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绸记:民国苏州的一段旧时光

青绸记:民国苏州的一段旧时光

苏州城的梅雨总是来得缠绵,像极了巷口那家百年绸庄里挂着的水绿软缎,沾着水汽便能洇出三分柔情。沈记绸庄的少东家沈砚之站在二楼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雕刻的缠枝莲纹,目光却落在巷口那棵老槐树下。三天前,就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苏曼卿。那姑娘穿着月白竹布衫,手里提着一只藤编食盒,鬓边别着一朵新鲜的白茉莉,走过青石板路时,裙角扫过积水,溅起的水花竟也带着几分灵动。

沈砚之转身回到案前,铺开一张素笺,却迟迟没有下笔。桌上放着的是父亲昨日交给的账本,沈记绸庄今年的生意不如往年,江南一带的丝绸商纷纷转做洋布生意,只有父亲还守着祖上传下的手艺,不肯有半分妥协。他想起父亲昨夜在灯下摩挲那匹祖传的 “云露锦” 时的神情,那匹锦缎色泽如雨后晴空,上面用金线绣着的凤凰仿佛随时会振翅飞走,是沈家百年基业的象征。父亲说,这匹锦缎要等他成家时,用来做新娘子的嫁衣,可如今,他连自己心仪的姑娘是谁家的都还不知道。

青绸记:民国苏州的一段旧时光

苏曼卿其实是街尾苏家药铺的女儿,这是沈砚之第二天从账房先生那里打听来的。苏家药铺开了三代,以擅长配制外伤药膏闻名,据说连南京城里的大人物都曾派人来买过他们家的金疮药。沈砚之想起那天姑娘手里的食盒,许是给哪家病人送药去的吧。他走到柜台后,翻开一本旧账册,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花瓣,是去年春天收蚕丝时,从桑园里带回来的。

傍晚时分,沈砚之换了件青布长衫,借口去街对面买茶叶,特意绕到苏家药铺门口。铺子不大,门口挂着两块黑漆木牌,上面用金字写着 “苏记药铺” 四个大字,旁边还挂着一串晒干的艾草。柜台后,苏曼卿正低着头称药材,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给她的头发镀上了一层浅金色。沈砚之站在门口,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进去,只是在心里记下了她专注的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之总能在不同的地方 “偶遇” 苏曼卿。有时是在清晨的菜市场,她提着竹篮买新鲜的蔬菜;有时是在午后的茶馆,她陪着母亲听评弹;有时是在傍晚的河边,她蹲在石阶上浣洗衣物。每一次相遇,沈砚之都只是远远地看着,从未上前搭话,却在心里悄悄收集着关于她的点点滴滴。他知道了她喜欢吃巷口张记的桂花糕,知道了她每天都会在辰时准时打开药铺的门,知道了她还会弹琵琶,常在夜深人静时拨动琴弦。

这天,苏州城里来了一位从上海来的客商,说是要订购一大批丝绸运往国外。父亲让沈砚之负责接待这位客商,希望能做成这笔生意,缓解绸庄的困境。沈砚之陪着客商在苏州城里转了两天,带他参观了沈记绸庄的织坊,展示了各种花色的丝绸。客商对沈家的手艺赞不绝口,却在价格上迟迟不肯松口,还暗示如果沈砚之能说服父亲改用机器织布,他可以考虑提高订单量。

沈砚之把客商的意思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沉默了许久,最后只是摇了摇头说:”沈家世代以手工织布为生,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每一寸丝绸都凝聚着织工的心血。机器织出来的布虽然快,却少了那份灵气,丢了祖宗的规矩。” 沈砚之知道父亲的脾气,也明白父亲对传统手艺的执着,便不再多言,只是心里暗暗着急,不知道该如何才能保住沈记绸庄。

那天晚上,沈砚之独自来到河边散步,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他想起了苏曼卿,想起了她每次看到药材时专注的眼神,或许她能理解这种对传统的坚守吧。正想着,身后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正是苏曼卿。她手里拿着一盏灯笼,看到沈砚之,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

“沈公子也在这里散步吗?” 苏曼卿轻声问道,声音像羽毛一样轻柔。

沈砚之有些局促地回答:”是啊,最近心里有些烦,想来这里透透气。”

苏曼卿走到他身边,指着河面说:”你看这河水,看似平静,实则一直在流动,却从未改变过向东流的方向。就像我们做药材生意,虽然现在也有西药进来,但我们苏家始终坚持用古法炮制药材,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沈砚之听着她的话,心里豁然开朗。他看着苏曼卿的眼睛,那里面映着月光,清澈而坚定。他忽然鼓起勇气,对她说:”曼卿姑娘,我… 我喜欢你。我知道我们家世不同,我也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但我希望能有机会,和你一起守护我们珍视的东西。”

苏曼卿听到他的表白,脸颊泛起红晕,低下头,轻声说:”沈公子,其实我也… 也注意你很久了。我父亲常说,能坚守本心的人,才是值得托付的人。”

那天晚上,两个人在河边聊了很久,从家族的传承聊到对未来的期许,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月光下,河水静静流淌,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几天后,沈砚之再次找到那位上海客商,坦诚地告诉他,沈家不会放弃手工织布的传统,但愿意在设计上做出一些改进,融入一些符合国外市场审美的元素。客商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签下了订单。沈记绸庄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父亲看着忙碌的织坊,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又过了半年,沈砚之和苏曼卿举行了婚礼。婚礼那天,沈砚之亲自将那匹祖传的 “云露锦” 披在苏曼卿身上,阳光照在锦缎上,金线绣成的凤凰仿佛真的活了过来。苏曼卿穿着大红的嫁衣,头上戴着凤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苏州城里的百姓都来围观这场热闹的婚礼,巷口的老槐树也仿佛格外茂盛,枝叶间传来阵阵鸟鸣。

婚后的日子,沈砚之和苏曼卿相互扶持,共同守护着各自家族的传统。沈砚之在丝绸设计中融入了药材的元素,推出了一种带有淡淡药香的丝绸,深受顾客喜爱;苏曼卿则在药材包装上采用了丝绸面料,让传统药材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的故事在苏州城里传为美谈,人们都说,沈记绸庄的少东家娶了一位好媳妇,苏家药铺的姑娘嫁了一位好郎君。

许多年后,当沈砚之和苏曼卿都已白发苍苍,他们依然会坐在沈记绸庄的窗前,看着巷口的老槐树,回忆起年轻时的那段时光。沈砚之会握着苏曼卿的手,轻声说:”还记得那年梅雨时节,你第一次出现在巷口的模样吗?” 苏曼卿则会笑着回答:”当然记得,那时我就觉得,这个站在绸庄窗前的公子,一定是个温柔的人。”

苏州城的梅雨依旧缠绵,沈记绸庄的丝绸依旧精美,苏家药铺的药膏依旧有效。那些关于坚守与传承、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就像巷口老槐树上的年轮,一圈一圈,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见证着一段段美好的时光。而那匹象征着沈家百年基业的 “云露锦”,则被小心地收藏在锦盒里,成为了沈家和苏家世代相传的珍贵信物,诉说着民国时期苏州城里的那段动人往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青绸记:民国苏州的一段旧时光 https://www.7ca.cn/zsbk/zt/61505.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12:18:27
下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12:23:46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