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是啥意思?今年“社”是在春分前吗-春分春社是什么意思

2023-06-02 03:00:22

 

原标题:“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是啥意思?今年“社”是在春分前吗

导语:“先社后分,米谷倒墩”,“先分后社,米谷倒借”,“春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

什么春社日?

春社日又叫中和节,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春社日一般是在农历二月份里,具体日子要由立春日推算出来,从宋代开始一般是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社”是什么意思?

社是祭拜土地神的地方,春社日是指春季祭拜土地神的日子。在古书《白虎通义·社稷》中对社日的描述是:“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古人春季祭社主要是为了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在《广记》中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是古代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求。

什么是戊日?

在旧时人们是用天干和地支两两配对来记日子,其中,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就是用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来记日子。比如,天干甲和地支子配对就是“甲子”日,天干乙和地支丑配对就是“乙丑”日,以此类推,到第六十组就是“癸亥”日。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戊”是十天中的第戊位,“戊日”就是带有“戊”的日子。比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戌、戊申等都是“戊日”。

“春社日”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哪天呢?

2023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节气是正月十四,立春后的第一戊日是正月十九,戊戌日。由于天干是十位,每隔10天就会有一个“戊日”,因此,立春后的第二个戊日是正月二十九的戊申日,第三个戊日是二月初十的戊午日,第四个戊日是二月二十的戊辰日,第五个戊日是二月三十的戊寅日。

从上面内容很容易看出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二月三十日,这天就是“春社日”,对应的阳历日期是2023年公历3月21日。

翻看日历,我们会发现,2023年公历3月21日这天是“春分”,也就是说今年“春社日”和春分是同一天,有什么说法呢?

民间民谚说“先社后分,米谷倒墩;先分后社,米谷倒借;春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的意思是说,如果“春社日”在春分节气之前的话,预兆今年是个丰收年。相反,如果“春社日”出现在“春分”之后,预兆年景可能不是那么好,农人比较愁。

今年“春社日”既不在“春分”之前,也不在“春分”之后,恰逢同一日,喜忧参半。

下面我们结合春分的节气特点和农谚来看一下: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所以,春分不仅把春季的90天平分了,还把一天的白天和黑夜平分了。

春分节气一般在每年的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此时,太阳位置到达黄经0度。主要的气候特点是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民间农谚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季大忙季节随着春分的到来正式到来,农人进入了,春管、春耕、春种的繁忙时节。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一般都是靠平时对天气的记录和总结,来预判年景。春分这天,古人也留下了许多判断年景的农谚,分享几个给大家,我们可以收藏起来,对照一下,看看还准不准了!

一、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二、春分无雨到清明;

三、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四、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五、春分降雪春播寒;

六、春分有雨是丰年;

七、春分不冷清明冷;

八、春分西风多阴雨;

九、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十、春分大风夏至雨;

十一、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十二、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农谚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了,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今年“春社日”恰逢“春分节气”,年景如何,我们只要看春分节气当天的天气情况,对照农谚参考一下即可!

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原创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是啥意思?今年“社”是在春分前吗-春分春社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225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