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林砚秋的工作台总是泛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案头那本清代道光年间的《群芳谱》正摊开在 “牡丹” 卷。泛黄的纸页边缘微微卷起,像被时光揉出的褶皱,墨色在岁月里晕开些许,却依然能看清笔下牡丹的雍容姿态。她握着竹制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张薄如蝉翼的修补纸覆在破损处,动作轻得仿佛怕惊扰了书页里沉睡的时光。这样的场景,在她三十年的修复生涯里重复了无数次,每一本经她手的珍本,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着被重新唤醒。
珍本的珍贵,从不止于纸张与墨色的年岁。去年深秋,林砚秋曾接手过一本明代万历年间的刻本《论语》,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字条,是民国时期一位藏书家写下的批注:“丙子年冬,避乱携此本于沪上,夜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始觉心安。” 字迹里藏着乱世中的惶恐与坚守,让这本原本只承载着经典文字的古籍,多了一层鲜活的人间烟火。后来她才知道,这本《论语》曾在抗战时期辗转多地,躲过战火、水浸与虫蛀,最终被藏家捐赠给图书馆时,书脊已断裂,多处纸页粘连,几乎失去了翻阅的可能。她花了整整三个月,用传统的 “金镶玉” 修复工艺,将断裂的书脊重新粘合,把粘连的纸页小心翼翼地分开,让这本历经沧桑的珍本得以重见天日。

在林砚秋看来,每一本珍本都是时光的 “活化石”,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感与记忆。她曾遇到过一位老人,带着一本民国时期的线装诗集来找她修复。老人说,这本诗集是他母亲年轻时的珍藏,母亲在世时,总喜欢在午后坐在藤椅上,捧着诗集轻声诵读,书页里还夹着母亲当年采集的干花。后来母亲去世,诗集被不慎遗落在储物间,受潮后书页变形,字迹也有些模糊。老人捧着诗集时,手指轻轻摩挲着泛黄的封面,眼里满是怀念。林砚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温水轻轻擦拭书页上的霉斑,用细棉线重新装订变形的书脊,还特意将夹在书页里的干花小心地取出,用透明的护膜封存后,重新放回原处。当老人再次拿到诗集时,翻开书页看到那朵依旧保持着当年形态的干花,忍不住红了眼眶,连声道谢:“就像又看到我母亲当年读诗的样子了。”
珍本的魅力,还在于它们往往能填补历史的空白,让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重新被看见。市图书馆的古籍部曾收藏过一本清代光绪年间的民间账本,账本的主人是当时一位普通的绸缎商人,上面详细记录了他每天的进货、出货情况,甚至还写着与顾客的往来琐事,比如 “三月初五,张府小姐来购红绸三尺,言为生辰制衣,赠桂花糕一块”“七月廿二,李掌柜赊布五匹,约中秋前还款,附字条为证”。这本看似普通的账本,却为研究清代民间商业活动、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之前有位研究清代民俗的学者,在看到这本账本后,兴奋地说:“史书里记载的多是朝堂大事、名人轶事,而这样的民间账本,却能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知道他们当时穿什么、吃什么,如何与人相处,这才是最鲜活的历史。”
不过,珍本的守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自然老化带来的损耗,人为的疏忽也可能对珍本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林砚秋曾见过一本清代的手抄本《楚辞》,原本字迹工整,纸页保存完好,却因为一位收藏者不懂古籍保护知识,用透明胶带修补破损的书页,导致胶带的黏合剂渗透到纸页中,不仅污染了字迹,还让纸张变得更加脆弱。后来林砚秋想要去除胶带时,只能用特制的溶剂一点点溶解黏合剂,稍有不慎就可能撕裂纸页,修复过程比处理自然老化的珍本还要艰难。她常常会跟来找她修复珍本的人普及保护知识:“珍本就像年迈的老人,需要细心呵护,不能用现代的化学制品随意处理,也不能放在潮湿、阳光直射的地方,就连翻阅时都要洗净双手,用书签代替手指翻页,这样才能让它们保存得更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珍本,也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到古籍修复与保护的行业中。林砚秋去年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女孩,对传统书画修复感兴趣;另一个是历史系的男生,痴迷于古籍里的历史故事。每次带徒弟时,林砚秋都会先让他们从认识纸张、辨别墨色开始,教他们如何用竹刀轻轻剔除书页上的污渍,如何用蚕丝线仔细装订书脊。她常对徒弟们说:“修复珍本不能急,要沉下心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们,才能读懂它们的‘需求’,让它们在我们的手里获得新生。” 徒弟们也渐渐明白,修复珍本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份责任,每一次落笔、每一次缝合,都承载着对时光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
有一次,林砚秋带着修复好的几本珍本去参加古籍展览,展览现场,很多观众围着珍本驻足观看,有人轻声讨论着书页上的字迹,有人好奇地询问修复的过程,还有小朋友在家长的引导下,轻轻踮起脚尖,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眼里满是好奇。那一刻,林砚秋忽然觉得,自己多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这些珍本不再是藏在深库里无人问津的 “老古董”,而是能与现代人对话的 “老朋友”,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当夕阳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洒在那些静静陈列的珍本上,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跨越百年的故事。林砚秋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手指轻轻拂过一本刚修复好的清代线装书的封面,心里想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珍本还会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珍视,它们会带着一代代人的守护与记忆,继续在时光里行走,把那些藏在书页里的岁月回响,传递给更远的未来。而我们,是否也能在某个午后,停下匆忙的脚步,翻开一本珍本,去触碰那些指尖可及的时光,去倾听那些来自岁月深处的声音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指尖触碰的时光:那些藏在珍本里的岁月回响 https://www.7ca.cn/zsbk/zt/6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