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低年部】被窝夜读丨说说我们的大英雄(六)(我们的大英雄读后感)
原标题:【附小低年部】被窝夜读丨说说我们的大英雄(六)
朗读教师:
孔雪飞,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小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教龄20年。曾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队辅导员标兵、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标兵、哈尔滨市师德先进个人、哈尔滨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哈尔滨市新一代创业人等荣誉称号。哈尔滨市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
简介: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故事: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波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辨。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体去向,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为之欢欣雀跃。由于邓稼先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绩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无从知晓。而后,中国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当全国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时,邓稼先却在转瞬间承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去母亲的悲痛这强烈的情感震荡。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是,他毅然回来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和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制 作:于 泉
撰稿:孔雪飞
编辑:于 泉
审核:郭鹏程 廉 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附小低年部】被窝夜读丨说说我们的大英雄(六)(我们的大英雄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162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