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宇宙,历时四年,世毕盟帮我圆梦-星系世界直径跨度

背景:
WHU 物理/天文(星系宇宙学)
申请方向: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天文PhD
前三年GPA 3.79/4.00;90.12/100
TOEFL:103(R29L29W25S20)
GRE:319+3.5(151+168)
奖项:于刚宋晓奖学金、美赛F奖等
科研(截至申请时):
物理:引力透镜效应计算(一篇共同一作发表)—大二~大三
天文:
星系化学演化(一篇挂名发表一篇独立一作在投)—大二~大三
超弥散星系(一篇独立一作在投)—大三~大四
椭圆星系动力学结构(一篇独立一作在写)—大三~大四
推荐信:本校*1美国*2两封强推一封未知(可能强推)
去向:Durham Physics(Astro) PhD
按照timeline简单介绍一下科研:
进大学之前一直对理论物理和天文感兴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且在世毕盟的帮助下,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加入本校老师课题组参与引力透镜效应计算的课题。当时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在前几个月自学了很多课题必备的技能例如读文献,用Mathematica做计算,以及基本的广义相对论知识。在这过程中也慢慢了解了理论物理大概是怎么一回事。由于与自己之前想象的理论物理差别较大,我在大二寒假加入了本校星系化学演化的课题组,尝试去做纯天文的方向。由于本校天文方向的课很少(几乎没有),而天文是一个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学科,在前几个月几乎就是在补基础知识,同时了解一些星系化学演化的基本概念,还有学如何用Python做科研。学习期过后正式主导一段科研。与此同时没有放弃之前的工作。两段科研最终都发表了文章。
正是从这一段科研中,了解了很多关于星系方面的知识,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即星系宇宙学。然而本校并没有相关方向的老师,于是在大二下参加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科创计划,与上台的老师远程做科研。前几个月在上手学习模拟,之后尝试对类银河系星系的并和历史做一些研究。由于项目的时间限制以及上台的老师比较忙,这段科研并没有很深入也没有出文章,但是却打下了我未来使用模拟的基础也让我坚定了这个方向。
在大三上到寒假期间,在世毕盟培训师的帮助下搜集了很多这个方向的导师信息。几个月后,几乎这个方向每一个教授我都知道在哪个学校,具体在做什么。这对我帮助很大。之后进行暑研套磁。当时还是疫情期间,套磁结果很不理想,美国德国那边大概发了有五十多封,回复的大概有二十封这样,积极回复的也只有几封。而大部分导师都是说自己没空。于是自己就向小众国家的教授套磁。当时有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的教授愿意接受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也说没时间。最终自己选择了Umass的教授与加州理工的研究员做远程科研。在申请季时一篇论文在投一篇论文在写。
对于我的科研经历,我有一些总结和建议:
1.纯天文方向的科研尽早开始就好,很多东西可以边做科研边学。他们在很多课上都学不到,更何况很多学校都没有天文的课。并且天文需要的基础知识没有那么难,几乎有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基础就能看懂。但是我并不是说要为了科研不去上课,毕竟GPA还是很重要的。
2.从美国这两年的申请形势看,两篇以上的arxiv+强推才有可能让你拿到top校,一篇arxiv已经不是硬通货了(天文真的很卷了)。如果一篇都没有,除非有大牛强推,不然申请结果会很惨淡。所以这要求大家在本科时候科研最好以出成果为主。可以在不同的科研经历中培养兴趣、方向,但是千万不要东做一点西做一点。美国的学校是有rotation的,你可以进去之后换方向。并且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到,我一直在做multi-tasks。同时做两段科研我觉得对大多数同学还是没问题的,既可以加快进度,也可以让你在一段科研没有进展的时候不至于没事可做。
3.有的方向可能很难出成果,或者比较慢,或者写文章投文章的时候很慢。这些因素可能是不可控的,但是你积极的找老师讨论,这个是可以控制的。你越积极,老师越可能给强推。
4.很多学校没有天文学,或者方向单一。如果本校没有你感兴趣的导师,那就大胆的和外校老师合作。主动发邮件,多发。大一大二可以先从国内套积累一些科研经验,大三再套国外的,因为国外导师很少愿意和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做科研。除了大学,天文台的研究员也可以套。这是很多学校的想学天文的同学唯一的办法。
5.科研期间可以多和学长学姐,以及世毕盟的mentor交流。老师有可能经常很忙,而学长学姐们也能对你的研究给一些建议。
语言
TOEFL:本人考了两次托福,首考88,二战103(R29L29W25S20)。首考准备了七个月,还报了班但是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个人觉得这个考试战线不能拖太长。可以前期先积累单词,快到考试的一两个月刷TPO即可。记住,你只需要刷TPO,不用刷任何别的资料!由于专业的性质,我常年使用英语包括读文献,写文章或者笔记。并且组里经常会有外国人可以练习听力和口语,也经常上全英文的课程。所以二战只花了不到一个月。但是首考到二战期间经历了一年英语的积累。
