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刚3枪击毙3名绑匪,唯一害怕是解救吴若甫,零下20度全身是汗-刑警曹志刚
天择杂谈由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2004年2月3日的北京异常寒冷,凌晨3点钟,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特警曹志刚的手机响起了急促的警铃声,他本能地拿起工作手机,电话那头传来北京市公安局阮增义副局长低沉的声音:
“有任务了,立即到市局来!”
阮增义说完就挂掉了电话,曹志刚知道阮增义副局长没有多说话是因为保密的需要,但是凌晨3点钟就让自己去市局,曹志刚可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不然阮局长也不会这么焦急了。
曹志刚快速地穿好衣服,看了一眼还在熟睡中的妻子便欲出门,就在他刚要走出房间的时候,一个温柔的声音传来:
“小心点,早点回来!”
曹志刚知道,虽然刚才通话的声音很低,时间也很短,但还是吵醒了妻子,他略有歉意地说道:“放心吧,没事的。”
曹志刚快速赶到了北京公安局,很快便知道刚刚发生了一起影响非常恶劣的绑架案。
就在两个多小时前,也就是2月3日午夜1点20分,在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著名影视明星吴若甫和几个朋友在酒吧聚会结束后,便向停泊在门口的宝马X5汽车走去。
当时吴若甫当时喝了不少酒,身上还带着酒气,头脑还是晕乎乎的,他还沉浸在聚会的兴奋中。突然,三个男人迎了上来,其中一个掏出警官证说道:
“我们是警察。你违规了,涉嫌一起交通肇事案,我们要带你到局里问问情况。”
那三个人也不等吴若甫回答,便连拉带拽,把他推进了一辆蓝鸟轿车,便风驰电掣般向郊外驶去。
吴若甫对北京很熟悉,对警察也不陌生,他在影视剧中经常演警察,他知道北京警察文明执法,尤其是自己名人的身份,警察更不可能这么粗鲁。
当吴若甫糊里糊涂被拖上车后,看着蓝鸟轿车向郊外驶去,这使他猛然间醒悟:自己被绑架了。
而事实也是如此,他遇到的正是警察正在缉拿的绑匪王立华、王庆晓、董立民。
半个小时后,吴若甫家里的电话响了,家里人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吴若甫在我们手上,你们在一天之内交出200万现金,如若报警或者不给钱,你们就别想再见到他,24小时后我再和你联系,千万别耍什么花样!”
那人说完话,也不等吴若甫家里人说话便挂上了电话,吴若甫家里人手拿着电话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他们连忙打吴若甫的手机,但手机已经关机,家里人又问吴若甫的几个朋友,一个参加聚会的朋友告诉吴若甫被警察带走了。
吴若甫家里人确信吴若甫是被绑架了。他家里人法律意识非常强,经过商议后便立即报警。朝阳区公安局接到报案后大吃一惊,这种恶性的绑架案件影响极坏,他们立即将情况上报到北京市公安局。
在北京竟然发生这样的绑架案件,而且公然绑架明星,其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不言而喻,北京市公安局立即派出刑侦专家坐镇指挥,北京市公安局阮增义副局长带领刑警排兵布阵。
专案组立即对案件进行分析,他们想到前一段时间,曾连续发生了几起假扮警察绑架人质案,而且作案手法大同小异,大家都感到似乎是一伙人所为。
警察当即对那晚参加聚餐的目击证人进行询问,目击证人供述:吴若甫被绑架进的蓝鸟轿车牌号为FH2059。警察很快通过车牌确定绑匪正是以王立华为首的犯罪集团。
专案组成立后很快运行,专案组下辖若干小组,其中解救人质小组的组长,阮增义副局长指名由曹志刚担任,那么曹志刚到底是何人呢?
曹志刚1971年6月出生,曾在三军仪仗队当过两年兵,1992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由于心思缜密、遇事沉着、枪法精准、战功卓著,所以被人称为“绑匪克星”、“超级警察”等。
当曹志刚知道绑匪是王立华等人时,他也感到紧张,他对王立华太熟悉了。因为在此之前,王立华曾经制造过几次绑架案,其中有一次影响极为恶劣。
2003年9月1日,王立华和王庆晓、董立民三人在平谷区某一个豪华的饭馆吃饭。席间他们看到邻桌有个男青年穿着挺气派,说话口气也挺大,王立华就问道:“那小子是谁?”
