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北京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办法》。
在这个实施办法中,再一次强调了“到了2035年,北京一绿地区要确保全面实现城市化”,这意味着北京五环里地区,大规模的“征收腾退”启动了。
而这一轮的“征收腾退”将主要针对“城中村”。

这里面有两个“疑难问题”需要做一些说明。
第一个,“北京一绿地区”指的是哪些地区?
其实北京的“一绿地区”主要就是特指北京“4-5环”之间的区域,包括部分朝阳东五环外和海淀北五环外的区域。
这个区域目前还存在大量破破烂烂的“城中村”和“农民”,这让北京这座“全球城市”看起来有点形象不好。
甚至有人说,北京只要出了4环,就是一个“大型的城乡结合部”。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个是说北京真正的城市中心只有4环里,其次就是说北京四环外确实发展“有点滞后”。

所以北京的“一绿地区”需要大规模的“整治”了。
第二个,什么是“全面城市化”?
北京“一绿地区”的整治办法就是推动“全面城市化”。
“全面城市化”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对北京“一绿地区”的城中村采取全面的“征收腾退”,彻底改变“城乡结合部”的面貌。
更加直白一点的说,那就是“北京五环以里的城中村+海淀朝阳的五环外的部分城中村”,可能全部都要“拆迁安置”了。
村民全部变成了市民,彻底消灭“城中村”。
北京很多“村民”,可能又要成为“拆一代”了。
根据北京日报的数据透露:北京“一绿地区”涉及的范围将高达310平方公里,未来一共要分成27个“实施单元”,来进行“征收腾退”。
实施周期可能要“达到10年之久”,毕竟规模确实太大了。
那么,大规模的“城中村”经过征收腾退后,会腾出310平方公里的用地,这么大规模的土地资源用来干什么呢?做房地产吗?盖房子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些土地资源大部分将用来“建设绿化和公园”。
根据北京官方数据,北京“一绿地区”将建设102个公园,这些公园将全部按照“城市公园”的标准进行打造和升级。
很显然,“大幅度增加绿化”,“减少住宅供地”,北京能够用来盖房子的土地又大规模减少了。
而且这些将会“变成公园”的用地位置都非常好,大部分都集中在4-5环之间,可惜大部分都变成“绿化用地”,北京真的太奢侈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北京五环,大规模”征收腾退”将启动 https://www.7ca.cn/zsbk/zt/2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