蚁在从洞穴到目标食物之间留下许多条搬运路线。在路程最短或难度最小的那条路径里,相同时间内一只蚂蚁往返的次数最多,因此在路上留下的信息素浓度就越高其他蚂蚁就会越来越聚集到信息素浓度高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就更加越来越高在这个正反馈积累下,最优路径很快就被自动识别出来了。最优路径里的蚂蚁数量总是多于其他路径的蚂蚁数量,很快所有蚂蚁都会向最优路径聚集

原因并不是群体比个体更聪明了,而是因为蚁群拥有大量试错的机会。而且每一次试错之后,系统都能通过某个指标(信息素浓度)得到反馈,然后在下一次试错中优化。

一个涌现系统可以傲娇的说:「我们就是人多,试错机会就是多,试错成本就是低,你能拿我怎么样?」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倾向认为,我们的大脑也是一个类似蚁群或蜂群的涌现系统,其算法和上面的案例在逻辑上有相似之处。

涌现系统的有序因素

所以一个正向的涌现系统,除了失控带来的活力、可能性、鲁棒性(也就是抗破坏性),以及不可避免的大量冗余之外,还需要的最重要的有序因素,我认为就是:行为的可积累性——

1. 系统有相对明确的行动目标

2. 系统中的个体,拥有单独或小范围合作就能完成行动闭环的能力

3. 每一次行动的结果,可以为下一次行为决策提供借鉴价值:个体A的行动可以给自己下一次行动决策提供反馈,也可以给系统中的其他个体的下一次形同提供反馈

4. 系统因为个体数量无限多或时间无限长,从而拥有较低的单次试错成本

涌现是复杂的。我认为这只是某一类有效的涌现机制,并不能是所有涌现系统的特征。但足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发。

尝试构建一个涌现系统

你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涌现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完全可以。虽然一个人只是一个个体,但是如果你把一个人的单次行动视作一个个体,每次行动的结果可以为下一次行动提供有效反馈,而大量行动都指向同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时间足够长的前提下,这就是一个小的涌现系统。

这有没有让你想到一个词?对,它就是「复利」

不只是投资是有复利的,我们的行动也是可积累的、有复利的。假设两个人在一生中的有效行动时间是相同的,二人的成就差别主要在于,一个人的目标是相对明确的,行动是可积累的、呈线状的,而另一个人的行动是漫无目的的,散点分布的,上一次行动完全无法为下一次行动提供有效反馈。

你也许会说,那么方向选择和运气不重要么?我想,即便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如果拉长到一生的时间来看,拥有复利涌现思维的人也会将没有涌现行动逻辑的人远远甩开。

我发起创建的「真我社区」,强制让参与者每两周写一篇文章,本意就是搭建一个涌现系统。首先如果说社区成员足够多,由于行动设计的可积累性,那么在时间的加持下,好东西自然就会很快长出来。如果说早期人数没那么多,我是不太在意的,我祝愿能够坚持的人都能够自己慢慢进化成一个小型涌现系统。而我自己的私心,显然就是用这样一个社区机制约束自己先长成一个涌现系统,养成定期、坚持输入输出的好习惯,并且最好是在某个固定内容方向上持续积累。

关于涌现,就说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1. 涌现是超越(或者说调和)了「整体」和「部分」的第三种思维方式。

2. 涌现的两个必要条件是:①个体数量足够多 ②个体之间有相互作用。

3. 涌现的结果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且往往会出现个体不具备甚至不理解的全新属性。

4. 拥有「蚁群算法」类的涌现系统,其关键的有序因素是行动的可积累性。

5. 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自己的行为具备复利可积累性,也可以成为一个涌现系统。

希望你也能够掌握涌现这种算法思维。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失控》中提到88次的「涌现」,是一种高级思维(如果没有以后如果平行失控什么歌)》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01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