作为平谷人的董立民对这个人非常熟悉,当即回答道:“他爸是平谷的一个大老板。”
王立华一看是个有钱的主,便主动走上去与那男青年搭讪:“兄弟,我是崇文区公安分局的”
那年男青年轻蔑地看了一下王立华便说道:“崇文公安局长的儿子,那是我哥们儿!”
王立华最受不了就是别人蔑视的眼光,绑匪往往看起来凶悍,其实都是玻璃心,内心极为脆弱,一个蔑视的眼神、一句轻蔑话就会他发狂。
果然,王立华感觉受到了侮辱,他看到这个男青年出手阔绰,心想他凭什么这么有钱,当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王立华从小在崇文长大,由于经常被崇文公安局管教,所以对崇文公安局局长很有敌意,他心想你既然跟我仇人的儿子是哥们儿,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给王庆晓和董立民两人使了一个眼色,二人当即站起身来,以警察的名义饿虎扑食般从饭馆把男青年带走了。
虽然男青年知道董立民根本不是警察,然而无济于事,之后王立华给男青年的父亲打电话:
“你儿子在我们手里,你马上给我送 300万。不许报警,报警就撕票!”
这个老板知道儿子被黑道上人绑架了,为了保全儿子性命,他不仅没有报警,反而驾车来到指定地点。
当两车相遇时,他按照对方要求将一个装有300万元现金的密码箱递了过去,那边的汽车得到钱后立马开足马力消失不见。
然而令那个老板没有想到的是,王立华并没有放人,而是残忍将人质杀害了。
久久不见儿子归来的老板感觉事情不妙,当即打电话报案,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特别侦察支队领导的曹志刚立即赶到了那个老板家里。
而王立华则往被害人家里打电话:“再给60万,我就告诉你们埋尸地点。”
当时曹志刚就在被害人家里,他亲耳听到王立华在电话中公开叫板:
“我知道警察就在边上,不信你们看着,根本抓不到我!”
王立华叫嚣的话一字一句地刺激着曹志刚,可是另一方面,有关王立华的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总上来:这群绑匪随身带枪,军用装备、狡诈老辣,凶残无比。
作为特警的曹志刚虽然身经百战,但是他心里还是发慌,后来曹志刚对记者说了一句话:
“当你越了解对方,就越是恐惧。”
那时的曹志刚只有33岁,他知道作为解救人质小组组长可以害怕,但是不能退缩。
王立华很快被抓获,并交代吴若甫被关押在顺义区一个废弃的农庄里,有5名荷枪实弹的绑匪看守,并说了详细的地理位置。
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让王立华命令绑匪放下武器投降,一种是曹志刚带领特警队员直接施救。
阮局长征求曹志刚的意见,曹志刚认为让王立华通知绑匪投降可能性不大,一旦王立华或者看守的绑匪耍什么花样的话,不仅人质有危险,而且还会使绑匪有警觉,反而加大解救的难度。
曹志刚建议采取第二种方案,阮局长同意的这一建议。阮局长也知道这次任务非常危险,在曹志刚出发前,阮局长紧紧地握住了曹志刚的手说道:
“一定要平安归来!”
曹志刚敬了一个礼,阮局长忽然严肃地说:“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曹志刚说道:“没有,我会平安完成任务的。”
阮局长满意地点了点头,作为特警队员来说,干的是刀尖上舔血的工作,很多任务危险性极大,每一次都是生离死别,因此作为特警队员来说,强大的信心是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
2004年2月3日晚上9:30左右,阮增义局长命令特警队出动,此时的曹志刚一袭黑色作战服,胸前写有醒目白色SDT字母,左臂上是白底黑字的特侦图标,头戴防弹钢盔,其他的特警队员也是如此。
因为这个案件非常大,随行还有电视台的人员跟踪采访拍摄。
深冬的北京刮起六级大风,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度。曹志刚坐在车上,一阵不寒而栗。那一次,他知道面对的是最穷凶极恶的悍匪王立华。后来曹志刚对记者说:
“警察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儿,也怕死。但是职责所在,怕死也得上。”
当时王立华坐在车子上,他刺激曹志刚说:“里面有5个人,都有枪!”
