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APP纷纷上线金融业务,万物皆可“贷”企业也要“讲良心”

2023-06-13 11:12:04

 

前段时间,蚂蚁金融被调查,很多人开始焦虑阿里掌握了现在年轻人的口袋,但是实际上,现下年轻人的口袋可不只是被阿里一家控制着,可以说,实际上各个互联网公司都有涉及到借贷业务,并且“受益匪浅”。

近来,网上流传出一张各个互联网公司的借贷业务表格,我们来看一下。

从表格可以看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巨头APP,都有涉及到网上信贷的业务,甚至就连美颜相机和WPS都伸出了触手,无论是点外卖,打车出行,刷剧,看八卦,刷热点,办公,聊天,就连拍个自拍都可以借贷。

而这张表格统计出来的还只是一部分知名品牌平台,一些小型的借贷平台也并不在少数。

网上信贷到底有多“香”?为何各品牌争相插手,难道说互联网业务的尽头是“放贷”吗?

应该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现在的年轻人敢花钱,愿意花钱,但是也缺钱。

当90后社畜在抱怨自己没有下班自由、假期自由、睡眠自由,成为资本压榨的奴隶的时候,是财富自由的愿望在驱使他们选择承担这一切不自由的压力。

必须承认的是,是90后和00后掀起了新的消费热潮,他们的消费种类多样,并且追求个性与独特,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无论是盲盒、洛丽塔、还是AJ与手办,都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一种表达。

然而当90后大军逐步扛起房贷和车贷的压力时,又如何在金钱压力的情况下承担起自己的个性消费,是困扰90后和00后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期付款和借贷的新消费方式出现了,90后和00后仿佛看到了一种福音,先是花呗在年轻人中间的普遍使用,随后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借贷平台。

起初,花呗使用了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年轻人使用这种小额的“借贷”服务。比如,蚂蚁金服先是发放福利,客户只要每天扫花呗的二维码即可领取金额不等的红包。

红包金额多到几百块,小到几块钱,但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没有人能拒绝,几块钱也是钱。

在超市用花呗二维码付钱可以减免几块钱,两块钱也可以免费买到一瓶水,于是全国大范围内掀起了领取蚂蚁花呗红包的热潮,甚至花呗红包还可以见面打车费,消费者纷纷投入花呗的怀抱。

看着市场的热情在急剧增长,消费者使用花呗付款的习惯正在慢慢养成,蚂蚁金服见好就收,采取措施慢慢收网,开始逐步减少花呗红包的金额,由几块钱变成了几毛钱。

于是花呗小额借贷逐渐浮出水面,这才是蚂蚁金服的真正目的,这个月钱不够花,下个月再还,只不过是提前预支,而且借款不叫借款,叫做借呗,借呗数额不大,给消费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不大,于是花呗使用的市场慢慢成为年轻人付款方式的习惯。

由此,借呗开始出现,借呗额度是根据用户的花呗还呗信用来衡量的,信用越高,借呗的金额越大,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平均有几万块的借呗额度,至此,蚂蚁金服开辟了互联网借贷的成功典范。

现如今,其他借贷平台或许都应该像蚂蚁金服学习一下如何给消费者“下圈套”,因为现在的借贷平台的营销手段都太劣质了。

首先,是见缝插针的借贷广告。没有智能手机前,大多借贷广告都被贴在楼道、厕所、门柱上,我们看一看也就过去了。 但在网络发达的如今,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你就能被动收获铺天盖地的借贷广告,而且形式多样: 视频平台的弹窗广告、外卖平台上的月付优惠、微信支付下的金融理财栏、短信、电话、邮件……

其次,是广告中存在的强烈误导性以及三观不正的消费观念。不少借贷广告页面都有“一键放款”、“审核简单”,“最高可借XXX”等字眼,但其实这些都是宣传广告的文字游戏,打着看似诱人的条件,为的是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点击。

更有360借贷和京东金融的毁三观借贷广告,让人避之不及,毕竟借贷是一种资金风险行为,平台将这种消费方式避重就轻地表达,有意诱导消费者是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的,毕竟消费者又不是没有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金融变现时代,手机上任何的角落,都挤满了金融产品。有消息显示一些巨头,已开始陷入舆论危机中。

2018年,美图秀秀推出了金融产品“美图e钱包”,开始金融变现。金融业务给美图带来了一定营收,但也让美图品牌招致了负面评价。

借贷市场或许确实很广泛,但是商家机构和平台也不要有意设圈,割了消费者的韭菜,最后不仅会被市场抛弃,也会被法律制裁。

在这里也要提醒消费者,借贷有风险,一定要量力而行,不推荐以贷养贷的方式进行借款,否则一旦还不上欠款,就会对自身信用产生很大的影响,会给未来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巨头APP纷纷上线金融业务,万物皆可“贷”企业也要“讲良心”》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545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