具体到听说读写的复习:阅读的话我觉得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强项,对于20分左右及以上的同学,就每天保证刷1-3篇TPO阅读就可以了(看个人的英语水平如何),慢慢的就会量变引起质变。如果觉得20分都很艰难,我建议每天精读至少1篇TPO阅读,并且做长难句分析,段落结构分析,归纳题目类型。写作的话,我个人经历告诉我,开头结尾背一些模板,中间三段不要跑题,500字以上,就会有25分。所以除了备考时候每天背一些模板,我几乎没有复习过写作。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中间三段比较难写,那可能需要多积累一些素材,可以从pros and cons之类的网站积累。听力对很多同学就是大魔王吧。我一开始听了不到20分。前期训练就是每天一套TPO听力然后做精听。精听也就是把听到的每一个词都尝试写出来,听不出来就再听。很慢但是对听力提高很有帮助。并且听力的时候做一些关键词笔记。如果听力到了25分,我建议就不要做笔记了,我个人觉得25-30分就是一些细节的东西能不能抓住,做笔记容易分心,最好还是椅听。最后是口语。托福的口语我个人认为综合了阅读、听力和口语。如果你阅读和听力不是很好的话,综合口语是很难拿分的。我建议是先练听力和阅读,然后可以练独立口语去培养自己说英语的习惯。独立口语和独立写作类似,需要你积累素材,而综合口语是有模板的,所以我备考的时候一时找一些独立口语的答案积累,其次是多背一些模板。综合口语的时候把关键词记下套进模板说出来就好。但是二战口语还是失误了,不过这不是很影响PhD申请。
GRE:个人觉得GRE真的很难,自己复习了三个月,语文还是有很多不懂的。但是单词关必须反复过。我是过了7遍3000词,才基本能有50%左右的正确率,并且考试还碰到原题了。GRE刷题可以刷机经。数学的话应该对理工科学生都问题不大,就是考前几天复习一下就好。我当时有点轻敌了慢慢写最后没写完蒙了几题hhhhh所以数学没有很高。写作的话就按照托福写作准备就至少有3分。很多学校都不要GRE了,所以我一个学校都没交GRE。
套磁
我暑研+申请发的套磁可能有超过一百封,整体的回复率大概有40%(申请时候套磁回复率更高一些,因为有的导师愿意接phd但是不愿意接本科生做暑研)。个人觉得套磁信简单介绍自己是谁,想找他做什么样的研究,自己之前有什么经历,然后把CV或者个人网站附上就好。不需要写太长。250字-350字就好。如果能点到最近文章或者关键工作的一些词或者你的理解回复率会更高。一开始自己写的套磁信也是有点啰嗦,但是和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讨论修改了几遍后就好多了。有几点要注意的是:
1.不要对回复报有太多期待,不回是常态,你可以过几天再发一封;
2.脸皮要厚,一定要敢发,不要觉得自己很弱;
3.申请季的套磁很多是模板回复,切勿膨胀。即使看起来回复你很积极,最终也可能没录。但是还是要套磁。因为你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用,有的导师可能会多看一眼你的材料。其次如果你感兴趣的导师不招学生,你也可以调整自己的选校。
选校
由于天文真的很卷,陆本申请基本是神仙打架。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全聚德,在世毕盟mentor的建议下我选择美英德加混申(美国主申)。除了加拿大申请了一个研究型全奖硕士(可能比博士还要卷),其余所有项目都是PhD。因为罢工等原因,今年美国天文的funding被砍了,每个学校招的人很少。即使我拿到了普林,UW,Umass的面试,美国还是全聚德了。德国受俄乌战争影响很严重,经济不是很好,招的人也很少。此外,似乎马普所比较偏好有硕士学位。英国的两个学校都给了橄榄枝,最终选择Durham全奖。
在培训师和mentor的建议下,最终敲定了选校list:Princeton (interview -> rej), Harvard (rej), MIT (rej), Columbia (rej), Yale (rej), Caltech (rej), Umich (WL -> rej), Umass (interview -> WL -> pending), UT Austin (rej), Arizona (rej), UCSC (rej), UW (interview -> WL -> rej), UoToronto (WL ->rej), UVic (interview -> pending), Edinburgh (interview -> WL -> offer without funding), Durham (interview -> WL -> full funded offer), MPIA(WL then rej), IMPRS-HD(WL then rej)
其实我选校在我这个专业里有一点激进,建议大家多选择不同国家的学校以防万一。美国虽然最强,但是欧陆很多国家也很不错(瑞典、丹麦、意大利、德国等),大家可以考虑申一些冷门国家的硕士保底,很多都有奖学金或者学费便宜。我能拿到杜伦全奖offer属于是非常幸运了。如果他不给我我就全聚德了。事实上我已经做好了gap的准备并且找好了地方,结果WL上岸了。再次说明天文真的很卷(或者我不够强),大家做好准备。也可能说明去归元禅寺烧香可能是有用的(bushi)
申请季
申请季我主要花时间改了PS和PHS。PS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写自己研究的细节,对学术的看法,越细越好。一种是写自己对于研究以及PhD、学术的感受,心路历程。我选择了后者。所以在PS里我就简单介绍了科研然后着重写自己在其中的感受。PHS主要是加州学校和UW要。主要写一些自己是怎么喜欢上天文的以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长环境。我的文书水平有点差说实话,PS和PHS多亏了培训师和mentor的几次修改建议!
CV的话我是几乎没准备,因为从大一就写好了,在套磁的时候需要反复使用。从大一到大四不断填充内容推荐信的话在申请前都问导师要好了。他们都非常supportive,而且交得很快。美国老师是自己写的推荐信,国内的话通常会让自己写。三封都是科研推。提交申请倒是很快,几乎一个礼拜内我提交了16个学校的申请。
但是申请季还是挺折磨的,从准备到最后上岸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容易崩溃,也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微醺的夜晚,还好上岸了。所以大家的心理状态也必须要好!
致谢
我从大一就加入了世毕盟,三年多时间里,我的培训师祝老师和张老师以及mentor学长对我的科研、文书、选校、以及各个时间点的注意事项提供了很大帮助!再次衷心感谢世毕盟!预祝未来学员拿到想要的offer!
以上就是关于《星系宇宙,历时四年,世毕盟帮我圆梦-星系世界直径跨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419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