曹志刚白了他一眼,面对曹志刚冷峻的眼神,王立华在对视几秒后低下了头。这时随行的电视台编导小声叮嘱摄像人员:
“摄像机一定要跟紧,这个人(指曹志刚)一会儿可能就出不来了……”
虽然电视台编导的声音很小,但是曹志刚听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一定要做到“泰山崩于前二色不变”,心情波动是完成任务的大忌。
其他特警也听到了电视台编导的话,他们看了看曹志刚,但见曹志刚镇定自若的表情,他们不禁白了一眼电视台编导。
尽管如此,车内还是有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真有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2004年2月3日晚上10点40分,警察包围了那座农庄。
曹志刚看了看那座农庄,发现这座农庄有一道围墙,而围墙上面有一道两米多高的铁丝网,原来这里是王立华专门关押人质的地方。
为了不伤害人质,特警们用一个专用的虎钳将大院西墙的铁丝网剪了一个口子,然后顺着口子爬了进去,大院子里面是一片果园。
作为解救人质组的组长,曹志刚第一个翻过院墙,由于是夜里,天气又非常冷,绑匪们根本没有想到警察会来。
曹志刚带着特警们借着夜幕和果树枝条的掩护。避开了歹徒的视线。
一个玻璃门里有微弱的灯光,根据王立华的交代,这个房间便是关押吴若甫的地方,此时曹志刚并不确定王立华有没有说实话,但此时已经退无可退了。
曹志刚飞身撞碎那间屋门上的玻璃冲了进去,微弱的灯光下,他看见被铁链捆着缩成一团的吴若甫。
曹志刚用胸膛紧紧护住吴若甫,就在这两三秒的霎时,特警们鱼贯而入,绑匪们还没反应过来便全被制服。
当看到几个警察站在他面前的时候,惊魂未定的吴若甫才反应过来,他事后回忆,警察问的第一句话是:“伤没伤?”
吴若甫说:“没伤。”
人质安全解救,曹志刚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头盔里全是冷汗。
这个行动之所以这么顺利,与天气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那天晚上的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度,而那个偏远的农庄又没有暖气,所以绑匪们在房间里也比较冷,行动并不灵活。面对装备精良、机智勇敢的特警们,只能束手就擒。
后来记者问曹志刚,哪一次任务他最害怕,曹志刚坦言道:
“我唯一害怕是解救吴若甫,零下20度全身是汗!”
记者又问:“最怕的时候,后悔过吗?如果不干这个工作,根本不用冒这么大的风险。”
曹志刚回答:“说实话,从没后悔过。我太喜欢当警察了!”
曹志刚作为解救人质小组的组长,如此顺利完成任务,使他在警界名声更加响亮,不过这一次虽然荷枪实弹,但是并没有开枪。
后来曹志刚又执行过多次危险任务,其中一次在马连道解救人质非常传奇。
2004年5月18日下午5点多钟,微风吹拂着大地,此时正值下班时间,宣武区马连道东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马连道这个地方鱼龙混杂,这时一个农民工模样的青年男子走到3号楼下的一个水果摊前,二话不说拿起一片西瓜就吃。
这个水果摊也卖冰棍,因为老板正在给放学的三名女学生卖冰棍,所以还来不及阻止那人偷吃西瓜。
水果摊老板发现那人偷吃西瓜时,刚想出声呵斥,这名男青年忽然扔下啃了一半的西瓜,随手拿起水果摊上的西瓜刀,便向在水果摊上卖冰棍的三名女学生冲去。
两名女学生见不好连忙走开,其中一名女学生反应稍慢,便被这名男青年搂住,并把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这名女学生吓坏了,他大声向西瓜摊老板呼救:“阿姨,救命啊!”
