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太脆弱,连玩笑都开不起!”-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打不得骂不得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呢?说不得骂不得,连玩笑都开不起!
01
知乎上有人提问说,在孩子的朋友面前调侃了几句“孩子胖了”,孩子就不依不饶说自己自卑了,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
提问者口中的孩子已经20岁了,以前就因为父母在朋友面前说她胖闹过,说以后再也不带朋友回家了。
过了这么久,孩子终于忘了伤疤,带了朋友回家,一家人都挺开心。
大概是为了调节气氛吧,父母就开始拿孩子开玩笑,“这么胖以后工作怎么办“、”以后找不到对象“、”在家就死躺着“之类的。
在父母看来,这几句话只不过是调侃,为了在饭桌上助兴的。
孩子当时在朋友面前也是一直笑着,没想到朋友一走就翻脸了。
“提高别人,贬低我有意思吗?别的家长怎么不这样?就你们一直说我一直我说!”
父母听完是满肚子委屈,二十多岁的大闺女说几句都不行,小题大作,心理太脆弱了。
这个问题下边有1000+个回答,有个回答只有一句话,却获得1万多赞。
是说了几句吗?不是说了十几年了吗?
虽然说,父母调侃孩子胖没人要,但真遇上事儿,父母对孩子是真好,掏心掏肺的那种好。
也正是因为父母深爱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对孩子说什么,孩子都得受着,反正这世界上,我是对你最好的人。
孩子心里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父母这种所谓的调侃真的很扎心,让他心里很难过,但另一方面,父母的辛苦,父母对自己的好又是切实存在的,自己难过,可能真是自己的问题吧。
父母以为是孩子大惊小怪,孩子心里对父母又爱又恨,这就是调侃的“威力”。
02
我想起一档叫《少年说》的综艺节目里,一个女孩在勇气台上对妈妈喊话。
女孩有个好朋友,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女孩的妈妈经常在女孩面前夸好朋友。
女孩在勇气台上对妈妈说: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自己家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就是不断打击我,为什么看不到我的努力?
面对女儿的控诉,主持人脸上都流露出同情和心疼,但妈妈没有任何反思的意思,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你的性格就需要打击,要不然你会飘的”。
大概是听多了妈妈的这套说辞,女孩继续据理力争说,“激将法”对自己不适合,希望得到妈妈的鼓励。
不过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理论,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打击,她要承担起打击孩子的刻薄角色。
节目里喊话的女孩还是没有说服妈妈,她流着泪失落地走下台,安慰她的不是最爱的妈妈,而是暖心的小闺蜜。
闺蜜帮她擦干脸上的泪水,抚摸着她的脸说:“你也是我的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的想法代表很多家长的态度,对别人可以很友善,对自家孩子就格外刻薄。毕竟,只有真爱才敢说刻薄的话,只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不管是在大庭广众下被调侃的孩子,还是在家里被打击以防骄傲自满的孩子,让他们进步的方式,就只剩下调侃和打压吗?
03
心理学先驱卡尔·罗杰斯说过,人的自我认知来自于两种评价源:内评价源和外评价源。
内评价源来自于自己对行动、工作、成就及行为举止的评价;外评价源来自于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打压式教育,调侃式玩笑,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
被父母在朋友面前调侃的女孩,尽管她已经20岁了,依然会被父母的评价影响。
她不带朋友回家,是觉得父母的调侃让她在朋友面前没面子。父母习惯性的嘲讽,也影响到了她的内源评价。
如果她足够强大,她的内源评价足以克服一切外源评价,她就不必在朋友面前强颜欢笑,而是可以坦然地说,“我妈就是以打击我为乐”。
可惜,本该给她力量,给她养分的父母,却给了她一剂“毒药”。
泰国有个公益广告,女孩对豆芽感兴趣,妈妈就鼓励孩子种豆芽,用豆芽开启 女孩的梦想。
如果妈妈在豆芽种植成功后担心女孩飘起来打击她:“这次成功主要是运气好,你不能骄傲啊,你看人家爱迪生,都发明电灯了……”
女孩的梦想可能就在豆芽里夭折了。
对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鼓励是神奇的养料,来自父母的打压和调侃则是毒药。
多给孩子点养料,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孩子太脆弱,连玩笑都开不起!”-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打不得骂不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425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