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 在沉思与实验之间:笛卡尔的烛火与科学的黎明

    17 世纪的巴黎郊外,一座静谧的庄园里,勒内・笛卡尔常常在深夜独自坐在书房。书桌上摊开的羊皮卷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学公式与哲学思辨,一支燃烧的蜡烛在黄铜烛台上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仿佛两个不同世界的对话者。他指尖划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又拿起刚从荷兰寄来的望远镜镜片,眼神里既有对传统智慧的敬畏,也有对未知领域的渴望。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悄然…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时光褶皱里的矛盾絮语

    衣柜深处藏着一件米白色针织衫,袖口起了细密的球,领口还留着去年冬天奶茶渍的淡痕。每次整理衣物时指尖触到它,总会陷入一阵绵长的犹豫 —— 想把它扔进旧物箱,可指尖划过布料的瞬间,又会想起那个雪天里朋友递来的热可可,想起两人裹着同一件针织衫在街头踩着积雪说笑的温度。这种舍不得丢弃又很少再穿的纠结,像一根细细的线,缠在生活的很多角落,这便是矛盾最温柔也最磨人的模样…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哲思之径:探寻认知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方法并非悬浮于现实之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人类在追问存在本质、寻求知识确定性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性思维工具。从古希腊先哲对 “始基” 的求索到现代哲学对语言逻辑的剖析,每一次哲学思想的突破都伴随着方法的革新,这些方法如同罗盘,指引着人类理性在复杂的世界图景中寻找方向。不同于具体学科聚焦特定领域的研究路径,哲学方法始终面向最根本的问题:如何确认知识的可靠性?如何理…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墨色竹简上的星河:先秦哲思的千年回响

    春秋末年的风掠过黄河故道,卷起岸边的芦苇与尘土,也吹散了周室礼乐最后的余温。当礼崩乐坏的喧嚣穿透诸侯争霸的烽烟,一群身着宽袍的智者却在竹简上刻下了穿越时空的思想火种。他们或行走于市井街巷,或静坐于竹林深处,以 “仁” 为盾,以 “道” 为矛,以 “法” 为衡,在乱世之中搭建起人类精神世界的第一座圣殿。这些散落在《论语》《道德经》《墨子》中的哲思,如同夜空中最…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父权制:隐藏在日常褶皱里的权力图谱

    厨房的灯光下,母亲系着围裙反复擦拭灶台,父亲坐在沙发上翻阅报纸,偶尔抬头对孩子的作业指点几句 —— 这样的画面在许多家庭中并不陌生。一种无形的规则悄然界定了空间与角色:厨房是女性的 “专属领域”,客厅与书房则更常与男性的权威相连。这种场景背后,正是父权制以温和却坚韧的方式渗透生活的缩影。它并非单一的制度或显性的压迫,而是一套嵌套在家庭结构、社会分工、文化符号…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于世间驻足:读懂 “此在” 背后的生命温度

    当我们站在窗前眺望街道,看着行人步履匆匆,看着落叶随风打转,总会在某个瞬间忽然意识到 “我正在这里”—— 这种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清晰感知,正是哲学中 “此在” 概念试图捕捉的核心。不同于传统哲学对 “存在” 的抽象讨论,“此在” 更贴近每个人的真实体验,它不是冰冷的理论术语,而是藏在清晨煮咖啡的香气里,藏在与朋友交谈的笑声中,藏在独自面对夜空的沉思间的鲜活感受…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解析此在:存在论视域下的个体存在本质

    在哲学研究的漫长历程中,诸多概念始终吸引着思想家们不断探索,此在便是其中极具深度与独特性的一个。这一概念源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它并非简单指代 “存在着的事物”,而是特指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对自身存在进行反思与追问的人类个体。与其他存在者不同,此在的核心特征在于其 “在世之在”,即个体并非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始终与周围的事物、他人以及整个世界产生…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哲学根基

    政治哲学始终致力于解答一个核心问题:人类为何需要公共权威,以及这种权威的正当性源自何处。在众多理论流派中,社会契约理论凭借其对人类理性与合作本质的深刻洞察,成为解释政治秩序起源与合法性的重要思想脉络。这一理论并非单一学说,而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融合多位思想家智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逻辑在于将政治权威的产生视为人们通过理性协商达成契约的结果,从而为公共权力的存在提…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整体论:解读世界关联本质的思维范式

    整体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框架,始终强调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且整体所展现出的特性并非各部分简单叠加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认知中孤立看待事物的局限,引导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整体论都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脉络。 从…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 古希腊形而上学:探寻世界本质的永恒追问

    当晨曦掠过爱琴海的波涛,照亮雅典卫城的石柱,古希腊哲人们便开始了对世界终极问题的思索。他们不满足于观察眼前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而是试图穿透现象的迷雾,寻找支撑万物存在的根本法则 —— 这种对 “存在本身” 的探究,正是古希腊形而上学的起点。不同于现代科学注重实验与数据,古希腊的先哲们以理性为工具,用思辨搭建起一座座通往世界本质的桥梁,这些思想如同暗夜中的星…

    杂谈 2025年10月20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