突然出现的情况使行人大乱,路过此处的李女士见状,一面大喊救人,一面跑到附近的派出所报了警,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事后得知劫持人质者是河南籍务工人员王某,他见警察和群众围住自己,一下子慌了手脚,他突然用刀在女学生的脖子上一抹,随即将女学生踹倒在地向西逃窜。
警察连忙追赶,并将情况报告给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公安局命令特别侦察支队立即出动,曹志刚立即携带武器前来处置。
那名男子慌不择路逃跑后,又在路上将居民赵某扎伤,又挥刀刺伤了一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
王某持刀连伤三人后,他猛地拐进马连道东街3号院内一处车棚的值班室,并将房门反锁。
车棚里是一位17岁的女青年钟某,她是负责看车的,结果在稀里糊涂之间被王某劫持当了人质,并与警方对峙。
北京公安局派谈判专家与劫匪王某谈判,而执行解救人质任务的曹志刚已经隐蔽到位。
谈判专家开始运用各种方法与王某进行沟通,并试图对其进行感化、教育和劝说,缓解现场气氛,争取让他释放人质,投案自首,然而进展并不顺利。
在谈判专家与王某对话的时候,天色将晚,曹志刚利用夜色悄悄地向车棚靠拢,观察并了解现场情况。
王某所在的车棚非常小,只有4平方米左右,只有南边有门窗,其余三面都没有窗户,屋内北侧是一张单人床,西侧摆着办公桌、电视机和一把折椅,人能够活动的面积只有1.5平方米左右。
王某比较狡猾,他把人质顶在朝门的方向,自己则躲在人质的背后,王某用手中的西瓜刀架在人质的脖颈处,人质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虽然曹志刚已经隐蔽到达车棚一米左右的位置,随时可以采取行动,然后由于视线不好,又有人质在前,曹志刚很难下手。
谈判专家在车棚门正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虽然谈判仍在继续,但是王某既不提任何交换人质的条件,也不同意与他的家人联系。
王某和谈判专家谈了一个多小时,感到口干舌燥,谈判专家说可以给他可乐喝,还可以给他烟抽。
王某同意了谈判专家的建议,谈判专家将一包烟和一瓶可乐送了进去,王某这时提出给他五分钟的时间考虑是否释放人质,缴械投降。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突然一阵大风吹来,一下子将车棚上的一块石棉瓦吹掉在地,石棉瓦被摔得粉碎,发出“嘭”的一声。
在车棚内的王某并不知道这异常的声音是天气造成的,反而认为是警察有什么行动,他本来平静的心一下子亢奋了,他拒绝与谈判专家继续沟通。
不仅如此,王某还用西瓜刀死死抵住人质的颈部,并让所有人员离开,否则便杀了人质。
由于长时间的对峙,王某高度紧张,这时人质钟某感觉歹徒搂她脖子的手好像有些放松,便猛地用手来抓王某的手企图逃脱。
王某见状,便一下子搂紧人质,举刀刺伤了她的颈部,钟某一声惨叫。
听到棚内发出的惨叫声,曹志刚马上意识到歹徒伤害了人质。
他一跃而起,一脚踹开车棚的门,看见颈部受伤的钟某正向地面滑去,王某企图举刀再次行凶,曹志刚举手便一枪将王某击毙,受伤的人质被成功解救。
人质被送往医院,只是受了点轻伤,并无大碍。
曹志刚看似随手一枪,其实这是曹志刚长时间训练的结果。曹志刚是如何成为神枪手的,他说过一句话“用心比用枪更重要。”。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只有热爱工作,才能把工作干好,正因为他爱这份职业,所以才不断钻研,精益求精。
对于枪支,曹志刚可以闭着眼睛分解结合,枪声一响,他就知道是什么枪发出的,有多少距离,这个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是达不到的,他可以说是做到了“人枪合一。”
对于这一点,笔者非常有体会,笔者以前在部队时也喜欢射击,由于不断地射击,所以后来打靶打得很准。笔者最好的一次,利用步枪打了10发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是98环。利用手枪打靶,在25米的距离上是49环。
别人都说我打得好,但他们不知道我的虎口处有一层茧子,有时练习到一定程度,手都拿不住枪。
一个人打枪,打第一发子弹时觉得兴奋,枪声也觉得悦耳,但是当打第10发子弹的时候,就没那么大兴趣了,枪声也不那么好听了,当打第100发子弹的时候,你就不想再打枪了,枪声也觉得刺耳难听。
所以一个真正的枪神,必须爱枪。但是到一定程度却又不太愿意开枪,
曹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不愿意开枪。狙击手不是职业杀手,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发出那致命一击。”
曹志刚从警后,参与破获上百起绑架案件,解救人质80余人,被外界誉为“绑匪克星”《警察故事2013》的情节很多就来自于曹志刚的经历。
但是曹志刚执行任务多次,只开过3枪,但3枪都一枪击毙犯罪分子,也就是3枪击毙3名绑匪,但是他认为最紧张害怕的就是解放吴若甫那次。
曹志刚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第一届我最喜爱的首都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2005年、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笔者在北京生活已经十多年了,北京的治安非常好,这里面有二个原因:
一是强大的人民军队使外面的敌人不敢挑起战端。二是威武的人民警察使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当我们在享受和平的阳光时,想想中东的战火、印度的难民、阿富汗的孤儿,我们更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也更应该感谢人民军队、人民警察。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欢迎关注。
以上就是关于《曹志刚3枪击毙3名绑匪,唯一害怕是解救吴若甫,零下20度全身是汗-刑警曹志刚》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893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