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不乐意过女生节?(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不乐意过女生节了)

2023-05-25 17:00:59

 

最近四川的一大学学生会为了庆祝女生节,向学生免费发放3000双高跟鞋。学校自以为是好意之举,没想到上热搜之后,评论却炸开了。很多网友表示不喜欢“女生节”这一说法,而且高跟鞋与女性挂钩是不良审美的产物,违背了妇女节的本意。

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就疑惑了,过节本是好事,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子不再愿意过女生节了呢?

这就要从“女生节”的渊源说起了。女生节最早起源于80年代的山东大学,举行于3月7日,妇女节的前一天,本意是关爱女生。后逐渐在国内各大学传播开来,形成一种高校文化。但是慢慢地,节日就变了味。部分高校大拉猥琐横幅,打趣妇女节是女生“一夜之后变成了妇女”,所以才是3.7才是3.8“一日之前”的女生节。

2014年,百度更将这种文化拓展成购物氛围。这几年网购平台加大火力,美其名曰“女神节”“女王节”,打着女性要购物满足自己的旗号大搞推销。难怪有人说,国内的节日,在各大商家的鼓吹下,除了清明节,所有节日都能被搞成情人节和购物节。

再看回妇女节,很多人包括女性都对“妇女”有种误解,一听到妇女就认为是已婚生育、稍微有些年纪的女性。实际上,国际定义“妇女”是指“14岁以上的女性”,14岁以下为儿童。在我国“妇女能顶半边天”里的妇女指的也是劳动妇女,而不单指已婚的女性。女生节造黄梗把“女生”和“妇女”分隔开,既是一种无知,也是对未婚女性的不尊重、对已婚女性的歧视。

国际妇女节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可以看见这里的women是女性的意思,并没有把已婚未婚分割开来,由于翻译的原因和我国本土语义造成了不同观点。如果把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直接翻译成女性节,应该就不会有误解了。

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为关注妇女的人权而生。让大学女生过“女生节”而忽略妇女节,让女人们购物的“女神节”,都在让人慢慢淡忘节日建立的本来意义。

越来越多女孩拒绝过“女生节”,实际上是近年来女权意识增强带来的变化。女孩们表示在这一天并不需要男性来关爱,也无需像购物节宣传的、要买衣服买化妆品变美来取悦他人,而是要展现女性独立、平等的一面,为女性争取更多合理权益。从建立华坪女中的张桂梅校长、驰骋商界的格力总裁董明珠到鼓励女孩投入运动事业的冬奥冠军谷爱凌,她们都可以作为女性的榜样,鼓励女孩们奋发向上。

她们也拒绝将“妇女”一词污名化。看看校园内的女生节横幅、虽然有对女生的祝福,但却甚少有关注到女性权益的部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或借此示爱,或将女同学视为“学院资产”宣扬,这种男性凝视下的物化女性行为,更加令人不适,完全违背了关爱女生的本意。

豆瓣的一位女网友就提到,她对妇女节经历了过女生节-女王节-妇女节的不同阶段,从懵懵懂懂和同学们一起收小礼物庆祝女生节,加入买买买变美大军到真正了解妇女节。一些年轻女孩的关注点也从购物大促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女孩,比如捐助失学女童,提倡卫生巾等女性用品下调价格,关注女性生理健康等等。

因此,与其在这两天大肆宣扬女生节、女神节,不如让节日回归节日的本义。大大方方地在妇女节关注女性权益,鼓励女性发声、争取更多平等权益,才是这个节日的意义。

*公众号“平行失控”。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本账号作者允许,禁止在任何平台转载。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不乐意过女生节?(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不乐意过女生节了)》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05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