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小微信贷技术过时了吗?赵梦琴部长如是说:(小微信贷业务)

2023-02-27 15:05:02

 

前段时间,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组织的论坛《数字经济下,IPC技术过时了吗?》一度引起业界的再次讨论与关注关于大数据风控模式下,IPC小微信贷技术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IPC技术会不会在中国消失?针对此,与会嘉宾国内IPC小微信贷技术首批实践者领路人赵梦琴部长如是说:。

关于IPC是否过时?这样的话题很有意思讨论它,首先要定义一下各自眼中的IPC技术大多数人可能认为IPC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技术,是眼见为实,交叉检验在我看来,IPC技术不仅仅是分析技术本身,它更是基于微贷客户群体,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流程、方法和管理模式。

在当时背景下,在比较成熟的时机,在大家最需要在这个领域打开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突破瓶颈的时候,银监会配套出台了六项机制所以,我觉得IPC技术是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一批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法,对适合的客户做了适合的事情。

也体现了人才、技术和管理密度的合理配置,以及决策能力和执行力的完美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核心所以, IPC技术是一门管理人、判断人的技术,对内体现为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对外则体现为管理好自己的客户

IPC小微信贷队伍服务客户在IPC引入包商银行八年的时间里,确实给银行带来了很可观的效应30多万客户,培养了近2000名黄埔一期微贷信贷员,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利益,这些是毋庸置疑的成就但,也正因为以人为核心,所以引发了业界对IPC技术。

人海战术、管理难度,以及单产效率等这些现实因素的讨论现在银行应用大数据风控模式,通过模型建立对客户的判断运用模型看似减少,甚至无需客户经理的介入,但模型背后的逻辑也正是运用了大量的IPC技术方法下过去的数据和经验获得的。

既然IPC技术是基础和理论基石,那就会始终存在而且,我认为它会始终与大数据模型是共同进步,互利成长的一种存在仅从这点上看,它不会消失,更何谈过时呢?至于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去结合自身的状况,因地制宜地运用IPC的技术及方法论。

,立足于市场,是该脚踏实地进行这样模式的建立,培养一支队伍?还是削减其中已被大数据取代,无需浪费的成本?我想每个机构的决策层应该都有自己的考量有句话:做正确的事,从来都不怕晚尤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银行更是如此。

实践证明,凡是有IPC技术团队做基础的机构,再加上IPC技术标准化、模型化、线上化的运用,都会更加自主,做的更好,走的也更快

从这一点,常熟农商银行和台州银行嘉宾分享,会更有价值,对大家有更多的启发和帮助今天,在准备分享内容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很受启发“如果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IPC技术对于中国小微金融的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我们不仅看到了它的成绩和价值,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IPC模式的讨论和研究才更有意义大数据模式下的小微金融成果,我虽然没有发言权,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也如IPC模式从诞生到现在一样,为解决小微客户的融资难问题始终不懈的努力着,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无论哪种模式下的小微,信贷的本质都不会变,风险也始终是如影相随,无处不在的提醒着我们在享受着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同样也要关注它的局限性和无法触及的盲角和一些角度,尤其像道德风险、还款意愿、还有数据的实效性,以及贷后难点,如何以与客户共同成长,让信贷变得更有温度的课题。

研究这些课题的成果才更加能够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以更安全便捷的方式得到我们想要的成果所以我今天来这里跟大家讨论,确实也是希望能够跟各位嘉宾一起给小微金融的一线实践者,提供一些更价值的思考和角度,我先谈这么多,也期待大家的分享。

隔空听老领导分享,倍加珍惜,所以逐字整理,分享出来让更多小微人参阅从分享中能听出来,她虽已离开工作战线,但对小微的那份挚爱与殷殷期望丝毫未减她是我们的职业领路人,不但带领我们精进IPC小微信贷技术,还教给了我们如何做人,终身财富!我们能做的是秉承精神,接过旗帜,点亮微光,继续前行。


以上就是关于《IPC小微信贷技术过时了吗?赵梦琴部长如是说:(小微信贷业务)》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news/dianzizhizao/16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